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A.西晋 B.东晋 C.蜀汉 D.北魏
( )2(教材母题:教材 P94相关史事改编)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右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跨学科整合·语文)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
( )3.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三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点应是
A.前秦实力弱小 B.前秦兵力分散
C.苻坚骄傲轻敌 D.民族矛盾尖锐
( )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部分内容。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时空观念)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6.“鲜卑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历史解释)
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
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
( )7.“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 )8.“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说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迁都城
( )9.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A.秦孝公 B.北魏孝文帝 C.汉武帝 D.齐桓公
( )10.“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 )11.(教材母题:教材 P96课后活动第2题改编)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历史解释)
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
( )12.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历史解释)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 )13.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 )14.(教材母题:教材P95插图改编)观察下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出现图中这一场景的主要原因是(跨学科整合·美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 )15.《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有关花木兰所属民族,大多认为是鲜卑族,理由是诗作显示出的尚武精神及兵制更契合少数民族,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异议,因为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对国家忠义、对父母孝道的汉族儒家观念,这种分歧表明南北朝时期(跨学科整合·语文)
A.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仍然较大
B.只显露出单向的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
C.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D.北方民族交融已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层次
二、非选择题
16.民族交融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 公元前138年,他奉命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始终不忘使命……他后来回到汉朝……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读下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文帝的改革成功促进“胡汉交融”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一人口迁徙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政权的政治家、改革家 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5BDCBD CBABC DDBDD
16(1)制度:分封制。方式: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3)方向:由北向南。意义: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交融。
(4)政权:北魏。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方式: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