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总结提升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总结提升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9 20: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提升
文本梳理
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内容,其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属于立论文章,《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述了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中的《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主要论述读书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作者通过批驳持悲观论调者,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虽然五篇都是议论文,但是在论证方式、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一个问题的答案人手,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表达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观点;《谈读书》紧扣“读书”的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不求甚解》采取驳论点的方法来论证读书的重要性,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驳论证的方法进行批驳,最后表达自己的论点。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曲线( ) 怡情( ) 阐明( ) 傅彩( )
(2)机械( ) 滞碍( ) 省悟( ) 彷徨( )
(3)埋没( ) 咀嚼( ) 脊梁( ) 狡黠( )
(4)儒家( ) 死抠( ) 劝诫( ) 抹杀(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jí( )取 诬miè( ) 要jué( ) kuāng( )骗
(2)压zhà( ) 藻shì( ) 摧cán( ) miǎo( )茫
(3)jiǎn( )讨 蒸liú( ) lǒng( )罩 家pǔ( )
(4) zūn( )照 gāo( )肾 kǎi( )叹 狂wàng( )
3.补全下列词语。
(1)____深____固 不____所____ ____手____观 ____章____句
(2)因____失____ 吹____求____ 怀古____ ____ 味同____ ____
(3) ____ ____不倦 一____风____ 豁____ ____通 前____后____
(4)持之____ ____ 轻而____ ____ 开____有____ 不求____ ____
(5)不____ ____喻 ____大物____ 高____阔____ ____ 而不____
4.填空。
(1)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论文根据论证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论证、_______论证、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论证等。
(4)罗迦·费·因格是____(国家)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5)丁肇中是____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__________物理学奖。
(6)培根是________(国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_________》开创了英国的随笔体裁。
(7)马南邨原名____,当代作家,代表作为《__________》。
(8)好读书,__________;每有会意,便___________。
(9)读史使人明智,_______________,数学使人周密,__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20l0·济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谕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就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选自2010年2月2日《人民日报>)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4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1.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请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一句“以书为喻”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收集一个“名人读书故事”写在下面,并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学习
1.【2010 晋江中考】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你们班拟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谈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作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l)qū yí chǎn fù (2)xiè zhì xǐng pánghuáng (3)mò jué jǐ xiá (4)rú kōu jiè mǒ
2.(1)汲 蔑 诀 诓 (2)榨 饰 残 渺 (3)检 馏 笼 谱 (4)遵 睾 慨 妄
3.(1)根 蒂 知 措 袖 旁 寻 摘
(2)小 大 毛 疵 伤 今 嚼 蜡
(3)孜 孜 帆 顺 然 贯 仆 继
(4)以 恒 易 举 卷 益 甚 解
(5)言 而 地 博 谈 论 锲 舍
4.(1)论点 论据 论证 (2)立论 驳论 (3)举例 道理 对比 比喻 (4)美国 (5)美 诺贝尔 (6)英国 随笔 (7)邓拓 燕山夜话(8)不求甚解 欣然忘食 (9)读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 (10)《且介亭杂文>
【中考链接】
1.阅读能够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广泛的愉悦。(意思对即可)
2.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广泛阅读,提高识别良莠的能力;要多读书,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意思对即可)
3.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巾所得的自由,便是阅渎的快乐。(意思对即可)
4.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意思对即可)
5.示例: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要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读书的真正愉悦。
(意思对即可)
【口语交际】
1.示例一:巾学生需要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知识;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各科的学习。
示例二:中学生不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鱼龙混杂,坏书会毒害我们的思想;中学生学习时间紧,所学科日多,不应把时问浪费在课外阅读上;痴迷于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业。
2.示例一: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示例二: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韦编三绝: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r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综合学习】
(1)示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言之成理并有号召力、感染力即可)
(2)活动主题:人人参与,共同营造书香校园。(紧扣对象、范围及主题)
活动目的:倡导学生爱书、读书,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鼓励同学们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意近即可)
活动方式:晨读、专题黑板报评比、阅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广播站导读等。
2.(1)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
(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阅渎量少;二是由于音像制品、漫画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3)(示例)提问一:当前社会上普遍反映巾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你认为语文教师(或语文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提问二:面对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的现状,你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改变它呢?
提问三:在语文教学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好“读图”与读书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