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人教版:《相见欢》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人教版:《相见欢》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9 13: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九三七-九七八)
  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
  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思考:
  结合李煜的身世,再赏《相见欢》,词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哀伤?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西楼”是斯人对景伤怀之处。由“无言独上西楼”的描写,已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箫索。
  “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暗淡的底色。
月如钩
  点明时间是夜晚。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点明季节是秋天。这是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是使人愁而更愁之景。“寂寞”与首句的“无言:”独上“相应。”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 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
  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很常见。本词中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有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是一句不借助比喻的白描,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却道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明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此句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
  《相见欢》中,字字句句,充满凄婉、感伤之情,情与景妙合无垠,其中,“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三句,将离愁喻为丝,将抽象的感情加以具体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改其他文人的做法,只是点出: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有切身体会的人才会理解这其中的滋味。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鉴赏
  以下给出两首李煜创作的词,
请试着鉴赏。
渔夫(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
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
一竿身,
快活如侬有几人?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
  上两首词均是李煜所作,在
创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前一首作品风格清丽,轻松自如,表达了作者快乐无忧的情感。
  后一首作品风格沉郁,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优秀的词作总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绝妙体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往往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风格。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一方面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体会作品内容、作者的的情感,一方面还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从而使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更为准确、更为深刻,以发掘更深的内涵。
总结:
菩萨蛮(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
消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