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8 08:43: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可汗(kè) 机杼(zhù) 燕山(yān)
B.金柝(tuò) 胡骑(jì) 塑气(shuò)
C.戎机(rǒng) 辔头(pèi) 溅溅(jiān)
D.鸣啾啾(jiū) 红妆(zhuāng) 傍地走(bán)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ɡ) 亘古(ɡènɡ) 酌油(zhuó) 诘问(jié)
B.粗拙(zhuō) 滞笨(zhì) 愧怍(zuò) 侮辱(wǔ)
C.镶嵌(qiàn) 门槛(jiàn) 忿然(fèn) 家圃(pǔ)
D.霹雳(pī) 取缔(dì) 自矜(jīnɡ) 撬开(qiào)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énɡ) 酝酿(liànɡ) 小心翼翼(yì)
B.匿笑(nì) 着落(zhuó) 截然不同(jié)
C.倜傥(tì) 莅临(lì) 翻来复去(fù)
D.分岐(qí) 侍弄(sì) 咄咄逼人(duō)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__________
①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②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③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④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⑤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A.③⑤①④② B.③④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①
5.小语抄写了一些生动的句子,其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蛙们欢快地跳着唱着,仿佛要把草儿从泥土里叫唤起来,一同迎接春雷。(比喻)
B.乌云越压越低,哗的一声,夏雨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夸张)
C.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偷偷地孕育起来,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拟人)
D.野菊花不像腊梅一般孤高自傲,但它有一种朴实的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比)
6.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写出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一些往事以及自己出国留学的原因,文中的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
D.《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了长妈妈的迷信、唠叨,表达了“我”对她的不满之情;对长妈妈为自己购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8.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B.看见祥子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C.我看了电影“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D.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再塑她生命的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人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诗集《野草》。
二、填空题
11.文学常识填空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作家的自白书,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和杂文集《热风》《坟》。
(2)《再塑生命的人》展现了________(人名)在老师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再塑”生命的过程。
(3)《论语》是经典著作,宋代将它与《________》《________》《大学》合称为“四书”。
三、字词书写
12.在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确záo( )引爆了微信朋友圈。素负盛名的中国故宫里有一群学识渊博的老师傅,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努力地修复着我们能看到的历史,逐渐复原了那画有风流tì( )tǎng( )的唐代士子的彩釉,揭开其隐藏的ào( )秘。倘若你走近他们,或许还能发现,故宫里轻jié( )活跃的鸟儿与绽( )放芬芳的花朵都在为他们加油。他们为我们展示了在纷纭变化的时代,他们的言行令人动容。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份平时“人迹罕( )至”的行业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想走近,像走进。
(1)确záo(______) (2)tì(______)tǎng(______) (3)ào(______)秘
(4)轻jié(______) (5)绽放(______) (6)人迹罕(______)至
四、句子默写
13.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4.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6.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节选)
①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②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③“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④“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⑤“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⑥“凭票付英详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⑦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⑧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⑨“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⑩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桥。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讨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伸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景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谁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本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跛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数。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 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佰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都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选文有删改)
17.阅读文章,简要概括文中三处病庸医误人的荒诞行为。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2)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可汗(kè) 机杼(zhù) 燕山(yān)
B.金柝(tuò) 胡骑(jì) 塑气(shuò)
C.戎机(rǒng) 辔头(pèi) 溅溅(jiān)
D.鸣啾啾(jiū) 红妆(zhuāng) 傍地走(bán)
【答案】A
【详解】
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正确 B塑气,改为:朔气 C 戎机(rǒng),改为:róng D 傍地走(bán),改为:bàng。
故选A。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ɡ) 亘古(ɡènɡ) 酌油(zhuó) 诘问(jié)
B.粗拙(zhuō) 滞笨(zhì) 愧怍(zuò) 侮辱(wǔ)
C.镶嵌(qiàn) 门槛(jiàn) 忿然(fèn) 家圃(pǔ)
D.霹雳(pī) 取缔(dì) 自矜(jīnɡ) 撬开(qiào)
【答案】B
【详解】
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亘”读“ɡèn”;B项,正确;C项,“槛”应读“kǎn”;D项,“矜”应读“jīn”。据此,答案为B。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énɡ) 酝酿(liànɡ) 小心翼翼(yì)
B.匿笑(nì) 着落(zhuó) 截然不同(jié)
C.倜傥(tì) 莅临(lì) 翻来复去(fù)
D.分岐(qí) 侍弄(sì) 咄咄逼人(duō)
【答案】B
【详解】
A.酝酿(liànɡ)——(niàng);
C.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D.分岐——分歧,侍弄(sì)——(shì);
故选B。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__________
①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②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③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④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⑤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A.③⑤①④② B.③④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①
【答案】A
【详解】
③句中的“它”紧承句段首句中的“一块低洼的草地”,应为第一句。⑤句中的“那块草地”紧承③句中对于草地的描述,应为次句。①句中的“这样的日子”紧承⑤句中孩子们在草地上采花和玩游戏,应为第三句。④句中的“但是”语义转折,应为第四句。②句中孩子们折纸船照应④句中的“一场场的雨水”,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
5.小语抄写了一些生动的句子,其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蛙们欢快地跳着唱着,仿佛要把草儿从泥土里叫唤起来,一同迎接春雷。(比喻)
B.乌云越压越低,哗的一声,夏雨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夸张)
C.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偷偷地孕育起来,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拟人)
D.野菊花不像腊梅一般孤高自傲,但它有一种朴实的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比)
【答案】A
【详解】
A.“小蛙们欢快地跳着唱着”,赋予“小蛙们”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
故选A。
6.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写出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一些往事以及自己出国留学的原因,文中的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
D.《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了长妈妈的迷信、唠叨,表达了“我”对她的不满之情;对长妈妈为自己购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答案】C
【详解】
C.“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有误,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还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作者对她持批判与反感的态度。故选C。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答案】D
【详解】
A.一面对两面,把“成败”改为“成功”;
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措施”;
C.“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
故选D。
8.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答案】B
【详解】
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规矩了。并非“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故选B。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B.看见祥子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C.我看了电影“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D.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答案】A
【详解】
B.将“你是让狼叼了去”后边的问号改为逗号,这是选择问句,选择项之间用逗号;
C.“塞上风云”是预告片,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D.“七、八分钟”表示概数,去掉顿号;
故选A。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再塑她生命的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人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诗集《野草》。
【答案】B
【详解】
B.“战国末期”有误,应为“春秋时期”。故选B。
二、填空题
11.文学常识填空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作家的自白书,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和杂文集《热风》《坟》。
(2)《再塑生命的人》展现了________(人名)在老师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再塑”生命的过程。
(3)《论语》是经典著作,宋代将它与《________》《________》《大学》合称为“四书”。
【答案】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孟子 中庸
【详解】
(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2)《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三、字词书写
12.在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确záo( )引爆了微信朋友圈。素负盛名的中国故宫里有一群学识渊博的老师傅,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努力地修复着我们能看到的历史,逐渐复原了那画有风流tì( )tǎng( )的唐代士子的彩釉,揭开其隐藏的ào( )秘。倘若你走近他们,或许还能发现,故宫里轻jié( )活跃的鸟儿与绽( )放芬芳的花朵都在为他们加油。他们为我们展示了在纷纭变化的时代,他们的言行令人动容。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份平时“人迹罕( )至”的行业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想走近,像走进。
(1)确záo(______) (2)tì(______)tǎng(______) (3)ào(______)秘
(4)轻jié(______) (5)绽放(______) (6)人迹罕(______)至
【答案】凿 倜 傥 奥 捷 zhàn hǎn
【详解】
(1)确凿:指真实、确定,不容怀疑。
(2)倜傥:意思是卓异、特别。
(3)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4)轻捷:轻快敏捷。
(5)绽(zhàn)放:(花朵)开放。
(6)人迹罕(hǎn)至: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四、句子默写
13.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遥怜故园菊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夜征人尽望乡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菜畦、故园、渝州、征人、闻道、罔、殆”都是容易写成错字或别字。
五、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4.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6.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15.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6.(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
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6. 考查语病的修改。②句语意重复。“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③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节选)
①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②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③“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④“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⑤“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⑥“凭票付英详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⑦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⑧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⑨“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⑩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桥。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讨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伸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景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谁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本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跛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数。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 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佰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都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选文有删改)
17.阅读文章,简要概括文中三处病庸医误人的荒诞行为。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2)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7.收取昂贵的诊金;开有奇怪药引的药方;病人病重时借故辞去,巫医不分。
18.(1)这里主要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位装模做样,不管病人死活的冷漠的庸医形象。
(2)“恳切”指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用在此处,写出了陈莲河草菅人命,装模作样的庸医形象,表现作者对他的嘲讽。
19.懊恼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和愧疚之情。
【解析】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根据“便非一百元不去”和“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等可知,两个庸医贪图钱财,出诊时收取昂贵的诊金;根据“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可知,庸医开有奇怪药引的药方来故弄玄虚;根据“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可知,在病人病重时,瞎扯前世的事,巫医不分。
18.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一按”“于是点点头道”等是对名医的动作描写;“唔,这病我明白了”是对他的语言进行描写;“从从容容”则是对他神态进行了刻画,在病人已经没有脉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说明他是一个惯骗,刻画出一位装模做样,不管病人死活的冷漠的庸医形象。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恳切”本来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是为反语,病人处于垂危之中,他故弄玄虚,却装作一副恳切模样,欺骗他人,表现出他只顾自己利益,不管病人死活,表现作者对他的嘲讽和痛恨。
19.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中的“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可知,作者因为自己听信衍太太的话,在父亲临死前大声呼喊父亲的名字,没有安静的离去而感到后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