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一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1.糖类的性质
2.糖类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抓住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
AC
【例1】(双选)下列物质具有还原性的是(
A.H2S B.蔗糖
C.葡萄糖 D.稀 H2SO4
【解析】H2S 中硫元素是-2 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化学
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故具有还原性;蔗糖分子中
不含醛基,属于非还原性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而具
有还原性;H2SO4 具有氧化性。
系物的是(
)。
D
A.葡萄糖和果糖
C.甲醛和乙醛
B.蔗糖和麦芽糖
D.葡萄糖和蔗糖
【解析】A 项和 B 项的物质,分子式分别相同,但结构式
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 项中的甲醛和乙醛结构相似,分子
内都含有醛基,组成上相差一个 CH2,属于同系物;D 项分子
式不同,组成上不是相差一个 CH2,结构不相似,故既不是同
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
二
蛋白质水解规律及应用
1.蛋白质水解产物的确定
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蛋白质的水
解中间过程,可以生成多肽,但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大约有 20 余种,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
产物都是α-氨基酸。
2.蛋白质水解中的断键位置
蛋白质的水解遵循“哪里来,哪里去”原则,即水从哪里
生成,就从哪里加水进去,所以蛋白质水解中的断键位置,就
是羧基中的碳原子和氨基中的氮原子相连的肽键。
3.蛋白质水解后生成氨基酸分子数的确定
根据 2 个氨基酸脱 1 分子水形成二肽,含有一个肽键,3
个氨基酸脱 2 分子水形成三肽,类推(n+1)个氨基酸脱 n 分子
水形成多肽,含 n 个肽键。反之,一个链状蛋白质分子(多肽分
子)水解生成 n 个氨基酸分子,则要消耗(n-1)个水分子。
【例3】某天然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 R,R
可与等物质的量的 KOH 或盐酸完全反应。3.75 g R 可与 50 mL、
1 mol/L 的 NaOH 完全中和,则 R 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 R,R 与 KOH 或 HCl 反
应时为等物质的量完全反应,说明 R 分子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此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计算得:
R
~
NaOH
MR
3.75
1
50×10-3 L×1 mol/L
解得 MR =75 。运用残基分析法,说明含有一个残基:
—CH2—,则 R 的结构简式为 H2N-CH2-COOH。
答案:A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 的是(
)。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
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
水解反应
解析:由煤制备化工原料通过干馏(煤在高温下的分解),A
对;丙烷燃烧生成 CO2 和 H2O,并没有污染大气的气体生成,
为清洁燃料,B 对;大米发酵生成乙醇,时间越长,乙酸乙酯
的浓度越大,所以也越香醇,C 对;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脂肪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
葡萄糖为单糖,不会发生水解,D 错。
答案:D
是(
)。
C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 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
异构体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
)。
A
A.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金属钠检验
B.有机酸和醇脱水合成的某些酯,可用作糖果、化妆品
中的香料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D.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合成聚乙烯,聚乙烯塑料可用来
制造多种包装材料
4.(2010 年北京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 2 mol 乳酸(C3H6O3)
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顺、反丁烯的加氢产物是相同的,B 错;葡萄糖是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错;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
A
5.(2009 年天津理综改编)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
A.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三肽中含有三个肽键(共15张PPT)
第2 课时
淀粉与纤维素
一、多糖
1.多糖的概念
单糖
淀粉
纤维素
(C6H10O5)n
多糖是 1 mol 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____的糖类,____、
________是最重要的多糖,其通式为__________。
2.多糖的区别
纯净
同分异构体
(1)结构不同:不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n 值不同:不是_____物,不互为___________。
①当 n 为____________时,为淀粉;
几百到几千
②当 n 为_______________时,为纤维素。
几千或几千以上
二、淀粉
1.存在
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_____
________里。谷类中含淀粉较多。
种子、
2.结构
(C6H10O5)
162
从几万
淀粉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单元,即几百到几千个
_________。每个结构单元式量为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3.物理性质
白
无
无
冷水
糊化作用
淀粉是___色、___嗅、___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_____;
在热水中产生________。
块茎和根
到几十万
天然有机高分子
4.化学性质及用途
(1)化学性质
①淀粉遇碘分子显_____。
蓝色
水解
葡萄糖
②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逐步_____,生成
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途
用于制备葡萄糖、酿制食醋、酿酒,也是药片中的赋形剂。
三.纤维素
1.存在
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2.结构
(C6H10O5)
从几十万至百万
天然有机高分子
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约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即几千个________ ,
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化合物。
白
无
无
纤维状
不
有机溶剂
3.物理性质
纤维素是___色、___嗅、___味的具有________结构的物质,
___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_________。
4.化学性质及用途
(1)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途
棉麻纤维大量用于_________;木材、稻草、麦秸、蔗渣
等用于______。
纺织工业
造纸
。
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1.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2.水解的反应条件类似:催化剂都是 H2SO4——淀粉易水
解,用稀 H2SO4;而纤维素难水解,用浓 H2SO4;反应都需要
加热——淀粉易水解,加热时间短;纤维素难水解,加热时间
长。
多糖水解产物与水解程度的判定
1.判定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都需先加碱中和掉催化
剂 H2SO4,因为醛基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和新制 Cu(OH)2
氧化,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定
(1)若反应体系中物质能使碘水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
应,则证明淀粉尚未发生水解。
(2)若反应体系中物质既能使碘水变蓝色,又能发生银镜反
应,则证明淀粉已部分水解。
(3)若反应体系中物质遇碘水不变蓝色,则证明淀粉已完全
水解。
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例题】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一段时
间后,怎样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解析】对水解程度的检验分析一般要考虑有三种可能的
情况:①淀粉没有水解,溶液中只有淀粉并没有葡萄糖;②淀
粉部分水解,溶液中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③淀粉全部水解,
溶液中只有葡萄糖而没有淀粉。因此可用碘水检验有无淀粉存
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检验有无葡萄糖存在。
【答案】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的
溶液,在试管Ⅰ中滴入几滴碘水,在试管Ⅱ中滴入过量 NaOH
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如试管Ⅰ呈蓝
色而试管Ⅱ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如试管Ⅰ呈蓝色
而试管Ⅱ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部分水解;如试管Ⅰ未变
蓝色而试管Ⅱ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全部水解。
1.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 H2SO4 并加热。为了确定淀粉是否
已水解或完全水解,所需下列试剂是(
)。
D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 Cu(OH)2 碱性悬浊液
①NaOH 溶液
④碘水
⑤BaCl2
A.①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成为 D(C6H14O6)。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
最易,R—CH2OH 次之, 最难。
图 4-2-1
2.如图 4-2-1 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 A,
A 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 B(C6H12O7)或 C(C6H10O8),
B 和 C 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 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 A、B、C、D 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HOCH2(CHOH)4CHO
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
程度:
甲:
HOCH2(CHOH)4COOH
HOOC(CHOH)4COOH
HOCH2(CHOH)4CH2OH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乙: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丙: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残
留淀粉会与碘反应变蓝
乙结论不正确,因为实验设计有错误,在酸性条件下
即使水解液中有葡萄糖,也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上述三方案操作及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结论正确,说明淀粉完全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共19张PPT)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1.组成和结构
甘油三酯
高级脂肪酸
甘油
(1)油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即__________与_____
所生成的酯。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烃基
简单甘油酯
合甘油酯
混合甘油酯
(2)油脂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其中,R1、R2 和
R3 分别代表_____,如果 R1、R2 和 R3 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
___________,如果 R1、R2 和 R3 不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__
__________。天然油脂大多为___________。
混
2.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和油脂的熔点之间的关系
(1)饱和度取决于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R)中_________
______的数量,碳碳双键的数量越多,脂肪酸的饱和度____。
(C==C)
越小
碳碳双键
(2)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大,则油脂的熔点____,如
______;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小,则油脂的熔点____,
如______。所以在室温下,动物油通常呈___态,而植物油通常
呈___态。
动物油
较低
植物油
固
液
1.物理性质
无
无
大
油腻
水
有机溶剂
纯净的油脂是___色、___嗅、___味的。油脂在常温下呈液
态或固态,密度比水___,黏度比较___,触摸时有_____感,不
溶于___,溶于_________。
较高
二、油脂的性质
无
小
2.化学性质
(1)水解
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油脂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①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
②硬脂酸甘油酯碱性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氢化(油脂的硬化)
油酸甘油酯氢化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的制造
(1)油脂是否完全水解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液,振荡,若分层则未完全水解(甘油溶于水,硬脂酸与碳酸
钠反应后溶于水)
水解后加入碳酸钠溶
(2)水解液中提取硬脂酸钠的方法:______________。
2.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极性的-COONa 或-COO
-
,可以溶于___,
伸向___中。
水
水
(2)憎水基:非极性的烃基-R,部分易溶于___,插入_____
中。
油污
(3)当肥皂与油污相遇时,亲水基的一端溶于水中,而憎水
基的一端则溶入油污中,这样就把原来互不相溶的水和油结合
起来,使油污与织物逐步分开。
3.合成洗涤剂的特点
既具有亲水基又有憎水基的合成洗涤剂是根据肥皂的去污
原理研制的。
加入食盐,盐析
油
油 脂肪
区别 常温状态 液态 固态
结构特点 不饱和度大 不饱和度小
稳定性 不太稳定,易氧化变质 较稳定
来源 植物种子 动物脂肪
相
同
点 种类 ①都是酯;②都是混合物
性质 ①都具有酯的性质,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许多油脂还具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
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油与脂肪的区别和联系
酯与脂、油脂与矿物油的区别
1.酯与脂的区别和联系
(1)酯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是酸与醇(或酸与酚)脱水生成的
产物,其特点是物质的分子内含有酯键
。
(2)脂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是动物的脂肪,是油脂;②是树
脂,是合成材料,如脲醛树脂、合成树脂等。
(3)油脂属于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不是酯,是高分
子化合物。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组成 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烃
主要含饱和烃基 主要含不饱和烃基
性质 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
不能水解
具有酯的性质,可水解;油兼有烯烃的性质
鉴别
加含酚酞的 NaOH 溶液后加热,红
色变浅
加含酚酞的NaOH 溶液加热无变化
2.油脂与矿物油的比较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A.油脂是指油和脂肪,它们不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是一种有机溶剂,可溶解多种维生素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
和甘油形成的酯,因此 A 不正确,B、C 正确;油脂是一种有机溶剂,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等,进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含有的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所以D正确。
【答案】A
A.油脂不属于酯类
B.很多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
C.水解反应
A
D
【例2】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6 g,加入 50 mL 0.5 mol/L
的 NaOH 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 NaOH 恰好被 13 mL 1
mol/L 的盐酸中和,则该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摩尔质量为(
)。
A.830 g/mol
C.880 g/mol
B.850 g/mol
D.890 g/mol
【解析】3.56 g 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中酯基(—COO—)的物
质的量为:0.5×0.05-1×0.013=0.012 mol,则 3.56 g 饱和脂
肪酸的甘油酯的物质的量为 0.004 mol,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的
摩尔质量为 890 g/mol。
D
油脂的相关计算
3.22.5 g 某油脂皂化时需要 3 g NaOH,则该油脂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
C
A.450
B.600
C.900
D.300
解析:根据油脂与NaOH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设
油脂的摩尔质量为 x,则:
x=
3×40 g/mol×10 g
1.8 g
=666.7 g/mol
n(油脂)∶n(H2)=
1 000 g
666.7 g/mol
∶
12 g
2 g/mol
=1.5 mol∶6 mol=
C
1∶4,即 1 mol 油脂可以与 4 mol H2 加成。
4.某天然油脂 10 g,需 1.8 g NaOH 才能完全皂化,又知
该油脂 1 000 g 催化加氢时耗氢 12 g,则该油脂 1 mol 含碳碳双
键(
)。
A.1.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共23张PPT)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一、氨基酸
1.概念
羧酸分子烃基上的____原子被_____取代的化合物称为氨
基酸。
氢
氨基
2.结构
α—氨基酸通式______________,既含有____________,
又含有______________。
羧基(—COOH)
氨基(—NH2)
名称 俗称 结构简式
氨基乙酸
_______
__________
α-氨基丙酸
_______
_____________
α-氨基苯丙酸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氨基-1,5-戊二酸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谷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4.性质
(1)氨基酸显____性,既能与____发生反应,也能与____发
氨基(—NH2)
羧基(—COOH)
(2)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
的____________与另一分子的______________间脱去一分子水
形成含有肽键____________(填结构式)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两
酸
碱
(1)存在
基础物质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________。
(2)组成
C、H、O、N、S
很大
几万到
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分子量_____,从________
______。
二、蛋白质
1.存在和结构
几千万
(3)结构
含有肽键,由不同______按不同________相结合而构成的
氨基酸
排列顺序
氨基(—NH2)
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中含有未缩合的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羧基(—COOH)
2.性质
水解
盐析
变性
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等性质。
3.用途
蛋白质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可应
于食品、医药制剂等方面。
三、酶
1.定义
细胞
催化
蛋白质
酶是一类由_____ 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
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________。
2.特性
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多样性等特性。
温和性
专一性
高效性
四、核酸
1.定义
核 酸 是 储 存 、 复 制 及 表 达 生 物 遗 传 信 息 的 含__的
___________化合物。
磷
生物高分子
2.分类与存在
脱氧核糖核酸(DNA):大量存在于_______,是生物体遗传
信息的载体。
细胞核
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控制体内蛋白质的
合成。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我国于 1981 年合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
志着我国在核酸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细胞质
3.成就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1.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2)与碱反应
(3)缩合反应(成肽反应)
2.蛋白质的性质
(1)两性
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没有缩合的羧基和氨基,既能跟酸
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具有两性。
(2)盐析——物理变化,可逆过程
蛋白质溶液
蛋白质(结晶)
(3)变性——化学变化,不可逆过程
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某些有机物(如乙醇、甲
醛、苯酚)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4)颜色反应
蛋白质
沉淀
黄色
注:①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苯环存在;
②这是鉴别某些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蛋白质
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6)灼烧
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这可用于鉴
别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合成材料。
(5)水解反应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综合考查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不显蓝色;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纤维素和淀
粉的基本结构单位均为葡萄糖,水解产物也均为葡萄糖。
【解析】油脂水解后可以得到丙三醇和脂肪酸;淀粉遇碘
单质显蓝色,若淀粉完全水解,则在溶液中不存在淀粉,溶液
D
1.(2010 年广东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解析: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 错;蛋白质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 错;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
化反应,C 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
C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
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解析:烯烃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
原理是萃取,A 错。
A
A.吃馒头时,多咀嚼后有甜味
B.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水不显蓝色
C.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痕
D.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后可以制得肥皂
C
蛋白质的性质
【例 2】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③高锰酸钾溶液
④硫酸铵
⑤硫
酸铜
①福尔马林
⑥双氧水
②酒精
⑦硝酸
A.除④⑦外都可以
C.①②⑤
B.除③⑥外都可以
D.除④外都可以
【解析】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硫酸铵为铵盐,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强酸、强碱、强氧化性
物质、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D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液,蛋白质析出,
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是我国科学家在 1965 年首次合成的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
D.浓 HNO3 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 HNO3 与蛋白质发生了
颜色反应
A
5.(2010 年广东珠海检测)2003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
美国科学家,其中一位是阿格雷(Pete Agre),表彰他最先发现并
表征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质,并把这种蛋白质暂命名为:
CHIP28,下列关于 CHIP28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这种蛋白质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这种蛋白质遇到 HgCl2 的浓溶液将发生盐析
C.这种蛋白质能完全水解生成单糖分子
D.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存在“—CONH—”的结构
酶的特性
【例 3】图4-3-1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
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
图4-3-1
(1)图中代表酶的是___,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 1 和 2 可以反映出酶具有_____性,做出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 D 代表脂肪,那么 E、F 则是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酶的本质是催化剂,所以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
化一种(或一类)物质。(3)脂肪的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1)A A参加了反应并且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专一 A只能和D反应而不能和B、C反应
(3)甘油 脂肪酸
试管号 试管内溶物 条件 检测
1 2 mL 浆糊+2 mL 纯唾液 37 ℃ 10 min 3 滴碘液
2 2 mL 浆糊+2 mL 清水 37 ℃ 10 min 3 滴碘液
3 2 mL 浆糊+2 mL 稀释 10 倍唾液 37 ℃ 10 min 3 滴碘液
4 2 mL 浆糊+2 mL 纯唾液 95 ℃ 10 min 3 滴碘液
5 2 mL 浆糊+2 mL 纯唾液+2 滴浓HCl 37 ℃ 10 min 3 滴碘液
6.(1)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溶物变成蓝色的是(
)。
D
A.1、2、3
C.3、4、5
B.2、3、4
D.2、4、5
(2)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2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A
A.酶具有催化性
C.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有机物
(3)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3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C
A.酶具有催化性
C.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稳定性
(4)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4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C
A.酶具有高效性
C.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B.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稳定性
(5)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5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D
A.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稳定性
B.酶具有专一性
D.酶活性受 pH 影响(共21张PPT)
第二节 糖类
第 1 课时
葡萄糖与果糖 蔗糖与麦芽糖
一、糖类
1.糖的概念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它们的___________。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脱水缩合物
2.糖的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_______、______、
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葡萄糖
果糖
(2)二糖:1 mol 二糖水解生成__mol 单糖。如_____、_______
和_____等。
2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3)多糖:1 mol 多糖水解生成__mol 单糖。如_____、_______
等。
淀粉
n
纤维素
二、葡萄糖与果糖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 C6H12O6,互为同分异构体。
1.葡萄糖
(1)物理性质
无
甜
易
稍
不
___色晶体,有___味,___溶于水,___溶于乙醇,___溶于
乙醚。
(2)存在
水果、蜂蜜、植物种子、叶、根、花、动物血液、脑脊髓、
淋巴液。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结构简式
C6H12O6(s) +6O2 (g)→6CO2(g)+6H2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
醛
(4)化学性质(具有___与___的共同性质)
①能与羧酸发生_____反应;
②能与银氨溶液发生_____反应;
银镜
砖红
③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_____色沉淀;
④体内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酯化
(5)用途及其原理
①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果糖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1)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不易结晶,通常为_______液体,有甜味,易溶
于水、乙醇和乙醚。
黏稠性
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银单质
(2)存在
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3)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
主要体现为还原性糖。
三、蔗糖与麦芽糖
1.存在
(1)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___糖,存在于大多数植
物体中,__________中含量最丰富。
二
甜菜和甘蔗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2)麦芽糖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中,是淀粉在体内
消化过程中的一个_________,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____
而得到。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_________ ,二者互为____
______。
发芽的谷粒和麦芽
中间产物
水解
2.物理性质
C12H22O11
异构体
(1)蔗糖为___色晶体,___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___甜
味(甜味仅次于果糖)。
白
易
有
(2)麦芽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同分
3.化学性质
(1)蔗糖
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芽糖
①有还原性: 能发生_____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
_______糖;
银镜
还原性
。
②水解反应: 产物为________,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1.组成和结构
(1)分子式:C6H12O6
(2)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葡萄糖
2.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CH2OH(CHOH)4CHO+H2
CH2OH(CHOH)4CH2OH
(2)氧化反应
①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H2O+2Ag↓+3NH3
②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③C6H12O6(s)+6O2(g) →6CO2(g)+6H2O(l)
糖类
1.具有多烃基醛结构、多烃基酮结构或者能够水解生成多
烃基醛结构和多烃基酮结构的物质叫糖类。
2.由于糖类物质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
子中 H、O 原子个数比大多数为 2∶1,可用通式 Cn(H2O)m 表示,
因此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3.通式中的 n、m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式只反映出
大多数糖的组成,不反映它们的结构特点,学习中应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1)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并不是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
(2) 有些糖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是 2∶1 ,如鼠李糖
(C6H12O5)。
(3)有些符合 Cn(H2O)m 通式的物质并不是糖类,如:甲醛
(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
(4)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只是习惯叫法,早已失去了原来的
意义。
糖类的结构及其判断
①纤维素
②甲酸甲酯
③淀粉
④甲醛
⑤丙酸
⑥乳
⑦乙二醇
⑧乙酸
酸(α-羟基丙酸)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⑧
【解析】利用排除法(或筛选法),从名称看:①纤维素、
③淀粉均为多糖,均不符合题意,则 A、C 肯定不是正确选项;
B、D 中均有②④⑧,则只需观察⑤⑥是否符合题意即可;⑤为
丙酸,其化学式为 C3H6O2,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组成;⑥为α-
羟基丙酸,基结构简式为 CHCH3OHCOOH,可知其化学式为
C3H6O3,符合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⑥符合题意。
因此②④⑥⑧虽符合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但不是糖类,故正确
答案为 B。
B
【答案】
1.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糖类物质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 Cn(H2O)m
的通式表示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
的物质
2 .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
CHOH—CHOH—CHOH—CHO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
是(
)。
B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生成银镜
C.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与葡萄糖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不含酚
羟基,不能与氯化铁作用显色;核糖为单糖,不能继续水解。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例2】(双选)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
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D
A.甲酸甲酯
C.葡萄糖
B.蔗糖
D.麦芽糖
【解析】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选项错误;蔗糖无醛
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 选项错误;酯可以水解,甲酸甲酯
分子中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A 选项正确;麦芽糖是二糖,
可以水解成单糖,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D 选项正确。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
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等。
等。
(1)醛:如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3.(2010 年广东广州模拟)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
如下:①有银镜反应; ②加入新制的 Cu(OH)2 无变化;③加入
锌粒不反应; 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
有机物可能是(
)。
D
A.甲酸
B.葡萄糖
C.蔗糖
D.甲酸异丙酯
解析:①有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醛基;②中
并未加热,不满足反应条件并不能证明无醛基;③加入锌粒不
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无羧基;④可知其分子中含有酯基,因此满
足条件的只有答案 D。
4.(双选)已知一定量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得到 21.6 g
银,等量此醛完全燃烧时生成 5.4 g 水,则该醛为(
)。
AC
A.丙醛
C.丁烯醛
B.丁醛
D.乙醛
解析:从选项中可以看出,该醛不是甲醛且为一元醛,根
据银的质量,得到醛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由于等量此醛燃
烧产生 5.4 g 水,则此醛分子中含 6 个氢原子,选项 A、C 符合。
5.将蔗糖溶于水,配成 10%的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没有变化,原
因是蔗糖分子中_______;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
再在水浴中加热,加 NaOH 中和酸后也加入银氨溶液,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作______。
无醛基
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催化剂
蔗糖在稀 H2SO4 和加热的条件下
水解生成了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