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设计本课,合理取舍,完成导读两个大问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边谈边联系单元目标,让学生明白是通过任务的动作、神态、语言、动作体会到任务的内心感情的,最后设计小练笔,想想毛主席在作出抉择的前一晚是如何渡过的?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同时在练笔中,领会刻画人物,反映人物感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来表现,读写结合,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同时,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这个问题有足够大的探究空间。文章牵涉到的历史背景年代久远,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同步阅读中173页——181页,一定要学生在课前阅读,了解毛岸英,抗美援朝的背景。结合拓展,让学生课外阅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拟、勋、殉、赴、嘛、踌、躇、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学课文内容,了解伟人毛泽东丧子后的常人感情,感受他伟人的胸怀与美德。
4.继续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体会人物品质;学习用细节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胸怀与美德;用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练笔。
【课前准备】
1. 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173-181页。
2. 了解毛岸英身世,当时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视频音乐,复习导入。
1.欣赏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这首歌好听吗?知道歌颂谁吗?
2.从前面的学习中,你感受到毛泽东哪些形象?
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同时,他还是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的事情的。
【设计意图】
由视频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由下课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回顾前面的内容,举一反三。
二、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忠骨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忠骨?
2.请用一句话介绍你所知道的毛岸英。
3.检查生词。
【设计意图】
用一句话介绍毛岸英,其实是让学生交流对毛岸英的了解,通过预习得好的孩子的介绍,使没有预习好的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毛岸英,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
三、明了目标,默读课文
1.说说导读里对我们有几个学习要求?
(1)默读,了解文章大意。
(2)把自己深受感动或者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概括内容,品读感悟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
( )时期,彭德怀从朝鲜发来( )的电报,毛泽东收到电报后( );彭德怀司令要求( ),而金日成首相要求( ),毛泽东( );最后,毛泽东坐车( )决定;他( ),在电报上写下“( )”的批示。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个句子什么意思?毛泽东主席的这种想法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你能找到依据吗?
3.说说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读、悟。
老师相机板书人物描写的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单元习作中写故事梗概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合作学习,从细节处感悟毛泽东的崇高的精神。同时,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
五、回忆照片,揣摩仿写
1..欣赏毛泽东和儿子在一起的珍贵瞬间。
老师解说:
有人说,人生三大不幸是,童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此时,毛泽东已经是57岁的老人了,毛岸英刚好是风华正茂的28岁。从小,毛岸英就和父亲分离,失去了母亲,到处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回到父亲身边,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父子相聚的时间真短啊!老师从网上搜了很久,也只搜到几张毛泽东和儿子在一起的照片。从这些老旧的照片中,我们看得到,父子相聚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幸福啊!
活着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死了后连见一面都没有机会了,这对57岁的老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2.想象写话,言语实践。
毛泽东主席痛下决心的这一个漫漫长夜是如何度过的,作者写了吗?为什么不写?
你能想象这一夜,毛主席是如何度过的吗?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上今天老师教的写人方法,写写这个痛苦难熬的夜晚。
【设计意图】
用照片和解说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愫,为学生写话做好铺垫。学生通过诵读、交流、想象、仿写等方式走进文本,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将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
六、再次感悟,丰富形象
学习了本篇课文后,你觉得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丰富毛泽东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何湘涛
这篇文章极其有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运回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毛泽东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和军事家,他的光辉形象令人敬仰。这篇文章没有口号式的歌功颂德,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更能打动人心。这是我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因。我觉得我在这课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让学生自主
课前布置的预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中学习和交流,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读、找、议论、交流,我只是站在辅助者的位置上,在学生需要情感铺垫的时候,利用课件和解说渲染一下。这种方式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分析。
二、抓住重点,一课一得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不贪多。始终围绕一个重点,感悟毛泽东作为凡人的情感。通过细节来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抓住细节感受人物,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先谈从文中哪些细节中感受到毛泽东老年丧子之痛。归纳出来,创设情境:“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漫漫长夜,毛泽东是如何渡过的?想像写话。在自主品读、写话与评价中掌握和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这是我这课的重点。
三、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毛泽东生活的时代与现在有较大差距,课文的背景学生也不甚了解。我没有在抗美援朝的政治背景上做任何解释,只是布置学生在课前了解。因为这样的背景一节课也讲不清的。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自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就是借助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是语文课应该要学习和训练的。所以,这节课我始终让学生读读、议议、读读、交流,最后仿写,学以致用。从学生的课堂回答以及仿写的效果都很不错。
四、一点建议
我在让学生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时,时间拖沓了一点,这个地方可以加快节奏,不需要面面俱到,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具体感知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可以在仿写之后进行交流时,学生自己说说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也可以互相评价说说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8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拟定 功勋 殉职
奔赴 嘛 踌躇 黯然
“吗”“嘛”的区别
吗
①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明天他来吗?
②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你这样做对得起朋友吗?
嘛
①表示道理显而易见:有意见就提嘛。
②表示期望、劝阻:你走快点儿嘛!︱不让你去,就别去嘛。
表示疑问语气用“吗”,不用“嘛”。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关于______的电报,毛泽东收到电报后______,彭总搜领要求________,而金日成首相要求__________。面对两种抉择,毛泽东________,最后毛泽东__________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新中国刚成立,急需和平建设,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我们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假若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倘若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
毛岸英简介
毛主席说: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的儿子不派他去朝鲜,又派谁的儿子去呢?光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青年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到农村进行过劳动锻炼,但却没有正式上过战场。青年人就是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要在战斗中成长。基于这些原因,我才派他到朝鲜去的。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相关资料(一)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两人还没有吃早点,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还没来得及吃,美军飞机来空袭了。杨凤安见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有几十枚投在办公室周围,成普、徐西元两位参谋和彭总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没跑出来。
相关资料(二)
作为一名父亲,毛泽东对毛岸英怀着怎样的感情?
把自己深受感动和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一夜,毛主席是如何渡过的?你推测的依据从哪里来?
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内容呢?
相关资料(三)
学习要求
1、再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