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
一、单选题
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反应
A. 2HCl B.
C. D.
在反应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A. 1,3,3,2 B. 1,2,2,3 C. 1,2,3,2 D. 1,3,2,3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 化学反应的快慢
C.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D.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D.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收集氢气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法正确的是
A. 丙可能是单质 B. 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C.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推断错误的是
A. 该化合物的质量为
B.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g红磷在2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g五氧化二磷
B. 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
C.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煤的质量相等
D. 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在“”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 48 D. 16
在“”的反应中,已知8g 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 物质C和9g物质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A. 64 B. 48 C. 32 D. 16
将A、B、C三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一定质量的,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 17 16 15 0
反应后 13 X 26 Y
A. 该反应中A、B的质量比为1:1
B. 该反应中X的值是16
C. 该反应中Y的值是9
D. 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A. 3:1:2 B. 4:1:3 C. 4:1:2 D. 3:1:3
二、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合成清洁燃料丙的微观示意图,其中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另一种表示碳原子。试回答:
由图可获得什么信息___________写一条
甲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丙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的符号是 ______;
试写出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三、实验题
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明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把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其倾斜,使试管中的稀盐酸进入烧杯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把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提示:稀盐酸与碳酸钠和碳酸钙反应现象相似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向右盘中加砝码时的操作是 填序号。
A.先移动游码
B.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C.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实验现象与结论: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天平指针向 偏转,于是,小明同学得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通过原因分析,启示我们在设计该实验装置时,一定要做到 。
如图乙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在A、B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题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可用反应制取。当有生成时,计算同时生成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分析。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分析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的特点,选出与微观图所表示反应特点一致的反应。
【解答】
A、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A正不确;
B、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
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从氧原子开始配平,在水的化学式前面添加2,然后在硫化氢的前面添加2,二氧化硫的前面添加1,硫的前面添加3,即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无法得出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可知哪些物质参加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计算,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解解答。
【解答】
根据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信息正确,故A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信息正确,故B不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甲和乙的质量比为:,信息正确,故C不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信息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盐酸和碳酸铵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错误;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正确;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升高,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7.【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该化合物中氧元素质量:,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即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C、H原子的个数比为::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4:160,而不是1:2,所以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是3g,故错误;
B.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C.煤燃烧生成的气体进入空气中,煤渣只是不能燃烧的部分,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和煤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B的质量,进而根据A、B的质量以及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64 3x
8g 12g
,所以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B的质量,进而根据A、B的质量以及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3x
8g 12g
故C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C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D是生成物,则B是反应物,由于A有剩余,所以B完全反应;由题意可知D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据此进行有关分析。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及表中的数据可知:将A、B、C三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C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D质量增加,D是生成物,所以B是反应物,由于A有剩余,所以B完全反应,即参加反应的B是质量是16g;由题意可知D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所以:
A.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4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16g,故该反应的A、B的质量比是4g::4,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是反应物,全部参加了反应,故X的值应是0,故B错误;
C.由分析知,当B完全反应时生成了D的质量是9g,所以Y的值应等于9,故C正确;
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中A、B、C、D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正确理解示意图含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含有1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可判断有1个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3、1、2,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故选A。
13.【答案】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依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并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解答】
由图示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甲物质是C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丙是,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丙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的符号是H;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丙物质的化学式为,丁的化学式为,因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4.【答案】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将与进行比较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解: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操作为: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将与进行比较;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
答案: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将与进行比较;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其中渗透了物理中压强方面的知识,有利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15.【答案】
固体溶解,有气体生成;右
生成的气体逸散;装置密闭
二者可以颠倒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添加砝码应该遵循先大后小,最后用游码的原则,故向右盘中加砝码时的操作是C。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体生成,由于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到空气中,天平左盘中质量减小,所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评价与反思: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通过原因分析,启示我们在设计该实验装置时,一定要做到装置密闭。
题图乙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生成物应为水和氧气,对应的图为和。
16.【答案】解:设生成的质量为x
233 34
x
答:生成成的质量为。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