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巩固(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主要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A.冰雪正消融 B.枝上挂露珠 C.地上铺白霜 D.冰雹从天降
2.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4.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中,有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句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大雾弥漫
C.露珠晶莹 D.霜打枝头
6.在下图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B.C. D.
7.如图所示,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感觉不太冷,而上岸片后却感到冷,原因是( )
A.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B.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C.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D.人体温度的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8.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在逐渐凝固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该物质在D点是液态
D.该图像可能是液态玻璃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9.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春,冰雪消融 B.夏,河床干枯
C.秋,朝露晶莹 D.冬,河水结“冰”
10.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清晨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洗热水澡的时候,镜子的镜面模糊不清
11.以下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雪融化时要放热
B.阳光下冰水混合物比阴凉处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铁水变成铁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D.海波、玻璃、水银都是晶体
12.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13.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凝固点等于48
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C.该物质在AB段、BC段、CD段分别为固态、液态与气态
D.在BC段,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4.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刘店乡的万亩菊花扶贫基地,清晨菊花的花瓣上残留着露珠,显得更加单纯,露珠的形成是______现象,随着天气变暖,露珠渐渐消失,这是__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16.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到有点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吃冰激凌时,嘴里感到凉,这是由于嘴里的冰______所致。
17.哈尔滨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现象;游客在超市买的矿泉水很快变成冰块是______现象,天气放晴,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是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8.如图所示,这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形,实验中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图______所示的是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水银的熔点为﹣39、沸点为357)
19.如图所示是一款宾馆、餐馆、公共娱乐场所的感应式热风干手器。当人们张开湿手伸入干手器的下方受到感应时,干手器的出风口会吹出较急的热风,一会儿,手就变干了;这个现象表明,液体的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会影响其蒸发的快慢。
20.物质从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叫汽化;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三、简答题
21.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2.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 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 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
(3)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_____________.
2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
24.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关闭门窗的温暖教室,眼镜片上会起一层“水雾”。过了一会儿,“水雾”又会自己消失。请问“水雾”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消失的?各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25.2020 年 10 月 14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一通知,明确要求,由于汞及其化合的不良影响,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以水银温度计为例,如果不小心将其摔碎,我们应该进行正确处置:可用湿润的棉棒或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粘集起来,放进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水;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些硫磺粉, 同时将窗户保持长时间通风,由于汞蒸气密度很大,可利用风扇、换气扇等排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的水银蒸气排除……
请利用以上信息找出与物理有关的信息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物理信息:水银温度计
物理知识: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
物理信息: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26.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洒些水能使室内感到凉爽些但通常在刚洒上水时并不感到凉爽,甚至觉得更闷热,而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有凉爽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
2
)
(
1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冰雪正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枝上挂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地上铺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雹从天降,冰雹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指冰雪从固体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大雾弥漫是指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指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指水蒸气直接由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B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AB段表示该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还没有开始凝固,故A错误;
B.BC段表示该物质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物质的凝固点,这个过程为晶体凝固过程,故B正确;
C.BC段为凝固过程,C点刚好凝固结束,故D点处于固态,故C错误;
D.玻璃为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点,该图像为晶体凝固图像,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河床干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冬,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因为冷库内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霜附着在肉上了,故A符合题意;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这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晨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洗热水澡的时候,镜子的镜面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了一些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A.冰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就是0℃,不论是在阴凉处还是阳光下温度相同,故B错误;
C.铁水变成铁的过程中,晶体熔化,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海波、水银都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甲图线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熔化图线;而丙图线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凝固图线;乙图线是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线;丁图线是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线,综合上述分析,B正确,ABC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等于48,故A正确;
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过程持续了4min,故B错误;
C.该物质在AB段、BC段、CD段分别为固态、固液共存态与液态,故C错误;
D.在BC段为熔化阶段,物质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
A.雨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A错误;
B.露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B错误;
C.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C正确;
D.雪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15.液化 汽化 吸收
【详解】
[1]清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液化形成一些小水珠附着在花瓣上,就形成了露。
[2][3]天气变暖,温度升高,露珠汽化变成水蒸气,所以露珠逐渐消失了,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16.蒸发吸热 熔化吸热
【详解】
[1]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的缘故。
[2]冰棒含嘴里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人会感到凉快。
17.内 液化 升华 凝固 熔化
【详解】
[1]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出现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2]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3]寒冷的冬天,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所以是升华现象。
[4]游客在超市买的矿泉水很快变成冰块,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5]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18.水银 乙
【详解】
[1]水沸腾实验中,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为78,则100温度下酒精应是气态的,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故实验中应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
[2]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重新液化成水,因此气泡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沸腾后,水上下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故图乙是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
19.温度 表面空气流速
【详解】
[1][2]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热风同时加快空气流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20.液态 气态 沸腾 蒸发
【详解】
[1][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3][4]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21.见解析
【详解】
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22.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见解析
【详解】
(1)[1][2][3]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4]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
(3)[5]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放热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23.找一温度计,找一棉花球沾上酒精,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室温,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时吸热.
【详解】
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有酒精浸湿后的棉花,棉花上的酒精会快速的蒸发为蒸气,此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
24.见解析
【详解】
冬天教室内的温度很高,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眼镜片上会起一层“水雾”,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过了一会,镜片上的小水珠会吸热又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镜片上的雾就消失了,这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25.利用风扇、换气扇等排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的水银蒸气 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加大空气流速,加快蒸发
【详解】
[1]物理信息:利用风扇、换气扇等排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的水银蒸气。
[2]由于影响水银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而用风扇和换气扇是加大空气流速从而促进水银的蒸发。
26.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撒水,这些水会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人体会液化放热,所以刚撒上水时并不凉爽,甚至感觉更闷热;而过一会儿,附着在人体的小水滴汽化吸热,同时地面上的水蒸发吸热,能够降低周围温度,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解析】
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撒水,这些水会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人体会液化放热,所以刚撒上水时并不凉爽,甚至感觉更闷热;而过一会儿,附着在人体的小水滴汽化吸热,同时地面上的水蒸发吸热,能够降低周围温度,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