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标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目
录
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第一步
——秦灭六国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开大一统的先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秦灭六国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秦朝版图
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五百多年的纷争,至秦始皇的到来而天下归于统一。
分封制瓦解示意图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商鞅在秦国与群臣辩论的图片
秦始皇像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只有秦朝才能统一中国?
统一的原因
当时的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有利于战争的结束及和平的到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秦灭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笔记]
秦国名将白起
秦国丞相李斯
秦国名将魏冉
人才济济的秦国
秦国的崛起,除了商鞅变法外,还与以上图片所示的人物有关。
六国灭亡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做笔记]
一、秦灭六国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战乱,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国家。[做笔记,课文内容,画下来]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大海
西到陇西
王(指秦始皇)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资治通鉴》
皇帝名称的由来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李贽《藏书》
皇帝制度由秦始皇开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一
材料二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君主专制最形象的体现。
阅读图文,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意义: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做笔记]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不同点:结果不同,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1、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采用暴力的方式,实行焚书坑儒,统一人们的思想。推崇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巩固统一。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焚书坑儒想象图
秦朝统一文字示意图
2、经济措施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建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军事措施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长城。
秦长城
灵渠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影响
巩固了秦朝的统治,但也为秦朝的覆亡埋下了隐患。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模式,对后世的封建王朝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D
习题巩固
2.秦始皇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组建军队
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比较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长城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D
D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5.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有限 D.儒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D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