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堂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堂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7 18: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字年度七年级历史上 第16课三国鼎立课堂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教材母题:教材 P84课后活动第1题改编)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发生在(时空观念)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 )2.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历史解释)
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以德化民”
( )3.《隆中对》中描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也,亦人谋也。”材料中的“操遂能克绍”指的是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4.(教材母题:教材正文P80改编)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进而大破袁军。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历史解释)
A.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 )5.(教材母题:教材P84课后活动第1题改编)曹操也是一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历史解释)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 )6.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史料实证)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7.(2021临沂)“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周瑜  C.诸葛亮  D.司马炎
( )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时空观念)
( )9.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史料实证)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 )10.《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与《三国演义》对比你会发现(史料实证)
A.《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可信度一样
B.《三国志》贬曹扬汉
C.《三国志》比较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D.《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没有关系
( )11.(教材母题:教材P83插图改编)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时空观念)(跨学科整合·地理)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 )12.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时空观念)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的台湾被称为(家国情怀)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 )14.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 )1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史料实证)
A.大力兴修水利  B.发展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  D.丝织业兴旺
二、非选择题
1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人众多,其中有很多人物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一中的“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 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2)你认为材料一这段话是诸葛亮对谁说的 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核心观点。
材料二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唐〕胡曾《咏史诗·赤壁》
(3)材料二这首诗评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哪次著名战役 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烈火西焚魏帝旗”存在历史知识上的错误,他为什么这样说
材料三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易中天《品三国》
(4)材料三是易中天教授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1--15 BBCCC DCDDC ADCBD
16(1)战役:官渡之战。影响: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人物:刘备。观点:曹操雄踞北方,难以抗衡,要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抗曹。
(3)战役:赤壁之战。原因:三国时的魏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因此,“魏帝”应该是曹丕,不是曹操。所以,赤壁之战时不能说“烈火西焚魏帝旗”。
(4)评价: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赤壁之战前,他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治理蜀国,大力发展经济,与吴国结盟,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开放性问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