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回顾与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章回顾与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8-18 18: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湖中学双案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时间 5.28 总序号 60
课题 11章回顾与复习 主备人 张秀玉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规范解题。2、从中体会解题方法及技巧。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规范解题。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自主复习课本二、填空1、 叫定义,举例说明 。 叫命题。命题的一般形式是 通常由 和 组成。错误的命题叫 ,正确的命题叫 2、 叫公理举出两条公理 。 叫做互逆命题, 叫做互逆定理。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1是 推论 2是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 逆定理是 。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________。5、 是等腰三角形,它的性质有(1) (2) 判定方法是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叙述本章所证明过的定理,并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完成二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6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 判定方法有(1) (2) 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定理是 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_________的一半。8、使用反证法的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互补的两个角若相等,则两角都是直角 B.直线是平角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互补角 2.如图,AB∥CD,AF 分别交AB、CD于A、C并且CE平分∠DCF,∠1=800 ,则 等于( )A.40° B.50° C.60° D.70° 四、填空题1、将命题“钝角大于它的补角”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梳理本章中有关的有关“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区分条件与结论。弄清在什么情况下用性质定理,在什么情况下用判定定理。生口答四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2、如图,已知:DE⊥AB ,且∠A=∠D=290则∠ACB= 3、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15°,则顶角的度数为 4、如图,已知:在△ABC中,∠B=900, ∠1=∠2, ∠3=∠4,则的度数为
五、解答题、已知:如图,AB‖DC,点E是BC上一点,∠1=∠2,∠3=∠4.求证:AE⊥DE 分组完成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已知: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DEBC,垂足是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AF已知: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师生收获及反思
按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回顾与总结本章内容的提纲,其中每一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得出全面的答案。证明线段相等与角相等是几何证明题中最常见、最基本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加以归纳。例如证明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利用等角对等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弄清什么情况下用性质定理,在什么情况下用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