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中学双案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时间 49 总序号 5.9
课题 定义与命题 主备人 张秀玉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能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反例。
重点难点 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能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反例。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观察与思考:定义一方面可以作为性质使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判定的方法。你能说出学过的几个定义吗?与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三个概念鼓励学生讨论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 师:强调叫做生讨论看哪个小组说的快且多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交流与发现:过去我们学过许多数学性质和判定方法,你能各举几个例子吗?例如:(1)如果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并且+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那么a+c=b+c。 对于命题的定义要抓住“判断”和“语句”这两点判断就是确定“是”或“非”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条件是已知事项,条件是由“如果”“若”或“已知”等字样表述。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的结论用“那么”“则”或“求证”等字样描述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想一想,例1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在假命题中,条件成立并不能保证结论总能成立。在真命题中,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 你是如何发现例1中的命题(1)是错误的呢? 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够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三、小结:四、达标测试: 师强调:说明命题1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足以推翻一个命题鼓励学生举出反例1、生板演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2口答3板演举例
师 生 收 获 及 反 思
最好举出大量的实例,并开展充分的交流,使学生能了解定义域命题的概念,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能对简单的真命题、假命题作出判断。练习1出错较多,多通过练习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