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怀疑与学问
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识记“停滞、塾师、譬如、懒惰”等易考词语。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重点)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难点)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逐渐在自己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重点)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分析和理解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
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课时目标
一、分析论证方法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细读探究
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即“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②第5段引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1)道理论证(引证法)。
细读探究
道理论证
指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运用道理论证,可以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2)举例论证(例证法)。
①第4段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
②第6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时善疑多问的事例。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第6段中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有何作用?
通过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
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
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④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对比鲜明,是非清楚,让人印象深刻。
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通过举......事例,真实、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道理论证:通过引......的名言(俗语、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比喻论证: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对比论证:通过将......与......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全面深刻地论证了......观点。
武功秘笈
第6段说“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请参考文中的例子,补写2—3个事实论据。
考点
议论文中论据的考查形式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思路
概括事实论据。
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分析论据作用。
分析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文章论据。
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为第×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
某则材料可否作为文中观点的论据?为什么?
二、补写论据 感受论证过程
拉瓦锡质疑“燃素说”,由此发现了氧气和燃烧的原理;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适合高速运动,由此发现了描述空间扭曲的相对论;熊彼特质疑“剩余价值”学说,由此奠定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家精神理论,促成了美国经济持久的繁荣。
试着从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和读过的课内外名著中,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每种论据至少补充一个。
道理论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事实论据
①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几乎同时落地的实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②从古希腊时代到十六世纪之前的1300多年间,“地心说”在欧洲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哥白尼大胆地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提出了“日心说”,并为后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所证实。虽然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存在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大胆质疑却推动了天文学的变革。
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岁的陈景润还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在研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中的它利问题时,对一个地方产生了怀疑。他大胆质疑,反复推论,在确信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它利问题的进展后,主动写信给华罗庚,指出错误,得到了华罗庚的肯定与赏识,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第6段“怀疑不仅是……基本条件”一句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不能
消极方面
初级阶段
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
积极方面
高级阶段
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
三、精读课文片段 品味语言特点
第6段中有三个“这样”,说说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答题思路
明确指代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
辨认指代位置: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面,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面。(一般来说,“这”“这个”是近指,“那”“那个”是远指。)
归纳指代内容:一般可以直接照抄原文,有时候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对原文词句进行概括加工。
验证指代内容:找出指代内容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考点
理解词语指代义
①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②后两个“这样”指代“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段文字中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作者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①“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
②“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③“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
④“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1.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合作探究
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2.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极为深远。当代中学生阅读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是大有裨益的。试谈一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说理。本文针对学术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鲜明观点,将自己治学的宝贵经验融入其中。同时,作者又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层次清晰。这些说理的方法是很好的学习范例。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顾颉刚先生是位大学问家,在治学上因大胆质疑而建树颇丰,因而由他鲜明地提出大胆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颇具说服力的。人们因沿袭一些唯师唯上唯本等治学的陋习,常常循规蹈矩,缺少大胆质疑的精神。这种现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而这种质疑精神的缺失又严重地弱化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学习本文,培养怀疑的精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论点+道理论据)
分论点
消极方面
对传说的话要思考
对书、学问不盲从
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这篇议论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告诫学者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1.分析事理透辟,逻辑严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又如对“怀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所谓怀疑,就是绝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等五步。这些分析都很透彻、很周密。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再说举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指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历史上,关于三皇有七种不同说法:①天皇、地皇、人皇;②天皇、地皇、泰皇;③伏羲、女娲、神农;④伏羲、神农、祝融;⑤燧人、伏羲、神农;⑥伏羲、神农、共工;⑦伏羲、神农、黄帝。现在大家都比较赞成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的说法。五帝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说的就是从传统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到今天。
拓展延伸
写作指导
①首先理解观点“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的内涵;
②围绕这个观点选择能论证这个观点的典型事例,依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形式概括事例即可。
随堂写作
写作示范
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提取出青蒿素……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识记“停滞、塾师、譬如、懒惰”等易考词语。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重点)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难点)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逐渐在自己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重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和理解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
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一、细读探究
(一)分析论证方法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道理论证(引证法)。
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即“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②第5段引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道理论证:指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运用道理论证,可以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2.举例论证(例证法)。
①第4段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
②第6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时善疑多问的事例。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示例:第6段中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有何作用?
通过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④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对比鲜明,是非清楚,让人印象深刻。
【学法指导】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通过举......事例,真实、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道理论证:通过引......的名言(俗语、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比喻论证: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对比论证:通过将......与......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全面深刻地论证了......观点。
(二)补写论据 感受论证过程
1.第6段说“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请参考文中的例子,补写2—3个事实论据。
【学法指导】
常见的考查形式:
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为第×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
某则材料可否作为文中观点的论据?为什么?
答题思路:
概括事实论据。
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分析论据作用。
分析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文章论据。
示例:
拉瓦锡质疑“燃素说”,由此发现了氧气和燃烧的原理;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适合高速运动,由此发现了描述空间扭曲的相对论;熊彼特质疑“剩余价值”学说,由此奠定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家精神理论,促成了美国经济持久的繁荣。
2.试着从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和读过的课内外名著中,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每种论据至少补充一个。
道理论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事实论据
①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几乎同时落地的实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②从古希腊时代到十六世纪之前的1300多年间,“地心说”在欧洲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哥白尼大胆地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提出了“日心说”,并为后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所证实。虽然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存在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大胆质疑却推动了天文学的变革。
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岁的陈景润还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在研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中的它利问题时,对一个地方产生了怀疑。他大胆质疑,反复推论,在确信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它利问题的进展后,主动写信给华罗庚,指出错误,得到了华罗庚的肯定与赏识,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三)精读课文片段 品味语言特点
1.第6段“怀疑不仅是……基本条件”一句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2.第6段中有三个“这样”,说说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①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②后两个“这样”指代“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学法指导】理解词语指代义
明确指代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
辨认指代位置: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面,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面。(一般来说,“这”“这个”是近指,“那”“那个”是远指。)
归纳指代内容:一般可以直接照抄原文,有时候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对原文词句进行概括加工。
验证指代内容:找出指代内容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这段文字中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作者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2.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极为深远。当代中学生阅读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是大有裨益的。试谈一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说理。本文针对学术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鲜明观点,将自己治学的宝贵经验融入其中。同时,作者又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层次清晰。这些说理的方法是很好的学习范例。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顾颉刚先生是位大学问家,在治学上因大胆质疑而建树颇丰,因而由他鲜明地提出大胆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颇具说服力的。人们因沿袭一些唯师唯上唯本等治学的陋习,常常循规蹈矩,缺少大胆质疑的精神。这种现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而这种质疑精神的缺失又严重地弱化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学习本文,培养怀疑的精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三、课堂小结
1.结构梳理
2.主旨归纳
这篇议论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告诫学者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3.写作特色
(1)分析事理透辟,逻辑严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又如对“怀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所谓怀疑,就是绝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等五步。这些分析都很透彻、很周密。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再说举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指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历史上,关于三皇有七种不同说法:①天皇、地皇、人皇;②天皇、地皇、泰皇;③伏羲、女娲、神农;④伏羲、神农、祝融;⑤燧人、伏羲、神农;⑥伏羲、神农、共工;⑦伏羲、神农、黄帝。现在大家都比较赞成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的说法。五帝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说的就是从传统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到今天。
五、随堂写作
1.写作指导
①首先理解观点“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的内涵;
②围绕这个观点选择能论证这个观点的典型事例,依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形式概括事例即可。
2.写作示范
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提取出青蒿素……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绝对。 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
(1)课内名言:
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2)课外名言:
①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张载
②学贵精不贵博。 ——戴震。
③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