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70.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7.智取生辰纲
快乐晨读
鹧鸪天·黄泥岗
罡星起义在山东,煞曜①纵横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会,却于四海显英雄。 人似虎,马如龙,黄泥岗上巧施功。满驮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②。
——《水浒》第十六回开篇词
【注】①曜(yào):光辉。②相公:宋代对宰相的尊称,这里指梁中书的岳父蔡京。
【赏析】上片总体上写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并且为下片的七人智取生辰纲埋下伏笔;下片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勇猛、矫健的特点,同时又用对比手法表现了水浒英雄的聪明和智慧。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白驹场人,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著有《水浒》。
二、文学常识
《水浒》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一百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叙述了________(朝代)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吴用、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三、追溯背景
此故事是由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品送上东京,给他丈人蔡京庆贺生辰而引起的。刘唐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和白胜共八个人决定聚义举事,劫取这笔不义之财,并由吴用定下“智取”之策略。梁世杰去年这时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所以今年派杨志押送。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应过武举,梁世杰见他本领高强,将其升作管军提辖使,这次生辰纲便差他去押送。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厮(sī) 怄( ) 忒( ) 庵( ) 趱行( ) 虞候( )
嗔怪( ) 尴尬( ) 朴刀( ) 恁地( )
怨怅( ) 兀的( ) 喏喏连声( ) 剜口割舌( )
舀酒( ) 面面厮觑( ) 聒噪( ) 晁盖( )
三阮( ) 罗唣(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趱行 忍气吞声 面面相觑 喃喃呐呐 絮絮聒聒
死心塌地 逞辩 尴尬 去处
趱行 :赶路。
_________:卖弄口舌。
_________: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_________:互相望着发愣。
_________: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_________: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_________: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_________: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看,作品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志并非无“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了晁盖等人的“智”,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反复描写天气炎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本探究
1.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艺高强,精明能干,且又有过失陷花石纲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押送生辰纲如此小心安排、谨慎行事,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举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七、鉴赏点
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文章着重描写天气的“热”,而且描写“热”的角度不同,不断点染。既有作者的直接描写,又有通过众军汉、虞候、老都管、杨志和梁山好汉的语言和行为上的间接烘托。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不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和人物感情,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智取”埋下了伏笔。
八、拓展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拔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祧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阅读思考】
试比较本文与《智取生辰纲》在环境描写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是节选,但仍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节选部分,通过成功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元末明初
二、水浒传 忠义水浒传 北宋末年
四、1.òu tuī ān zǎn yú chēn gāngà pō nèn chàng wù nuò wān yǎo qù guō cháo ruǎn zào niù ǎo mò méi
2.诰 皓 催 摧 崎 倚
3.逞辩 尴尬去处 面面厮觑 絮絮聒聒 忍气吞声 喃喃呐呐 死心塌地
【合作探究】
五、1.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一处处小心一都管掣肘一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一预设机关一团结合作一智取成功。
2.(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文中多次提到“热”,这使得晁盖一伙人有机可乘;而晁盖等人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黄泥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且黄泥冈的松林可以作为掩护。
(3)智用矛盾。由于天气等原因,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激化,并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1)(2)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军汉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起五更”“日中热时便歇”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偷袭。
(2)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4.这一关键症结就在于杨志一行内部分化,而晁盖众人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5.因为天气热,所以众军汉肩挑重担,感到苦热难熬,一路怨恨不已。因为天热,杨志不“趁早凉走”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日色当午”,所以众军汉在黄泥冈上一见到松林,便嚷着要歇凉,死活不走,使杨志与众人的矛盾加剧。因为天热,所以众军汉见到酒就要喝,致使中计,失了生辰纲。总之,吴用等人的智取获胜,杨志的失利皆与天气炎热有关。因此。可以说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1.一方面是吴用的计策高妙无懈可击,另一方面是杨志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失败的结局在所难免。
2.杨志是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人。
精明、能干表现在:因其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接受任务时,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则对相关事宜做精心安排——首先要求一行人扮作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以免引入注意;接着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以防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不断更改行路的时间,坚决不允许太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千方百计阻拦军汉们买酒喝等。
急功近利、粗暴蛮横集中表现在:他太过看重这一次的任务,惟恐有失,使自己封妻荫矛的愿望落空,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
3.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如何与众军汉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制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读者也如坠五里雾,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运用补叙,全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
【品读鉴赏】
八、本文与《智取生辰纲》都是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智取生辰纲》描写天气极其炎热,为下文杨志一行人买酒喝中计作铺垫,突出“智取”;本文描写天气寒冷,风雪交加而压倒草屋,为林冲到山神庙暂歇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谈话作铺垫,进而杀掉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