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把握作者的观点
3、区分观点与材料
4、理清论证思路
5、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区分材料 与论点的关心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辫识与运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是谁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板书标题)
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明白文中文言词句的含义。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主一不适便是敬。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题目《敬业与乐业》中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敬业”和“乐业”是并列关系,文章应该从“敬业”“乐业”两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2、中心论点是那一句?分析其位置和提出方式。
明确:(1)中心论点是: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引用《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两句名言提出来的,其中“敬业乐群”重在“敬”,“安其居乐其业”重在“乐”。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谈论了三个问题,即三个分论点:
(1)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第一要敬业
(3第二要乐业
4、这三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什么关系?由此分析文章的结构。
明确:(1)这三个分论点从三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
(2)是总---分---总结构
四、明白课文的内容后,请同学们来思考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小组合作:(1)1组2组同学找道理论据,至少找四个。
(2)3组4组同学找事实论据,至少找三个。
交流展示
教师明确答案
2、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小组合作:(1)1组同学分析举例论证方法
(2)2组同学分析对比论证
(3)3组同学分析道理论证
(4)4组同学分析比喻论证
交流展示
教师明确答案
五、齐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为“有业之必要”补充几个理由。
明确:1、可以谋生,使自己经济独立。
2、有事可做,不至于烦闷无聊。
3、让生活有规律,有利于身心健康。
4、可以考验意志,品行和能力。
5、带来精神的满足,体现生命的价值。
六,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300字左右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七、类文阅读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未。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