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通过想象了解它们的时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梳理大、小月的排列规律中知道大月、小月、平月的天数以及天数的来历。
3.探索、描述和表达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闰年的规律以及大、小月设置的来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填写“预学单”,课件
课前热身:
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聪明,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找规律后填空
操场上按上面的排列规律排列了一排彩旗。从左往右数,第24面旗子是什么颜色的?第37面旗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请列出算式来说明。
当学生列出24÷4=6, 37÷4=9……1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除以4?
教学过程:
一、暴露已知,学生提问
1.充分暴露已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知道1时等于一(60分)1分等于一(60秒)(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年、月、日。(板书课题)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年有365天。
预设:也有366天的。
预设:一年有12个月。
预设:一个月有30天,也有31天的。
预设: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
预设:我还知道有大月、小月。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如下:
2.引导提问,暴露学生的疑惑
师:看了年、月、日的这些知识,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一年的天数不一样
师:咦 是呀,为什么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呢 不懂就问,真好!我们就是要有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请大家继续提问。
预设: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而不是10个月或15个月呢
预设:为什么一个月有几种不同的天数
预设:为什么有大月小月之分
预设:为什么有平年和闰年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大家为他们鼓掌(教师用问号在板书上加以标注。)
师:面对一些公认的事实却不盲从,能够追问“为什么”,这样的同学是在进行真正的思考,这样的学习精神最宝贵。下面,老师也问一个问题,大家如果觉得好,也请给老师热烈的掌声。
师:作为时间单位的年、月、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1年、1月、1日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掌声热烈,教师进一步记录,
完善板书如下:
二、深入探究,自主建构
1.探究“日”的含义。
课件播放三球转动的动画。
师: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也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一日有多长时间呢?打个比方,从现在这个时候到到明天这个时候之间的时间间隔那么长就有1日,人们把1日的时长平均分成24份,其中一份定义为1时,所以1日=24时。“1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一个昼夜。
同学们,理解什么叫“1日”了吗 一个问题解决了!(擦掉“日”下面的问号)
2.探究一年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一年的天数不一样”这个问题吧。其实,你们说的一年有365天或366天,这两种天数都不对,但是又都对!
师:这件事跟“年是什么意思”紧密相关,我们得从太阳、地球、月亮的故事说起,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三球运动动图,然后呈现地球“说的话”:我是地球,我总是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叫一年,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师:同学们,理解什么叫“年”了吗 对,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又一个问题解决了!(擦掉“年”下面的问号)
师:不过,一年是365天吗 (不是)是366天
吗 (也不是)所以,这两种天数都不对。
课件出示2013年至2017年天数的表格。(右图)
师:看表格我们会发现,这两种天数又都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时候,课件出示“地球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65天6时”的信息。
师:同学们不妨对照这句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想看,如果从公元1年到公元4年这四年全部按照365天算,一共少算了多少时?合多少天?
师:是的,每年按365天算,那就少算约6时;到第四年时,一共累计少算约24小时,就有1天了;这时再不进行调整,误差就是1天了。所以人们就约定,将这l天加在第四年,这一年就有366天了。
师:就是因为一年的时间不是整天数,所以古人就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调整来减小误差,于是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天数——365和366天。同学们理解了吗 试试看你们能不能填对这张表格:
课件呈现2017年至2024年的空白表格,学生口答,简单说理,得出答案。(右图)
师:现在关于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年份是366天的疑问解决了吗?
教师擦掉该问号。
师:我们称全年天数是366天的年份是闰年,全年天数是365天的年份是平年。
课件在表格的右边增添一列,呈现“平年”、“闰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闰年、平年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样的规律?
预设:每连续的四年有一个闰年。
学生答后教师拖动课件上的框进行移动,验证学生说的规律:
师在课件上故意把框往上拖出格,然后问:2012年、2011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把框往下拖出格,然后问:2026年、202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生回答后师:唉!这些年份的全年天数没有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是闰年还是平年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判断方法:推理
师:学到现在,又有几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同学们,我们提出了问题,又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最有意义的学习。
3.探究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师:通常每四年有一个闰年,那在任意的四年里,哪一个年份是闰年呢?是第一年?第二年 第三年?还是最后一年?别急,请看规律就藏在下面这些算式里呢。(或者,课件出示1949年,请问: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同学们又遇到问题了吧!别急,这里面是有规律的,请看规律就藏在下面这些算式里呢。)
课件依次出示2012÷4=503,2013÷4=503……1,……并把闰年、平年那一列也显示出来。
师: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从而得出规律: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一般都是闰年。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还可以通过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平年、闰年了。
课件显示方法:算一算。
课件隐藏所有的偶数年份,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单数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由于所有的单数年份都是平年,所以,当我们看到单数年份时,还用得着去做除法吗?(不用了),是的,看到单数年份就可以直接判断它是平年。
再隐藏所有的奇数年份,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双数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是的,双数年份有平年、有闰年。所以遇到双数年份,我们还得先做除法才能判断。不过,用公历年份数除以4有点难算,如果我们仅仅看是否有余数的话,请看后面的算式,用公历年份数的末两位数除以4,效果一样吗?
预设:一样。
师:既然一样,那我们在准备做除法时,用整个年份数做被除数简便还是用年份数的末两位数做被除数简便?
预设:末两位数。
师:是的,用年份数的末两位数做被除数除以4快多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思考路径。
课件跟进演示讲解:
师:那现在我们也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图片,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学生列式计算判断后课件出示1949年2月份的天数进行验证。(以下同)
课件出示收复香港的图片,师:1997年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课件出示原子弹爆炸的图片,师: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4.探究一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1)理解“月”的含义
师:接下去的几个问号都跟“月”有关,让我们来听听月亮是怎么“说”的吧。
课件呈现月亮的“话”(下图),播放画外音。
师:你看懂了什么 哪几个问号又可以擦去了
预设1:月就是两次满月之间间隔的时间。(师擦去“月”下面的问号)
预设2:一年有12个月,那是因为有12个这样的间隔。(师擦去“12”上的问号)
预设3:我知道一个月为什么是30天了,这个问号也可以擦去。
预设(众):不对,不对。那3l天、28天、29天是怎么回事 (学生议论纷纷)
师:对,这个问号看来暂时擦不掉。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师:在很早以前,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规定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是30天。(课件出示下表)你发现这样设置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这样一年只有360天,不到365天了。
师:你计算得真快!是的,这样设置,平年会少5天,闰年要少6天。12个月的总天数跟一年的天数对不上了,怎么办 我们以一个闰年为例,366天。如果你是古人,剩下的这6天你打算安排在哪些月份里面?现在把权力交给你们,试着在你们的作业单上分分看,在表格中相应的月份下面画一个圆圈表示1天。
展示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这样一来,一年中有的月份仍然只有30天,我们把每月有30天的月份统称“小月”。有的月份多分得了 1天,有31 天,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统称“大月”。
师:在这些分法中,你更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预设1:
预设2:
师:在保证全年天数是366天的前提下,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怎么分都是合理的,不过,数学也是讲究美的!从美的角度出发,哪种分法更有美感?
预设:我认为前两种分法更有美感,因为它间隔均匀还很有规律。
师:他提到了“规律”,我们把大月安排在所有的单数月或双数月,这样的排列有规律,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 其实早在公元前46年,就有人和这样分配的同学想到了一块儿,他就是日历的修订者 ——古罗马凯撒大帝,让我们通过一个微课去了解凯撒大帝修订历法的故事吧!
播放微课《修订历法的故事》
师:怎么样,现在这些问号能去掉不?
教师擦去相应的问号。
5.整理、记忆大小月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预学单,把自己课前整理的大小月分布情况汇报一下。
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剩下的2月很特殊,我们把它称为特殊月。
学生汇报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师:由于大、小月排列规律不明显,因此要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还得琢磨记忆方法呢!数学书上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两种记忆方法,快翻开书看看吧!
看书自学“拳头记忆法”,学生记忆。
课件动态演示解读“拳头记忆法”。
顺口溜记忆法:7个大月心中装,八前单数七后双。
教师补充:
口诀记忆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
师:其实,这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也适用于记忆其他学科知识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把全年的大小月分布情况记一记,时间1分钟。接下来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自己,看自己记住大、小月没有?
判断大、小月的小练习。
6.沟通二月与平年闰年的联系。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师:闰年比平年多1天是加在哪个月份的?(2月)
师:所以我们判断平年、闰年还可以通过看查2月的天数。2月有28天这一年就是什么年?(平年),2月有29天呢?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比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消除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这就是你们今天的进步。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黑板上的这张网络图,请同学们把它记在心里。接下来有一道填空题来监测一下自己,看看对自己这些时间单位的感觉怎么样。
课件出示:
时间在滴水间流逝,秒、分、时、日、月、年……时间在一个个周期中周而复始,也一去不复返……请选择上面的时间单位填空。
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那么几十( ),大约1000个( )。因此,我们要珍惜一( )一( ),要让每一( )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设疑结课,引发新的思考。
回顾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拓展“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
课件出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师: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请同学们判断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师:通过算一算得出1900年是闰年,通过查一查2月份的天数知道1900年又是平年,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课件的问号出现后停顿2秒)其实,在四年一闰的后面还有两句话:百年不全闰,四百年才闰。这个规定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还要作这样的规定呢?虽然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你们心中那么多的疑惑,可是,这儿又出现了新的疑惑,由于没有时间了,这些问题只有留着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解决。下课!
课件出示:365天5时48分46秒(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准确时间)
师: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准确时间。
师:虽然这5时48分46秒接近6小时,在按6小时计算时也还是存在误差,每年多计算的这11分14秒又该从哪减去呢?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到课外继续查阅资料,和“年、 月、日”有关的知识、问题、历史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整百年份数要除以400没有余数的才是闰年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吧!下课。
如果有时间,就把疑问解答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课件逐步呈现,教师解释其中的原因(下图):一年若是多算了11分14秒;按4年一闰,每4年就多算了44分46秒,每400年就多算了3天2小时53分20秒。为了减少误差,就把前3个整百年份本该是闰年改为平年,少算3天,就抵消了部分误差。于是人们就规定:连续的4个整百年里拿出三个整百年各减少1天,这样整百年份就减少了三个闰年。所以就有了“百年不全闰,四百年才闰”的规定。也就是公历年份数是整百年的,除以400,有余数的年份是平年,没有余数的年份才是闰年。
师:1900年是一个整百的年份,当我们遇到整百年份的时候就要把刚才的规律改一改了,也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才闰。(齐读)
四、小结结课
师生小结,擦去板书中相应的问号,形成时间单位的网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