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香菱学诗》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9 19: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70.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20.香菱学诗
快乐晨读
香菱判词
曹雪芹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赏析】“根并荷花一茎香”这一句暗指“香菱”的名字,她曾名为英莲。“平生遭际实堪伤”这一句说的是她的悲惨际遇:从小就失散了家人,又两易其主,遇上了呆霸王薛蟠,其中种种遭遇令人扼腕叹息不已。“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带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薛蟠,香菱就整天无宁日,生活苦不堪言,度日如年,终于被折磨致死。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字____,号____ ,又号芹圃、_______,祖籍辽阳。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后因多次与宫廷斗争有牵连,家道逐渐败落。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 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骨气,孤傲不屈,疾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遗失不传。今年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文学常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三、追溯背景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本名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三岁被骗子拐走长大后又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乡院。平日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学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指教。选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古砚( yàn) 摩诘( ) 闺阁( ) 李纨( )
鳏鳏( ) 庾信( ) 三昧( ) 腻烦( )
暧暧( ) 请柬( ) 胡诌( ) 颦( )
嘟哝( ) 穿凿( ) 姊妹( ) 怔怔( )
画缯( ) 沁芳亭( ) 仄声( ) 应玚( )
蘅芜苑( ) 暖香坞(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诌 揣摩 穿凿 地灵人杰 鳏鳏 自暴自弃 诲人不倦 措词不雅 起承转合 精血诚聚
诌 :编造言词。
__________:反复思考推求。
__________: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__________: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__________: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__________: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__________: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__________: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__________:用词粗俗不文雅。
__________: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常比喻人认真学习,费尽心思。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本探究
1.结合本文内容思考,这里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曹雪芹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细节描写 形神毕肖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音容笑貌独具风采,这得力于他善于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作者准确地描绘出香菱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刻画出了一个苦心学诗、精血诚聚的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表现了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也表现了林黛玉乐为人师、率真自信、热情大方的性格和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梦阮 雪芹 芹溪
四、1.jié guī wán guān yǔ mèi nì ài jiǎn zhōu pín nong záo zǐ zhèng zēng qìn zè yáng héng wù jiào jiāo juàn quān zhòng chóng chuán zhuàn
2.墟 嘘 诌 谄 陷 抠 呕 怄
3.揣摩 鳏鳏 穿凿 地灵人杰 自暴自弃 起承转合 诲人不倦 措词不雅 精血诚聚
【合作探究】
五、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
2.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像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
3.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六、1.在《红楼梦》中,我们对林黛玉的感觉是多愁善感、赢弱多病、孤傲尖刻的,但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与香菱同病相怜,从而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心,也很有好感,指导香菱学诗时,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
2.曹雪芹以饱含深情的笔,寄予了他对香菱不幸境遇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对香菱所具有的勤学苦练精神的歌颂和赞美,批判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
3.①学语文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虽不幸沦为下人,但禀性高洁,向往吟咏诗歌这类雅事,时时留心,苦志研习,终有所获。
②学语文要专注执著。香菱在不长的时间里有如许长进,与她学习时的痴迷忘我状态有关,宝钗称之为“疯子”“诗魔”。
③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语言学习,继承借鉴多于创造,故应像黛玉要求香菱的那样,多读别人的作品“作底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时,还要取法乎上,尽可能阅读高雅精美的阅读材料,而不能沉溺在浅近通俗的“文化快餐”之中,“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自然,更不能接触那些歌德称之为“马桶文学”的有害读物。
④要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准备语言材料,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的理解和深入。
⑤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格调规矩的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