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案)
授课老师:
课 题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课型 节数 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武术抱拳礼。 知识与技能: 2..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 3.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基本身型、步型、起势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武术礼仪、武德的讲解学习使学生懂得“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意志品质。 2.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太极拳的基本步型、身型、起势动作中移动脚脚尖不要超过支撑脚脚踝。 难点: 手上动作和脚上动作的协调运动,动作的连贯性以及身体重心的控制。
教学学法 讲解示范法 纠错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活动 组织与教法
课堂常规 (2分钟) 整队集合、检查人数。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 准备部分 (10分钟) 绕操场热身慢跑3圈。 徒手操练习 头部运动 肩关节运动 体侧运动 腰部运动 膝关节运动 腕踝关节运动 基本部分 (30分钟) (1)讲解武术基本礼仪“抱拳礼” 抱拳礼: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2)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 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 流派: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讲解太极拳的起势动作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练习要点: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4式太极拳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动作要领:简化太极拳——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 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45度-60度),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⑤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⑥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三、24简化太极拳第三势——白鹤亮翅 动作要领: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课课练与体能部分 1. 课课练“推手”练习 做法: 两人一组,相距50厘米面对面站立,两脚左右开立并与肩同宽,游戏开始后,两人用双手以不同力道推对方双手,一人一次,先移动脚位,失去平衡的人为负。 体能练习 下肢力量练习 结束部分 (3分钟) 课堂小结,总结回顾本课知识重点 放松、拉伸活动 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要求:快 静 齐 要求:动作到位、活动充分、动作协调 组织: 要求: 认真听讲 小组讨论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成45~60度(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行进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组织: 要求:两人一组,协调用力,避免突然发力,注意保护对方安全。
课后反思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传承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 2.太极拳各动作在进行过程中与呼吸方式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