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22: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H2 B.Cl2 C.Na2CO3 D.NaOH
2.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读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氯气生成氯化氢
B.氢气和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
C.一个氢分子加一个氯分子等于两个氯化氢分子
D.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
3.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S
4.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从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5.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6.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A.5.6g B.0.2g C.0.4g D.0.73g
7.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为2.3g
B.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9.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MnCl2 B.ClO2 C.MnCl4 D.HClO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4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十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 X2和ngY2反应,则一定生成(m+n)g Z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
12.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
13.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1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 D.   
15.在某化学反应2A=2B+C中,已知该反应中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8:1.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95 5 0
反应后质量/g 59 x y
则x与y的质量比为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1)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各物质的化学式及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化学式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8 102 4 4
反应后质量(g) 0 6 92 未知
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M物质由Cu元素和O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4,且Cu、O元素的质量比为8:1,则M物质的化学式为   .
17.“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求出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并在该化学式中表示出来.   .
18.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是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①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溶液中减少的铜元素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    的质量。
(2)取足量的铁、锌,各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铁、锌均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B.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锌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铁和锌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相等
(3)经计算3g镁和100g质量分数7.3%的盐酸充分反应可生成氢气0.2g,但经实验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则可能的原因是过量的镁与    发生反应。
19.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回答问题:
(1)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B中托盘天平略)。
上述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20.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H2 B.Cl2 C.Na2CO3 D.NaOH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本题,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答】解: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之前,元素的种类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也一定有这四种元素,故A、B、D有可能是生成物,而C碳酸钠中碳元素在反应前是没有的,故不可能生成碳酸钠。
故选:C。
2.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读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氯气生成氯化氢
B.氢气和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
C.一个氢分子加一个氯分子等于两个氯化氢分子
D.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故选项读法错误。
B、在反应中“═”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C、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D、该反应可读作: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故选项读法正确。
故选:D。
3.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S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18个,反应后是18个;
反应前氧原子的个数是37个,反应后是37个,其中2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铬原子的个数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硫原子的个数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铬原子、3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是硫酸铬,化学式是Cr2(SO4)3。
故选:C。
4.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从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A和C是质量守恒的宏观说法,D是微观说法。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在点燃条件下才可以发生
【解答】解:A、反应前氢气和氧气中含有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A正确;
B、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故B错误;
C、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C正确;
D、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故D正确;
故选:B。
5.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各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8.7g,故B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7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21.6g;D的质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D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21.6g﹣8.7g﹣3.2g=9.7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A的质量为9.7g,则待测的值为9.7g+19.7g=2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17.4g﹣8.7g):(3.6g﹣0.4g)=87: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A增加的质量是9.7g,C减小的质量是21.6g,因为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故选:A。
6.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A.5.6g B.0.2g C.0.4g D.0.73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此化学反应中,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可以求得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生成的D的质量为x,故5.6g+7.3g=12.7g+x,则x=0.2g。
故选:B。
7.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为2.3g
B.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该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及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2.7g﹣4.8g=2.3g,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
H元素的质量为2.7g××100%=0.3g,1.2g+0.3g=1.5g<2.3g,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
则化合物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2.7g﹣4.8g=2.3g,正确;
B、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
C、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g:0.3g=4:1,正确;
D、化合物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错误;
故选:D。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故乙中含有甲、丁中的所有元素。
故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
因为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因为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故选:C。
9.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MnCl2 B.ClO2 C.MnCl4 D.HCl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MnCl2。
故选:A。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4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十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 X2和ngY2反应,则一定生成(m+n)g Z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X、Y、Z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3:2. .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Z的化学式是XY3;若mg X2和ngY2不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Z的质量小于(m+n)g;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
故选A.X、Y、Z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3:2.
12.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生成的二氧化锰用作了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t2℃时氯酸钾开始分解,则c是氯化钾。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故填:C;二氧化锰。
13.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是 8g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未知物;分子个数之比为物质的质量除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再进行分析。
【解答】解:氧气质量为4.4g+2.8g+7.2g﹣6.4g=8g;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故答案为:8g;1:1。
1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 D. x的值为5g(合理即可)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6g﹣8g=8g,故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2g﹣4g=28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4g﹣4g=2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g:20g=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x的值为5g(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A;x的值为5g(合理即可)。
15.在某化学反应2A=2B+C中,已知该反应中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8:1.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95 5 0
反应后质量/g 59 x y
则x与y的质量比为 37:4 .
【分析】由题意可知: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8:1.则可以设C的质量为y,则生成B的质量为8y,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出y的值,从而求出x与y的质量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化学反应:2A=2B+C,
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8:1.
则可以设C的质量为y,则生成B的质量为8y,则B的质量共为8y+5,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95+0+5=59+y+(8y+5),
则解得y=4g,
则8y+5=37,
故B、C反应后质量分别为37g、4g,所以则x与y的质量比=37:4.
故答案为:37:4.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1)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各物质的化学式及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化学式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8 102 4 4
反应后质量(g) 0 6 92 未知
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3B=2C+2D .
(2)M物质由Cu元素和O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4,且Cu、O元素的质量比为8:1,则M物质的化学式为 Cu2O .
【分析】(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2)根据题意,M物质由Cu元素和O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4,且Cu、O元素的质量比为8:1,据此由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28g,说明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96g,说明是反应物;
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88g,说明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物质是生成物,生成D物质的质量为:28g+96g﹣88g=36g,
设A、B、C、D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x、y、z、m,则有14x:16y:22z:9m=28g:96g:88g:36g,
x:y:z:m=1:3:2: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3B=2C+2D.
(2)设该M的化学式为CuxOy,则64x+16y=144,(64x):(16y)=8:1,解得x=2;y=1,则M的化学式为:Cu2O.
故答案为:(1)A+3B=2C+2D;(2)Cu2O.
17.“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Cl2 .求出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并在该化学式中表示出来. NaO .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物中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填:Cl2;NaO
18.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是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①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③溶液中减少的铜元素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  铜 的质量。
(2)取足量的铁、锌,各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铁、锌均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B.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锌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铁和锌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相等
(3)经计算3g镁和100g质量分数7.3%的盐酸充分反应可生成氢气0.2g,但经实验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则可能的原因是过量的镁与  水 发生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①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故填: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③溶液中减少的铜元素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
故填:铜。
(2)A.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锌的质量不相等,即氯化锌质量大于氯化亚铁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铁和锌的质量不相等,即锌的质量大于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因此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3)经计算3g镁和100g质量分数7.3%的盐酸充分反应可生成氢气0.2g,但经实验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则可能的原因是过量的镁与水发生反应。
故填:水。
19.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回答问题:
(1)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C、H、O (填元素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反应生成了氧气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如图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B中托盘天平略)。
上述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C、H、O,推断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故填:C、H、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反应生成了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3)上述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B,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加热时,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导致天平失去平衡。
故填: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20.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有些反应表面上不符合质量守恒,那是忽略了某些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解答】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遵守;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之和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