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0年黔南州)下列选项与年代尺①处相对应的是
重庆谈判 B.内战爆发
挺进大别山 D.南京解放
【答案】A
【解析】年代尺①处相对应的年代是1945年。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10月,故A符合题意;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排除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排除C;南京解放是1949年,排除D。故选A。
2.(2020年山东济南)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如果采用民国纪年,此事件发生在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三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三十六年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因此1945年为民国三十四年.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如果采用民国纪年,此事件发生在民国三十四年,选项B符合题意.
3.(2020年湖南郴州)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两个片段:片段一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片段二蒋介石: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只有这样,我们说了才算数。上述两个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芷江洽降 B.重庆谈判
C.占领南京 D.开国大典
【答案】B
【解析】考查点:重庆谈判。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毛泽东提出”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蒋介石却认为“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这些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国共两党存续相依,主张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实现民族之独立自由。而蒋介石则是在为内战做准备,假和平真内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B正确;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谈判对象是日本侵略者与中国陆军高级官员。A与材料不符,A错误;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结束了,与材料不符,C错误;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4.(2020年湖南株洲)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反映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在于
A.和平建国 B.“假和平,真内战”
C.共商国是 D.结束内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可知,国民党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假和平真内战,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建国,共商国是,故排除AC项;重庆谈判时内战还没有爆发,故排除D项。故选B。
5.(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详解】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由此可见,上述材料均与解放战争相关,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从1926年到1927年,红军长征从1934年到1936年,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均不包含上述史实,排除ABC。故选D。
6.(2021年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A正确;中原解放区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B;东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不是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排除CD。故选A。
7.(2021年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关注重庆谈判,“要和平,争民主”的迫切愿望,故选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A;B项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
8.(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中考真题)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撤出延安———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围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的认识和评价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ABC中的认识和评价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9.(2020年山东德州)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签订《双十协定》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孟良崮战役 D.进攻中原解放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反映的是解放战争。1946年,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D正确;《双十协定》的签订是重庆谈判的结果,故排除A项;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利于解决和平建国问题,故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不是开始的标志,故排除C项。故选D。
10.(2020年四川内江)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解放区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①③符合题意;国民党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国民党开始进攻大别山解放区,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0年四川达州)“一旦强虏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在20世纪的中国,某历史人物曾在不同时期,两上战场抵御强寇。该人物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表现在
A.率领北伐军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B.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联共抗日
C.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C
【解析】“一旦强虏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战歌。彭德怀既指挥连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又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C符合题意;率领北伐军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是叶挺,没有参加解放战争,排除A;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联共抗日是张学良,没有参加抗日战争,排除B;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刘伯承,排除D。故选C。
12.(2021·广东深圳市·)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受国民党之邀前往重庆,作家方纪对这一历史瞬间进行了记载,读下图(《挥手之间》)画与文。毛泽东主席此时前往重庆,是为了
A.争取国内和平 B.召开政协会议
C.签订“双十协定” D.建立国共合作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选项A符合题意;召开政协会议是重庆谈判的目标之一,排除B;C是重庆谈判的结果,排除;此时共产党不是为了寻求和国民党的合作,排除D。
13.(2021·安徽滁州市·八年级期末)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答案】A
【详解】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1月到6月, 全面内战还未爆发,因此B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是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的反映,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14.(2019·广东龙华 初二期末)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45年”“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C项符合题意;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排除A项;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择C。
15.(2019·全国初二)下图,此图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决战开始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进攻“延安”“沙家店镇”进攻山东“孟良崮”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改变策略,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1947年,国民党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事务方针,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中和敌人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此同时,陈毅、粟裕等人率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符合题意;1946年6月,国民党依仗军事优势,向中原解放区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不符合图示信息,A不符合题意;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不符合图示信息,C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略决战开始于辽沈战役,不符合图示信息,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大军继续进逼重庆,蒋介石被迫决定由重庆撤退。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
——摘编自乡土教材《重庆历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1)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
(2)双十协定于1945年10月10日在重庆签署。
(3)双十协定促进了各党派平合法地位的确立。
(4)《双十协定》在最后并未得到遵守,于是爆发了内战。
(5)蒋介石当局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
【答案】(1)未涉及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1)说法材料未涉及到。
(2)根据“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可知,(2)说法正确。
(3)根据“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可知,(3)说法错误。
(4)根据“《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可知,(4)说法正确。
(5)根据“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可知,(5)说法正确。
17.(2021·广西南宁市·八年级期末)观看纪录片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有效途径。请阅读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人,来到罗霄山下的文家市,为了在井冈山站住脚,毛泽东冒险“单刀赴会”,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3集
材料二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借这些口号,邀请毛泽东来渝,与国民党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7集
材料三 (1947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起人民群众跟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的高潮。淮海战役中,沂蒙革命老区420万人口中,有近100万青壮年加入了支前民工的队伍,老人、妇女和孩子则在后方为前线摊煎饼、做军鞋。88万辆小推车,如果排成两行,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在国统区,却是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大量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也正在将秘密情报不断发往陕北,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已定出分晓。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8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哪次起义受挫后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请列举材料的史实来说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通过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蒋介石借机“邀请毛泽东来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没有实现“和平、民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哪些因素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
(4)根据以上解说词,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1)起义:秋收起义。史实:与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原因: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因素:解放军得到了人们群众的支持;国统区经济崩溃,失去民心;中共地下党员输送的情报。
(4)主要经验:走群众路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人,来到罗霄山下的文家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依据材料一的“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可知材料中的“与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这些史实说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通过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二的“1945年8,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借这些口号,邀请毛泽东来渝,与国民党谈判。”可知材料二中,蒋介石借机“邀请毛泽东来渝”,指的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没有实现“和平、民主”的原因是: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根据材料三的“(1947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起人民群众跟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的高潮。”可知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的因素是解放军得到了人们群众的支持;根据材料三的“在国统区,却是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可知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的因素是国统区经济崩溃,失去民心;根据材料三的“大量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也正在将秘密情报不断发往陕北”可知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的因素是中共地下党员输送的情报。
(4)根据题干解说词,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是:走群众路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0年黔南州)下列选项与年代尺①处相对应的是
重庆谈判 B.内战爆发
挺进大别山 D.南京解放
2.(2020年山东济南)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如果采用民国纪年,此事件发生在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三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三十六年
3.(2020年湖南郴州)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两个片段:片段一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片段二蒋介石: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只有这样,我们说了才算数。上述两个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芷江洽降 B.重庆谈判
C.占领南京 D.开国大典
4.(2020年湖南株洲)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反映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在于
A.和平建国 B.“假和平,真内战”
C.共商国是 D.结束内战
5.(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6.(2021年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7.(2021年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8.(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中考真题)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撤出延安———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围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9.(2020年山东德州)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签订《双十协定》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孟良崮战役 D.进攻中原解放区
10.(2020年四川内江)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解放区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2020年四川达州)“一旦强虏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在20世纪的中国,某历史人物曾在不同时期,两上战场抵御强寇。该人物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表现在
A.率领北伐军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B.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联共抗日
C.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2.(2021·广东深圳市·)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受国民党之邀前往重庆,作家方纪对这一历史瞬间进行了记载,读下图(《挥手之间》)画与文。毛泽东主席此时前往重庆,是为了
A.争取国内和平 B.召开政协会议
C.签订“双十协定” D.建立国共合作
13.(2021·安徽滁州市·八年级期末)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14.(2019·广东龙华 初二期末)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15.(2019·全国初二)下图,此图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决战开始
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大军继续进逼重庆,蒋介石被迫决定由重庆撤退。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
——摘编自乡土教材《重庆历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1)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
(2)双十协定于1945年10月10日在重庆签署。
(3)双十协定促进了各党派平合法地位的确立。
(4)《双十协定》在最后并未得到遵守,于是爆发了内战。
(5)蒋介石当局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
17.(2021·广西南宁市·八年级期末)观看纪录片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有效途径。请阅读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人,来到罗霄山下的文家市,为了在井冈山站住脚,毛泽东冒险“单刀赴会”,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3集
材料二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借这些口号,邀请毛泽东来渝,与国民党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7集
材料三 (1947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起人民群众跟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的高潮。淮海战役中,沂蒙革命老区420万人口中,有近100万青壮年加入了支前民工的队伍,老人、妇女和孩子则在后方为前线摊煎饼、做军鞋。88万辆小推车,如果排成两行,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在国统区,却是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大量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也正在将秘密情报不断发往陕北,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已定出分晓。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8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哪次起义受挫后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请列举材料的史实来说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通过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蒋介石借机“邀请毛泽东来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没有实现“和平、民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哪些因素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
(4)根据以上解说词,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