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报社http://www.e-l-e.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人教八下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课件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活动目标]
1.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
2.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3.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4.培养学生积累科学知识以及有关科学家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简短说明文和科学幻想小说的能力。
[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学生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不大可能有人问科学有什么用了。约四百年前,科学的作用远未像今天彰显,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近代自然科学以近一步一步向世人显示了这句名言的真理性。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的今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甚至已经对科学无动于衷,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从哪里开始?科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海泛舟。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科学。[课件2、3、4、5、6:菜单页及科学定义]
(二)学生分组活动 ——合作学习中锻炼“读”与“说”
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或者探究
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不少于5条)
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你知道中国科学史吗
5.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讲述一个故事)
6.说一说传世的科技著作,名人。
7.收集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三)学生集中展示——成果分享中锤炼 “听”与“说”
1.展示名人名言:——积累语言
(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任何时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邓小平
(3)“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足”。
——江泽民
(4)伟大的科学者在实验室里的生活,是对物体和对周围一切的执着地斗争。
—— 居里 夫人
(5)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 , 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 ——达·芬奇
(6)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7)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能结出最大的果实. ——斯宾塞
(8)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华罗庚
(9)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开始的。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事业心。 ——丁肇中
(10)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 ——袁隆平
(11)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12)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13)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14)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1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16)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17)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18)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19)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20)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21)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22)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 冯 伯尔
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7、8、9]——练练你的讲故事能力
语言要求:语言生动、简洁、连贯
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科学小事开始的。
我们在儿时准没有听过几个科学家的传奇故事。阿基米德在浴盆里发现了福利定律后,大喊大叫着跑街道,赤身裸体地告诉每一个人他终于发现了:伽利略为了证明落体定律,把一个木球和同样大小地一个铁球从比萨斜塔上仍下,结果时同时着地地,于是反驳了亚里士多德派哲学家认为重者先落地理论;牛顿在一个炎热地物价躺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地规律,结果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下来打中了他,使他茅塞顿开饭县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在外祖母家度家,有一天他偶然饭县烧水壶被正在沸腾的开水所掀开,结果发明了蒸汽机……
3.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讲讲自己的故事 [课件10]
语言要求: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展现你的与众不同
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幼稚的状态,但总有一天,你会混沌初开,发现世界真奇妙。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父亲给他看罗盘。他对指南针精确的指向感到惊奇,由此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讲述你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4.你知道中国科学史吗 [课件11-20]——知识大比拼
语言要求:表达要有顺序
5.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讲述一个故事) [课件21-29]——自豪地谈一谈:身边的科技发明
语言要求:抓住重点、亮点来谈
6.说一说传世的科技著作,名人。 [课件30-35]
7.收集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课件36-47]——辩一辩:科学技术两面观
语言要求: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麻烦,如环境,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关注科学进步,投身于科学创造。
(四)作业: [课件49]——思考整理中提炼“写”的能力
1.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根据查阅的资料,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2.或根据材料,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友情提示:从今天大家所讲的资料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条理的组织语言,写出来,就是文章。
注意语言简洁,条理清楚,资料确凿,幻想合理。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市纬二路)赵红燕
PAGE
3
优课轩资源网http://www.未经授权,本站资源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 3 页 共 4 页(共50张PPT)
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赵红燕
什么是科学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科学带来的灾难与福音
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
传世的科技著作,名人
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
练练你的精确表达的能力
要求:语言准确、精当、简练
友情提示: 从你所搜集的资料中
筛选并组织信息。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广义概念是知识,基本要素也是知识。技术除了知识外,还有技巧。从某种意义上看,技巧也是知识。广义的科学也包括技术。一般说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事实和规律。英国科学家戴维发现钾、钠;居里夫人发现镭等,这都是发现了事实,也就是科学,科学首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离开事实的空想。
至于规律,就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违反规律,就成为反科学。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有着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发现两个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并找出其内在必然联系,就掌握了一条科学规律。所以,从大量的现象和事实中,经过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就是科学。达尔文的定义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性信息表达
科学的内涵有两个:事实和规律。科学的社会职能有两个:启蒙教育和储备知识,为发展生产服务。科学的学术思想也有两个:探索未知和寻求规律。科学精神也有两个:事实求实是和按规律办事。科学是知识,但今天的认识更进了一步,科学应该是反映事物规律和事实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孤立而零散的知识。对科学而言,探索未来和寻求规律是最本质、最基本的任务。
1、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吉尔曼小时侯最喜爱法国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旅行探险类书籍,儒勒·凡尔纳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像和科学的预见,使吉尔曼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这促使吉尔曼最终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练练你的讲故事能力
要求:语言生动、简洁、连贯
2、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奥尔特曼在12岁时,得到一本塞里格海茨写的《原子的说明》一书。这本书使他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不仅是科学的,并且是十分优美的;而元素周期表对于当时人们尚不知道的元素也做出了科学的预见。这一切都引起了奥尔特曼极大的兴趣,唤起了他对原子物理学的爱好。
3、由于一本科普读物的影响,而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例子还有许多。像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盖达塞克和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克卢格,都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了美国细菌学家克鲁伊夫撰写的科普读物《微生物猎人传》,从此爱上了生物学。
讲讲自己的故事
要求: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展现你的与众不同。
你知道中国科学史吗
知识大比拼
要求:表达要有顺序
中国古代科学曾经的辉煌
中国古代并不是仅仅只有“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文学情怀,也不仅仅只有书法,绘画,瓷器和刺绣,中国古代是有科技的!翻开《中国科技史》,每一页,每一项辉煌
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惊叹:完备准确的天象记录、世界一流的数学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要制定精确的历法,就要准确地测天,就得精于计算,于是数学伴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展了地理学。古代自然经济螺旋式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改进,商业、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政治制度、措施,对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战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文化。
阿拉伯人从中国人这儿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传入欧洲人手中。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具体地说,就是:从公元前2世纪直至公元14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始终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尤其遥遥领先于中世纪的欧洲,中华民族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
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奴隶阶级的辛勤劳动,农牧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代时,在农牧业生产的推动下,开始了对天文和数学的研究,制定了较好的历法,并已使用十进位记数法。商代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严重地阻碍了奴隶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战国时期,封建制生产关系在许多诸候国逐渐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并日益发展,农业、牧业、水利、采矿、冶铁以及其他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局面。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冶炼、铸造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内经》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等 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得出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
春秋以来,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不断举行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国家。在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的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秦始皇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等措施。但是,秦王朝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引起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西晋统治阶级大量霸占农田,南北朝的门阀士族封山占水,他们残酷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晋到南北朝爆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大地主。南朝无神论者范缜高举“神灭论”的旗帜,与以梁武帝萧衍为首的佛教徒的“神不灭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坚持了“形谢神灭”的唯物主义观点。著名科学家贾思勰重视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对我国农业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祖冲之勇于创新,在天文历法和数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地学、医药学、冶炼、化学等也有重要进展。我国科学技术在斗争中继续前进。
隋唐的建立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末农民大起义又一次打击了豪强地主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阻力。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唐朝的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随着海陆空交通的发达,与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唐朝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强盛的国家。隋唐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天文学、历法、地理学、医药学等方面以及 农业、纺织、陶瓷、建筑、航海等技术都有了不少新的成就。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批判了有神论和天命论,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世家豪族势力,推动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辽、金、元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阶级矛盾更趋尖锐。自宋初到元末,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北宋中期,王安石实行变法。新法中的若干措施如农田水利法等,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武器的发明,是宋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贡献。进步科学家沈括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 在建筑、机械、矿冶、造船、纺织、制瓷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医药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推动下,明初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翻了明王朝。清初农业、手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趋迟缓。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而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纺织、冶炼、制瓷、制糖、造纸、印刷、造船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医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中叶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入我国。
自豪地谈一谈:身边的科技发明
语言要求:抓住重点、亮点来谈
蒸汽机:
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面市后,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 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进,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这台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 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同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
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
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 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的垄断局面。
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
现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没有电视。
电视的设想和理论早在1870年就出现过。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普科夫设计了全个穿孔的“扫描圆盘 ”,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电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
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
登月:人类航天史上迈出一大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刹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画面,画面深处传来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登 陆!”接下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问休斯顿宇航中心:“我们不想休息四小时,我们想马上登月。”休斯顿 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梯子缓缓爬下。全世界5亿人都看到了这一场景。 登月确确实实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因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电脑:人类未来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 呼:“ENI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
10多年前,科学界就预言说,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从以往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一次技术革命,将引起二十一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传世的科技著作及名人
世界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
世界的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
最早的法医专著 《洗冤录》
沈括 《梦溪笔谈》
达尔文 《物种起源》
钟昭良 《科学启蒙文库》
王茁芝主编 《十万个为什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
中国最早的名医 扁鹊
中国药神 李时珍
生物进化论创始人 达尔文
力学之父 牛顿
古代天文权威 托勒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和所揭示的辐射的粒子性,随后被发展到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论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国际科学界负有最高的声誉,但他为人谦虚、淳朴,对人和蔼可亲,并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在欧洲旅行时,经常坐三等车,而不坐头、二等。他爱好音乐,并自认他拉小提琴的成就要比他的物理学高明。
他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生活在帝国主义政治旋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他临终前最后一次谈话,也还是谈他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遵照他的遗嘱,他去世后,骨灰被秘密保存,不举行安葬仪式,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为人们所纪念,是人类历史上一颗明亮的巨星。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
辩一辩:科学技术两面观
要求: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科学是带来了灾难还是福音?
炸药
诺贝尔一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硝化甘油炸药和飞行炮弹。这两样东西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于防卫又可以用于侵略。
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
1941年,德军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曾用大量毒剂,杀害了数百万战俘,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我抗日军民使用毒剂1600多次。
化学毒剂按照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刺激性毒剂。
最先在战场上好似用的毒剂弹,是暂时性的催泪手榴弹,催泪强榴弹,催泪炮弹。以后又有了化学航空炸弹和飞机布洒器.散布方式有:1.爆炸法;2.加热蒸发法;3.步洒法.形成蒸气状,气溶胶状,液滴状和微粉状,对人畜起伤害作用。
人造瘟疫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传染性,有污染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传播途径多,不容易侦察等特点。生物战剂侵入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从皮肤伤口,黏膜进入;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伤口及眼,鼻等处的黏膜进入体内,还可由感染昆虫叮咬皮肤而进入体内。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使人发病。大多数生物战剂使人致病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有很大杀伤性的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个小小的原子弹,使这20万人的城市瞬间成灰。三日后,长崎遭到同样的命运,死亡23万人,失踪近15万人。
英国人弗莱明是搞细菌实验的。一天,他发现化脓杆菌培养液里落进一颗土粒,周围的细菌都死了。他追根寻源,终于提取了能治疗肺炎的青霉素。后来,英国人佛罗里验证了他的实验。由于当时英国不重视,他跑到美国。美国组织了一批医生、药物学家、生理学家、化学家等,大规模投产。后来,人们又相继发明了四环素、氯霉素等。这些抗菌素把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
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自我清洁的布料,为将来制造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服装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陶瓷学会杂志》上。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如何确保这些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原子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形成一种“锐钛矿型晶体结构”,以保证它们强劲的催化作用。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方法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行之有效。他们先将棉布片浸泡在浆状的二氧化钛液体中半分钟,晾干后再将布片放在97摄氏度的烤箱中烘烤15分钟。最后,布片还要在沸水中浸泡3个小时,纳米晶态的二氧化钛薄膜就会附着在布片上。
科学家希望用这种布料做成可自动去除污垢、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的服装。
记者从6月14日结束的“约束混凝土国际研讨会”上获悉,随着近年来高强混凝土、新型组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现代高层建筑将会更多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纤维约束混凝土结构等,使高楼的抗震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国际上研究新型约束混凝土结构享有盛誉,该校杰克·莫尼教授出席“约束混凝土国际研讨会”时表示,尽管学术上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不到10年,如果当初美国的世贸大厦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或许在“9·11”恐怖事件中的损失会小一些。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迷,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请以你的纯真、热情和爱心来关注科学技术吧。也许,未来的科技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你,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人类是这把双刃剑的主宰!
请记住
1、根据查阅的资料,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2、或根据材料,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友情提示:从今天大家所讲的资料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条理的组织语言,写出来,就是文章。
注意语言简洁,条理清楚,资料确凿,幻想合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