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家乡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文化生活”。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在这一单元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学会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
关注
参与
剖析
认识
阐释
参与的意识和行动力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考力和表达力
语文核心素养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它并不是抽象的存在,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学习导视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 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导视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访谈)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调查)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
学习导视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访谈)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调查)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
学习导视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活动提示:
访谈是一种交谈活动,以口头形式,围绕特定目的,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问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访谈的方法,遴选不同方面的、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覆盖性。访谈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访谈开始前,同学们要了解关于访谈的一般知识,知道怎样进行访谈。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活动提示:
先看一段“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浦玮:铿锵玫瑰是一种力量》的视频。
同学们带着疑问看视频,他们在干什么,你所理解的访谈是什么?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访谈概念: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査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査,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访谈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根据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交流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②根据访谈的人数,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③根据访设过程中可控制的程度可分为结构性访谈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资、无结构性访谈。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谈法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①设计访谈提纲。
②恰当进行提问。
③准确扑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④适当地作出回应。
⑤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活动提示:
(1)访谈的一般流程
(2)访谈问题的设计
(3)必要的访谈技巧
(4)访谈后要根据一定的结构,完成初始研究资料的整理。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访谈记录表
对象 性别 年龄
访谈成员 访谈时间
访谈提纲 访谈记录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历史建筑登记表
建筑名称 建筑位置
建造历史 建筑现状
价值描述 信息来源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访谈技法】
(一)
1.善于引导。
2.控制语速。
3.说明执笔人。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访谈技法】
(二)“六不要”
1.不要过于主动。
2.不要啰唆。
3.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
4.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
5.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
6.“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学习活动一:掌握“家乡风物志”撰写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1)“风物志”知识学习
(2)学习访谈设计
(3)学习如何实施访谈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2. 学习活动二:针对本校学情,利用学校或同学们所在村镇、社区资源,开展“家乡风物志”写作活动
(1)任务动员,领会活动目的
(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搜集、列举本地各类家乡风物,制作家乡风物名录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3. 学习活动三:在教师指导下,明确访谈思路与技巧
(1)了解风物志内容获取途径
(2)了解风物志主要内容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4. 学习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访谈,为写作做准备
(1)确定采访名单
(2)拟定调研、访谈程序与方案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5. 撰写家乡风物志
(1)学习风物志写作原则
(2) 交流展示家乡风物志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四、选题拓展
提示: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①下面提供的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可以任选一个,展开调查。
②家乡在外地的同学,可以自动把下面“湖南”有关的内容换成自己家乡的内容。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1.人物(提示:注意采访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贡献和影响等):
《一个老手工艺人的传奇》
《我们小区的传奇人物》
《湖南某位历史名人》
《长辈记忆里的湘军》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2.建筑(历史、现状、故事、建筑特色等):
《长郡中学建筑考》
《某某故居的特色》
《湘江上的桥》
《小区深处》
《家住解放西》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3.风景:
《湘江船夫考》
《浏阳河的冬天》
《长沙最值得打卡的五个地方》
《一天时间带你走近湘潭》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4.风物(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湖南大学的前世今生》
《察颜悦色的正确打开方式》
《湖南的画》
《带你吃到最正宗的湘味儿》
《我们家的老物件》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5.风俗、生活方式:
《早餐,嗦粉》
《湖南的娱乐地图》
《我在家乡过大年》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6.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
《湖南的“非遗”》
《湖南的民间传说故事》
7.建议书:
《在某某社区建立社区图书馆的建议书》
任务: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一模块: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五、学习资源
《俗世奇人》(冯骥才)
《毛泽东与调查研究》(杨明伟)
《胡同文化》(汪曾祺)
《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戴香智、侯国风)
《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董海军)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活动提示:
1.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
2.调查前要规划调查路线,确定调查重点。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
3.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活生动的,但是往往也是比较零散的,因此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如采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呈现。
4.对材料做深入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报告的结构表
标题 摘要
目录 调查背景与目标
调查步骤与方法 调查内容与分析
结论 建议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参考资料
【明确方法】了解“调查”
一、什么是调查?
调查,是汉语词语,拼音是diào chá,意思是进行了解;考查。
所谓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要注意哪些方面?
⑴设定调查范围:
⑵写出具体问题: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三、怎样设计问卷调查表?
设计问卷,应包括以下的部份:进行调查的目的;答题说明;问题和选项;受访者背景资料;致谢。
问卷要点注意事项:指示要清楚易明;问卷前面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供选择的答案项目要尽列;同一个题目的所有选项必须相互排斥;问题的用词要精确及适当;问题要具体;问卷的布局要美观、清晰;预留足够的空间给受访者填写资料/意见。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四、怎样做好调查准备工作?
(一)选择调研课题。
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和角度。选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考题目如下: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①湘楚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调查
③湖南省图书馆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
④长沙市天心区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⑤湘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二)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等。
(三)收集调查资料。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获取资料。
(四)加工整理。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并对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家乡文化现状的深入理解。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五)补充相关素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会得到初步的研究印象和结论,为了支撑、印证这些初步印象和结论,还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补充素材。
五、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
调查报告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文体。新闻记者使用调查报告的形式,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扶持先进,指导工作;或通过揭露反面典型,批评落后,引以为戒。由于调查报告与现实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针对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某一问题或事件,分析其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典型性:对象是有典型意义的,以点带面,指导一般所决定的。
事实性:调查报告必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道理,并且事实一定要真实,必须以充分的可靠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证明工作,检验效果,说明问题,讲清产生道理。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逻辑性:探明发展的原因,预测变化的规律,逻辑严密,揭示本质。
(三)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5种,即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方面基本情况,其目的在于通过客观叙述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某项方针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的,其目的在于推广典型,带动一般。
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反映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其目的在于发挥指导作用。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揭露政治领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人们有所警觉,从中吸取教训。
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历史真相的调查报告,其目的在于澄清事实,还历史本来面目。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①调查报告的结构环节和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引言、正文、署名构成。
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可以起传神作用。调查报告的标题分为两种,即单标题和双标题。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1)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标题。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一般文章的标题,如《XXX党支部是怎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二是公文式标题。指明调查对象、内容和文种,如《关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三是调查地点加文种或内容加文种,如《来自大别山的调查》《XX事件的调查》。(2)双标题。分为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副标题往往指明调查的地点、内容和范围。如《来自贫困山区的改革热潮一XX县综合体制改革调查》。不论是单标题还是双标题,都应力求醒目,突出观点、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引言。调查报告的引言(或导语、开头),要概括地介绍调查对象、全文的重点或说明主题,为理解全文打下基础,因此,引言的语言要精炼、简短、概括、明了。引言的常见写法:一是概述式,即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调查的基本情况、问题、目的和主要事迹及其重要意义;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二是结论式,即先做结论,然后分别加以叙述;三是说明式,即先说明所述对象的基本情况,或简要的背景情况,再叙述主题和其它有关情况;四是提问式,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五是问答式,即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把调查结果和基本经验加以概括介绍;六是无头式,即没有引言或导语,按调查的内容分别叙述。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由于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不同,报告的正文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一种是横向结构,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按其内在逻辑联系,分成几个部分并列结构,紧紧围绕全文中心分别加以叙述说明,或冠以小标题或加序码;二是纵式结构,即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可以列出几个小标题或序码表,而每一个小标题都表明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也可以按时间顺序一气呵成;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正文。三是综合式结构,即纵横兼而有之,互相穿插组织安排结构层次。在写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时,往往采取这种结构,先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将经验再并列为几个部分加以说明;四是逐点式结构,即有时调查人围绕个主题调查了几个点,而每个点提供的情况或经验教训各有侧重又不便于抹煞各个点的特点,只能归纳起来写这就必须按多点调查的结果,分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每部分说明一个点的情况。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结尾。这部分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有的调查报告没有结束语,就以正文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结尾,都要根据调查报告写作的目的和内容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可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署名。署名一般居于标题下方。如果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的调查要署单位名称,如果是个人调查的则写个人姓名。写作日期居于正文右下角。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②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话很有道理。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事实对于调查者来说可能是知之甚少,或一无所有,他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形成观点,得出结论,才有写作的资本。因此,一定要做好调查,详尽的占有材料。
认真分析,把握本质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写作调查报告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精心筛选,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要统率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一致。
③调查报告技法六要: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要详细地占有材料;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要了解读者需求。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六、制定调查计划
1.总则:此次社会调查实践目的:说清楚为什么要做此次调查以及调查之后要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2.调查对象:对哪一类人群或单位进行调查。
3.调查时间:一般指调查的周期。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4.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调查、还是组织活动调查,或是其他的调查方式;也可以是几种方式并用。问卷调查:后面附张附表,为问卷的内容,这里只是说明问卷调查如何来进行,可以再分细:如是抽样调查,还是指定人群调查,抽样如何做,指定又如何做,尽量写细。
口头调查……
活动形式调查……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5.活动执行小组:做一个表格,说明谁负责什么项目,要完成什么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
6.撰写活动报告。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第二模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习题演练】
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做成演示文稿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活动提示:
1.选择方向,如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有哪些改进的可能,具备了哪些条件。
2.所提建议应当从家乡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
3.所提建议要基于对当代文化发展和区域文化生活的理解,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文化、新风尚,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建议书
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意见书。
建议书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很广泛,像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援助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开展工作拥军优属活动家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建议书是面对领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具有号召性。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如何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长郡中学图书馆借书方式的建议书”。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二)称呼
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2.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3.提出自己希望被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四)结尾
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与一般书信相同。
(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活动演练】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
X X镇(乡)领导:
您好!
我们是XX中学X X班高一学生,近期在学校的组织下就家乡的文化生活开展了一些调查,了解到我们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为了进一步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特别是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向您提如下建议: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
抓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风家风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建议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征求群众的阅读需求,助推“全民阅读”。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2.活跃农村文化活动。
加大在乡村“种文化”的力度,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家乡特色的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乡村旅游节、插秧比赛、山歌比赛等活动,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3.保护农村生态。
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要兼顾“乡土”与“乡愁”。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有形的“乡土”风貌,也要支持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保留“乡愁”味道。
任务: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第三模块: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4.组建农民文化团体。
通过开展活动、举行比赛,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