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3.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自主学习】
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 、
、 等。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环境的影响:
导致
从而 、 、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减少
开发利用 ,如:太阳能、 、 等。
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
倡导“低碳”生活。
5.二氧化碳是一种 ,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 与 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 )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CO2
干冰不融化成液体,直接 为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时会 的热,所以干冰是一种 。可用于 、 、
等。
8.二氧化碳能 ,和水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碳酸的水溶液能使 变红。
10.二氧化碳还能与氢氧化钙 ( )的水溶液(俗称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 , ,可用来 ,也可以用作
和 的保护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可用作农作物的 肥料。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来生产 、 、 、 等。
【自我测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CO2能溶于水
2.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4.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5..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 H2 B. CH4 C. CO D. CO2
6.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蒸馏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8.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B.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
C.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D.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交通,少开车
9.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 B.产生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 D.毒害作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
B.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CO2含量越低越好
C.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2和CO两种气体
11.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该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 装置。
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放出____________。
(2)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3.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自主学习】
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生物体被微生物分解 、 化石燃料的燃烧 、 火山喷发 等。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生成碳水化合物 、 江河湖海的水体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环境的影响:
导致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从而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生物圈受影响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减少 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利用 新能源 ,如:太阳能、 地热能 、 风能 等。
大力 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倡导“低碳”生活。
5.二氧化碳是一种 常见的气体 ,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 稀盐酸 与 大理石 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 碳酸钙CaCO3 )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CO2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5倍 溶于水
无色
干冰不融化成液体,直接 升华 为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时会 吸收大量 的热。所以干冰是一种 环保型制冷剂 ,可用于 人工降雨 、 食物储运 、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等。
8.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 ,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O==CO2 + H2O
9.碳酸的水溶液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10.二氧化碳还能与氢氧化钙 ( Ca(OH)2 )的水溶液(俗称 石灰水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 == CaCO3 ↓ + H2O
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用来 灭火 ,也可以用作 科学实验 和 工业生产 的保护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可用作农作物的 气体 肥料。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来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等
【自我测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CO2能溶于水
2.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B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C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4.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C )
5..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D )
A. H2 B. CH4 C. CO D. CO2
6.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D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蒸馏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D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8.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
A.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B.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
C.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D.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交通,少开车
9.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B )
A.破坏臭氧层 B.产生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 D.毒害作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
B.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CO2含量越低越好
C.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2和CO两种气体
解析:CO2无毒,但不供给呼吸,A错误;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同时CO2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误;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当CO2中混有少量CO时,CO无法被点燃,故C错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故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2和CO。
答案:D
11.通过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紫色 红色 紫色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
①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② 试管内页面上升 ,
化学方程式为___CO2 + Ca(OH)2 == CaCO3 ↓ + H2O__。
1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该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若要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 C 装置。
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__光合作用____作用吸收CO2,放出__氧气_。
(2)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AC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2)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及增大二氧化碳的消耗的建议都是可行的。
答案:(1)光合 氧气(或O2) (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