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推进农业合作化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2.(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3.(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4.(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5.(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6.(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7.(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2020年四川凉山)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将下列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②《甲午风云》③《火烧圆明园》④《渡江侦察记》⑤《建军大业》
A.③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10.(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11.(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2.(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3.(2021年云南中考真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战略决战。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15.(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材料题
16.(2021年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材料三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上述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华北人民甚至喊出了“解放军打到了哪里,我们就支援哪里!”的口号。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条唐太宗为了避免“覆舟”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这四则材料存在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你有何感悟?
17.(2020年辽宁沈阳)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二: 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晨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图二的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 信息点二: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推进农业合作化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答案】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正确;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A排除;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推进农业合作化,C排除;1978年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D排除;故选B。
2.(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A
【详解】材料“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A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答案】C
【详解】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宣言”发布于战略进攻期间,故选C;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排除A;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期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B;1948年9月,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排除D。
4.(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此出现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卫革命的果实,B正确;ACD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均排除。故选B。
5.(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故选D。
6.(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详解】分析图片信息,根据锦州、北平、双堆集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主题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正确;图片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烽火遍九州”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 ,与题不符。A错误;“三支大军逐中原”反映的是1947年6月底,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与题不符。B错误;“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D错误。综上故选C。
7.(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C项正确;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及沙家店战役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B项排除;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排除。故选C。
8.(2020年四川凉山)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纪念章纪念的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役,C正确;纪念章纪念的战役与ABD无关,排除。故选C。
9.(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将下列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②《甲午风云》③《火烧圆明园》④《渡江侦察记》⑤《建军大业》
A.③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片《西安事变》反映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影片《甲午风云》反映的是1984—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影片《火烧圆明园》反映的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影片《渡江侦察记》反映的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影片《建军大业》反映的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爆发。因此,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⑤①④,故选A项,排除顺序排除错误的BCD项。
10.(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答案】D
【详解】由简图中“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中原”等信息可知,这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D正确;转战陕北、战略防御、自卫反击、战略决战等都不符合图示信息,故ABC错误。
11.(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2月到6月,人民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与题干“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不符,排除A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D项。
12.(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A
【详解】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时期;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发生在1927年;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发生在1949年;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发生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13.(2021年云南中考真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战略决战。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详解】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A;平津战役解放华北,排除;淮海战役标志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统治瓦解,C错误;渡江战役是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战役,D错误。
14.(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辽沈战役采用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符合题意;选项B的地区是华北而非东北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徐州会战,未发生在东北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台儿庄会战,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而非东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答案】C
【详解】观察结构图从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见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转入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所以结构图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C符合题意;AB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D排除。故选择C。
材料题
16.(2021年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材料三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上述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华北人民甚至喊出了“解放军打到了哪里,我们就支援哪里!”的口号。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条唐太宗为了避免“覆舟”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这四则材料存在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你有何感悟?
【答案】(1)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2)材料二和三的土地改革,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拥护,而材料四中的淮海战役是在人民支持和拥护下取得胜利的,材料五的国民党军队因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使有钱财和精美的军事装备也会失败。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在经济上他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使得政治清明,得到人民的爱戴,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2)根据材料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信息,材料三图片信息、材料四“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的信息、材料五”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的信息可知,材料二和三的内容涉及到的是土地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拥护,而材料四中的淮海战役是在人民支持和拥护下取得胜利的,材料五的国民党军队因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使有钱财和精美的军事装备也会失败。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的内容可知,我的感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国家要发展进步,一定要注重人民的力量,维护人民的利益。
17.(2020年辽宁沈阳)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二: 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晨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图二的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 信息点二: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晨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3)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片2是对当时支前情况的客观反映,是第一手资料。故A。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晨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