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心声》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9 19: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70.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2.心声
快乐晨读
学会关爱,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乐于遵循的行为准则,这是人类的福气。
——雨果
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犹如灿烂充满朝气的太阳,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
——托尔斯泰
【赏析】关爱是人的真情、爱心、关怀等多种含义的综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爱,尤其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给予及时的扶助。可以是物质上的一点资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抚慰。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黄蓓佳,1955年生,女,江苏省如皋人。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 》。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中篇儿童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在水边》等。
二、追溯背景
《心声》选自1982年第3期的《儿童时代》。它直指教育界中的“精英教育”,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尖锐而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只关注几个“尖子生”,还是要面向全体?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怎样体现人文关怀?公开课要讲成“样板戏”吗?《心声》其实就是对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呼唤。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捻(niǎn) 噗( ) 蜷( ) 簪( ) 琅琅( ) 发窘( )
抽噎( ) 抽泣( ) 恍惚( ) 剌( ) 祷告( )
妒忌( ) 窸窸窣窣( ) 棱角分明(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恍惚 斩钉截铁 窸窸窣窣 嘟嘟囔囔 祷告 抽噎 妒忌
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________:一吸一顿地哭泣。
________: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________:通过赞美、祈求、忏悔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
________: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________: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________: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文章刻画李京京这一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李京京这一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他的心声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对吗?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本探究
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这篇小说触及了时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万绿丛中一点红——映衬手法
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
本文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
由朗读《万卡》,带出李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由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万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最后“他心里在想……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现实和小说《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用读者都很熟悉的万卡的形象把李京京映衬得更加鲜活。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语文公开课上李京京同学执意要求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补考
三.1. pū quán zān láng jiǒng yē qì huǎnghū là dǎo dù xīsū léng nòng long tiāo tiǎo
2.琅 琅 狠 恨 吩 粉 纷 蜷 倦 卷
3.抽噎 妒忌 祷告 斩钉截铁 窸窸窣窣 嘟嘟囔囔
【合作探究】
四、1.心理描写。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的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的玩伴;禚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巾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着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r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李京京做得对。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凄从小说中走出来,从生活巾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五、李京京把自己融进了小说里,用最真挚的感情在朗读,程老师也被彻底地打动了。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