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中学双案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时间 5.8 总序号 48
课题 第10章:复习课 主备人 张秀玉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2、知道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标准差。
重点难点 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知识回顾:1.我们通常用数据的 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和偏离平均数的差异程度.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 。2.一组数据中的 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数据一最小数据.3. 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 表示,即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数据就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就越大.4.标准差:标准差也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引导学生认真总结、交流问题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典型例题: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分数5060708090100 人 数甲组251013146乙组441621212已知算得两个组的人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组这次竞赛中成绩谁优谁次,并说明理由.达标测试:1.在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 一生板演时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中,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样本的( ) .A. 数据个数、方差 B. 平均数、容量C.数据个数、平均数 D. 标准差、平均数2.样本3, -4, 0, -1, 2的方差是________.3.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是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所得的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4.下表是某地2002年2月和2003年2月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每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单位:°C) 2日4日8日10日12日14日18日20日2002年12131422689122003年131312911161210(1)2002年2月气温的极差是 ,2003年2月气温的极差是 .由此可知: 年同期气温变化较大; (2)2002年2月的平均气温是 ,2003年2月的平均气温是 ;(3)2002年2月的气温方差是 ,2003年3月的气温方差是 , 由此可知 年同期气温变化较稳定. 5、现有两批出口苹果,为保证质量,从中各任意抽取了20个,测得它们的直径如下(单位:毫米)第一批:81 85 80 75 78 76 83 82 78 8476 85 79 76 83 82 81 78 79 限时练习注重知识的反馈及纠正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二批:80 81 78 74 83 88 76 75 84 83 80 78 84 85 78 76 77 83 77哪一批苹果的大小更为整齐?
师 生 收 获 及 反 思
本课时对本章内容一个回顾与复习,要求学生:既要清晰的了解概念的意义,又要准确、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不放过一个差生。使在这次复习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