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19: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编排在表内乘法(二)中7的乘法口诀后面。“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新概念,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意义,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此知识时,应尽量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自己身边寻找“倍”的足迹,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考方法。
课程实施 类型 √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比较大小,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3种花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两个数量关系:“比较大小”学生在十分熟悉。复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为接着学习倍的认识作铺垫。] 2)出示课题
2 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4,理解“倍”的含义。 1、认识“1倍”。 [设计意图:当两个数一样大时,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1倍(即:两个数,要使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1倍,这两个数就一定相等)。这“1倍”提出让学生重新认识了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也为学更复杂的倍的关系打下坚实基础。如:①30是5的几倍?②30比5多几倍?解决题②的时候,“1倍”这个知识点就是解答此题关键。] 2、认识“几倍” 3、圈一圈,填一填。(课件) [设计意图:动手让学生圈一圈,强调每份的个数要同样多。学生充分体会的什么是“1份”,什么是“几份”。根据乘法的意义:几倍数里面有几个1倍数] (二)、教学例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提问:如果请你在第二行画圆,你准备画几个?并想一想你画的圆的个数和老师画的圆的个数相比,有什么关系? 2、解决问题。 3、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数量关系式:几倍数=1倍数×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摆圆片,发挥学生的自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摆圆。不管怎么摆?能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3 巩固练习。 判断(在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
4 拓展练习。 看图列乘加、乘减算式。
5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和“倍”交上了朋友,还知道倍就是把少得看成一份,看看多的里面有几份,多的就是少的几倍”。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比较大小,引入新课
活动目标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解决问题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比较大小”学生在十分熟悉。复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为接着学习倍的认识作铺垫。
技术资源 PPT,播放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规资源 投影仪等
活动概述 教师播放图片,学生欣赏。
教与学的策略 讨论法、演示法
反馈评价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学生很好地感知了倍的概念。
……
评价量规
通过课堂表现及小组活动的评比,获得1——10颗星评定
其它
参考书 《教本》《教参》《鼎尖教案》《黄冈小状元》
备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