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物质的比热(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 物质的比热(课件 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8 19: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学习目标
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⑴ 倒入一些冷水
⑶ 把热水放入冰箱中
⑷ 使用扇子扇热水
⑵ 加入一些冰块
以上4种做法有什么共同点?
使热从高温物体(热水)传到低温物体(冷水等)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这种现象叫 。
一、热传递
热传递
1、概念
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如图所示,小烧杯里装着40 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100 克冷水。
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6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3、再过6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直到两个烧杯中的水温相同为止。
时 间(分钟) 0 1 2 3 4 5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记录表
水温℃
时间(分)
20
40
60
80
4
2
3
1
5
4、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80
70
61
53
46
40
20
26
31
35
38
40
1、从哪里可以看出两杯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
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两杯水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两个物体温度不同
3、物体之间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4、热传递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停止?
温度相同为止
5、两个物体之间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
热量
6、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热?
热水放出热量,
冷水吸收热量。
大量实验表明: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 的物体传向温度 的物体。高温物体
热,温度 ;低温物体 热,温度 。


下降
升高
放出
吸收
2、热传递条件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热传递规律
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
二、热 量 Q
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 ,用符号 表示。
热量
Q
2、热量的单位为 ,简称 ,符号为 。
焦耳

J
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 而命名的。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 ,符号为 。
焦耳
千焦
kJ
英国科学家 焦耳
3、关于热量的一些数值
乙杯中的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这句话对吗?
不对
热量是相对于热传递的过程
而言的,没有热传递的发生,
就无所谓热量。


如果让甲、乙两杯水的温度都升高到50℃,哪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甲杯吸收热量较多。
质量相同的某种物质,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而与物体本身的温度高低无关。
4、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1)烧开半壶水跟烧开一壶水比较,哪个需要吸收热量多?
烧开一壶水需要吸收热量多。
可见,物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有关。
质量
5、热量吸收与放出的影响因素
(2)烧同一壶水,烧到100℃和烧到50℃,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烧到100℃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物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与它 有关。
升高的温度
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10℃低于90℃?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冷水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温度会高于10℃;热水要放出热量,温度要降低,故温度会低于90℃。
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两者的水量不确定,不能得出水温一定是50℃的结论。
【例题】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取凉水呢?为什么?
解:(1)小明应该烧半壶水。理由是:用半壶热水泡方便面已经绰绰有余;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水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吸收热量越少。烧开半壶水的时间要比烧开一壶水的时间短得多。
(2)小明应该取温水。理由是:将温水烧开,水温度升高得较少,吸收的热量较小,因此会更快地把水烧开。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走在沙滩上和海水中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海水很凉
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方案1:
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物质的质量
加热相同时间
(即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浴法

砂石
还有什么方法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
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物质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
用相同的加热器升高相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
方案2:

砂石
用方案1可得出,加热相同时间,
升高温度比较快的是 。
实验结论:
用方案2可得出,升高相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用得较多时间的是 。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
影响热量吸收与放出多少的因素:
B、与温度变化量有关
A、与质量有关
C、与物质种类有关
砂石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并不相同的。
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 。
比热容
简称比热
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
例如,水的比热比砂石大。
比热
较小
比热
较大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千克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
水的比热为 4.2×103焦/(千克 ℃)
煤油的比热为 2.1×103焦/(千克 ℃)
焦/(千克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为 J/(kg · ℃)
1、概念:
2、单位:
3、常见物质的比热
沙石的比热为 0.92×103焦/(千克 ℃)
三、比 热 C
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一般不同。
4、比热的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比热大的物质温度不容易改变,
比热小的物质温度较容易改变。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比热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体温计中为什么用水银作测温介质?用水可以吗?
水银比热较小
四、利用比热特性解释一些现象
沙石的比热较小,吸收热量后升温较快,致使栗子较快炒熟。
为什么对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
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放热降温较慢,使秧田的温度降得少,不至于引发冻害。
白天把水放掉,秧田(泥土)的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你能解释吗?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降低相同温度时, 放热量多,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水的比热比砂石大。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升高温度要比水大得多。
在比较不同地区一天之内昼夜气温的变化时,人们发现通常的情况是:内陆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小。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因为水的比热比砂石大。显然对于同样多的水和砂石来说,在吸收的热量相等的情况下,水的温度上升得少,而砂石的温度上升得多。在内陆地区白天在日照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得较多,夜晚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得较多。而沿海地区白天在日照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得较少,夜晚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得较少。
吐鲁番怪现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
因为砂石比热小。白天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多;而晚上放出热量,温度下降得多。
食用油升高得较多
1、食用油的比热比水要小得多。若用煤气灶分别对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当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哪种物质的温度升高得较多?
2、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C
3、两杯质量相同的水,甲杯水从30℃升到50℃,乙杯水从70℃升到90℃,它们吸收的热量( )
A.甲杯吸收得多  B.乙杯吸收得多
C.吸热一样多 D.都有可能
C
4、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D
5、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B
C
6、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如寒冷、饥饿、缺水等。表 4-9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存活的时间。
(3)根据表 4-9中的数据,如果在海水温度为 16℃的区域发生海难,
结束搜寻落水人员的行动离海难发生的时间应不少于几个小时?
是温度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因为水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水吸收人体的热量后,人的体温会下降。当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维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危险。
应不少于12 小时。
(1)表4-9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2)该因素会威胁人生命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人的正常体温为 3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