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1:19:31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拱墅月考)2018年11月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A. 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根据人类采取措施的影响位置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天河工程”的描述可知,人类是在空中对水汽的分布和输送进行影响和干预,即干预的是水汽输送环节,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2021七下·奉化期末)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海洋水
C.岩层深处的地下水 D.冰川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解答】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因此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二))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措施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以防止形成酸雨。其中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从水污染的原因切入解答。
【解答】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该方法不可行;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有效防止水污染,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该方法不可行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该方法可行;⑤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以防止形成酸雨,酸雨降落在水资源中将污染水体,因此其中可以采纳的是②④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是:(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水资源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解答】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地球上的水总量多,淡水少,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B不符合题意;
C、在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C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少,水溶液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冲洗汽车时,应用水管不断冲洗
B.水龙头漏水时,应立即进行修理
C.洗澡擦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D.洗脸、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节约水资源从生活的大事和小事可以做起,水资源宝贵不应浪费。
【解答】A:冲洗汽车时,应用水管不断冲洗,该做法并不能节约水资源,A符合题意;
B、水龙头漏水时,应立即进行修理,此方法是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擦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能够节约水资源,C不符合题意;
D、洗脸、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该方法能够保证水资源不被浪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下列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的是(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海陆位置的原因:中国的降雨主要在夏季,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我国东南部降水丰沛,而我国西北部深居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难以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解答】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因此西北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
A.降水的总量 B.蒸发的总量
C.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和 D.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水分蒸发使降水总量减少。
【解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的柱形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北纬40°附近最少 B.低纬度地区较多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观察分析条形图选出错误的选项即可。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列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含水量的相关知识。
【解答】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水母的含水量大为97%,草本植物为70%~85%,植物风干种子15%,人体含水量7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
B.全球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D.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水、大气水和冰川水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解答】A、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A不符合题意;
B、全球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B不符合题意;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C符合题意;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
A.根系不发达 B.植株高大,叶柔嫩
C.叶片面积大 D.叶呈针刺状
【答案】D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生活在干旱缺水沙漠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需要改变自身,比如叶子、根。
【解答】沙漠中的植物,叶片退化为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沙漠获取水分,叶片面积不大可以减少水分散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1八上·拱墅月考)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也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纳的是(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与五水共治的理念一致即可。
【解答】A.水中的鱼类等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不能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故A错误;
B.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故B错误;
C.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有益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故C错误;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13.(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题)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是指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水的作用、水循环环节分析。
【解答】A、陆地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不符合题意;
B、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符合题意;
C、 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淡水 ,不符合题意;
D、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1七下·鄞州期末)2021年春季,屠呦呦家乡——宁波地区各大水库出现了干枯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  )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蒸腾。
【解答】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小水滴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由于水汽输送的关系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那么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因此水汽输送和降雨使雨水增多,不致干旱,若这两个环节不足,将引起各大水库出现干枯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1·婺城模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下列不属于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海水的蒸发 B.下雪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过程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解答】水循环的过程包括海水(或者地表水)、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蒸发→水汽输送→云→降水(降雨或者降雪)→地表径流等。植物蒸腾作用不属于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故选:C。
二、填空题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米/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 ~ 1000 <500
(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年,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 :1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干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吨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千克,则60吨水可供1个人饮用约   年。
【答案】(1)重度缺水
(2)82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因此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水资源。
【解答】(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年,结合表格信息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重度缺水范围。
(2) 60t×1000kg/t÷2÷365=82年。
故答案为:(1)重度缺水(2)82
1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可归纳为 :
(1)充分利用   、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   调水。如   ,就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答案】(1)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
(2)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跨流域调水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
【解答】(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故答案为:(1)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2)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
1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地球上的生物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 :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的总质量比,一般都在 以上。人类登上火星,努力寻觅生命的痕迹,主要是通过分析火星土壤中是否有   ,由此来判断火星是否曾有生命的可能,可见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   。
【答案】水;水分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资源对人体非常重要,地球上若无水分生物将无法生存。
【解答】动植物体内的废物和营养物质依靠水分在体内运输,地球上的动植物需要水资源能活下去,因此人类登上火星,努力寻觅生命的痕迹,主要是通过分析火星土壤中是否有水,由此来判断火星是否曾有生命的可能,可见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
故答案为:水;水分
1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根据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E所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
(2)如图所示的水体中,   (填名称)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   。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冰川水
(3)生物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解答】(1)B、E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图所示的水体中,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生物水。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2)冰川水(3)生物水
20.(2021八上·拱墅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B、   ,C、   ,D、   ,F、   。
(2)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和   。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   (填字母)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   (填“长”或“短”)。
【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2)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3)M
(4)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1)由图可知,A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是降水;D是地下径流;E是蒸发;F是地表径流;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而其外因则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能够为陆地补充淡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即M;
(4)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都是比较短的;
故答案为:(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2)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地心引力;(3)M;(4)短。
21.(2021七下·鄞州期末)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如图归纳。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   。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答案】(1)卵巢;受精
(2)A;C;D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2)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解答。
【解答】(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是卵巢,受精。
(2)用漱口杯接水刷牙、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都是节约用水的方法,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是浪费水资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卵巢;受精(2)ACD
22.(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工业三废是指   、   、   ,它会破坏自然界的   平衡。煤和石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了防止其进入大气,某工厂让废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行排放。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废水;废气;废渣;生态;S+O2 SO2;SO2+2NaOH=Na2SO3+H2O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工业三废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 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S+O2 SO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故答案为:废水;废气;废渣;生态;S+O2 SO2;SO2+2NaOH=Na2SO3+H2O。
2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活污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你认为合理的是 (多选)。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2)随着人们的节水意识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进入百姓家庭。甲同学家用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升的节水型洁具替换了每次耗水量为9升的普通型洁具。
①以甲同学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计算,每天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
②洁具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可达十多年。若节水型洁具价格为600元,而普通型沽具价格为300元,水费平均为3元/吨,试通过计算说明甲同学家购买节水型洁具是否划算。(每月按30天计算)
【答案】(1)A;B;C
(2)①60千克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污水处理建立在不能污染环境,要节约用水的前提上解答。
(2)求出每天水用的质量再求出每年需要用水的钱,对比两种洁具用水花费的钱即可。
【解答】(1)A、洗脸水、厨房用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洗马桶,可以节约不少的水,A符合题意;B、“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浇灌农田,B符合题意;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有助于生活污水的处理,C符合题意。
(2)①15×9=135升,15×5=75升,135-75=60升,60升=0.06m3,0.06m3×1.0×103Kg/m3=60千克,因此每天可节约用水60千克。
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15×9=135升,135升=0.135m3 0.135m3×1.0×103Kg/m3=135千克=0.135吨,0.135×3×360=145.8元,15×5=75升,75升=0.075m3,0.075m3×1.0×103Kg/m3=75千克=0.075吨,0.075×3×360=81元,145.8-81=64.8元,
因此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故答案为:(1)ABC(2)①60千克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2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分析下表有关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名称 大气水 河水 湖泊淡水 地下水 海洋水 冰川
更新周期 9
~11天 11~18天 10~100年 100~1000年 约5000年 约10000年
(1)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 D.海洋水
(2)有人说大气水被污染并不要紧,因为它的更新周期最短,只需9 -11天。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1)C
(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选择解答。
(2)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这层的水分即成为大气水。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河水,C符合题意。
(2)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这层的水分即成为大气水,而水汽输送是水循环的环节,若大气水被污染将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故答案为:(1)C(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三、解答题
26.(2020八上·杭州月考)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仁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答案】(1)等于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水体污染和防治;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哪些措施能够减小水体污染,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3)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减小水体污染,但是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对减小水体污染没有帮助,故C不合题意;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水的净化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沉降,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大颗粒的泥沙等杂质;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将水中不溶性的细小颗粒除去;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④加热煮沸,减小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水的硬度。
那么合理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27.(2020·杭州模拟)“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 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水分子
(2)A,C
(3)①⑥
(4)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
【解析】【分析】1、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 ;
2、碳循环和氧循环都涉及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根据图中二氧化碳的变化箭头可以确定消耗的途径;
4、根据题中告知的反应物、条件、生成物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1)水循环是物理变化,碳循环和氧循环都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水循环与其他两种有本质区别,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2)A、每个人都是生物的一部分,进行的呼吸作用是氧、碳循环的一个部分,A正确;
B、在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物质由化合物与单质之间转化,化合价是变化的,B错误;
C、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说法正确,C正确;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氧原子在变化中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A、C
(3)观察题图可知,从二氧化碳出发的箭头有两处, ①指向水中,应该是指溶解到了水中。⑥指向植物,是指光合作用消耗。所以途径有①⑥ ;
(4)读题可知反应物有氢气和二氧化碳,条件是 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 ,生成物是 甲醇(CH3OH)和水 。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
故答案为:(1)水分子 (2)A、C (3) ①⑥ (4) 3H2+CO2 CH3OH+H2O
28.(2020八上·南浔期末)台风是湖州地区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
(1)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台风能加强   (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2)台风、 洪灾过后, 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是常用消毒剂。小科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上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③
(2)解:m液=(220g×15%)/30%=110g
V液=m液/p液=110g/1.10g/cm3=100cm3
(3)偏小
【知识点】水循环;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220g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最后根据V液=m液/ρ液计算需要的溶液体积即可;
(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台风能够将海面上空的水汽吹向陆地,从而增加陆地的降水,因此能够加强水汽输送环节,故选③;
(2)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m液=(220g×15%)/30%=110g;
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为:V液=m液/ρ液=110g/1.10g/cm3=100cm3。
(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的水的体积偏大,因此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四、实验探究题
29.(2020·绍兴模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初夏,小杰同学发现某地的河水发黑发臭,他想了解小河中水体污染的原因,于是用洁净的玻璃瓶采集了水样进行研究。
(1)小杰想测量一下水体的酸碱度,他从玻璃瓶中倒出部分水样到烧杯中将一pH试纸放入,然后取出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小杰操作存在错误,请帮他指出:   。
(2)小杰同学发现水样中有较多绿色小颗粒物。经过过滤后,将绿色小颗粒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小颗粒物有细胞壁、叶绿体等完整的细胞结构。他初步判断这些绿色小颗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3)小杰通过过滤收集了较多的绿色小颗粒物放入稀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会分解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中,组装了如图装置。调节右侧水准管使两管液面相平且对准量气管的“0”刻度,然后将整套装置放置在光照条件下4小时后,量气管中液面下降,水准管中液面上升,则此时量气管中气体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绿色小颗粒在进行某项生理活动,请写出这项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4)小杰希望通过宣传,呼吁大家要保护水源,改善生活环境,下列哪些行为与小杰的呼吁相违背 。
A.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随意丢弃或焚烧
B.洗手时尽量把水龙头开大一点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
D.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
【答案】(1)将pH试纸放入烧杯中
(2)生产者
(3)大于;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A;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水资源的保护;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解答。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节约用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浪费水;第二是提高水的利用率。
【解答】(1)小杰想测量一下水体的酸碱度,他从玻璃瓶中倒出部分水样到烧杯中将一pH试纸放入,然后取出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同学指出小杰操作存在错误,不能将pH试纸伸入烧杯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小杰同学发现水样中有较多绿色小颗粒物,经过过滤后,将绿色小颗粒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小颗粒物有细胞壁、叶绿体等完整的细胞结构,说明该细胞是绿色植物的细胞,绿色植物它们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被称为生产者。
(3)小杰通过过滤收集了较多的绿色小颗粒物放入稀碳酸氢钠溶液中,组装了如图装置将整套装置放置在光照条件下4小时后,量气管中液面下降,水准管中液面上升。则此时量气管中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绿色小颗粒在进行光合作用,生理活动的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环境和水源,故A错误;开大水龙头会浪费水资源,故B错误;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植物都能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养猪场既能污染环境又能污染水资源,因此不能建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故D错误。
故答案为:(1) 将pH试纸放入烧杯中 ;(2)生产者;(3)大于;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4)ABD
30.(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①带来水汽 ②调节气候 ③增加光照 ④输送热量
(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2∶1;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1)①②④
(2)③④
(3)物理;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C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它可以为别的地方带来水汽,输送热量,形成降雨后还能调节气候;
(2)在水电解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两个试管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装置使用直流电,且可以加入酸或碱,增强水的导电性。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带来水汽、调节气候和输送热量,故选①②④;
(2)①实验中A试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应该是氢气,B试管产生的是氧气,故①错误;
②A、B两个试管中的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故②错误;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③正确;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故④正确。
故选③④;
(3)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应该是物理变化;在乙图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拱墅月考)2018年11月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A. 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2021七下·奉化期末)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海洋水
C.岩层深处的地下水 D.冰川
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二))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措施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以防止形成酸雨。其中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冲洗汽车时,应用水管不断冲洗
B.水龙头漏水时,应立即进行修理
C.洗澡擦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D.洗脸、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
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下列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的是(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
A.降水的总量 B.蒸发的总量
C.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和 D.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的柱形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北纬40°附近最少 B.低纬度地区较多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列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
B.全球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D.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水、大气水和冰川水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
A.根系不发达 B.植株高大,叶柔嫩
C.叶片面积大 D.叶呈针刺状
12.(2021八上·拱墅月考)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也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纳的是(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13.(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题)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是指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
14.(2021七下·鄞州期末)2021年春季,屠呦呦家乡——宁波地区各大水库出现了干枯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  )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21·婺城模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下列不属于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海水的蒸发 B.下雪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填空题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米/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 ~ 1000 <500
(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年,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 :1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干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吨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千克,则60吨水可供1个人饮用约   年。
1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可归纳为 :
(1)充分利用   、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   调水。如   ,就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1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1 地球上的水(二))地球上的生物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 :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的总质量比,一般都在 以上。人类登上火星,努力寻觅生命的痕迹,主要是通过分析火星土壤中是否有   ,由此来判断火星是否曾有生命的可能,可见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   。
1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根据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E所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
(2)如图所示的水体中,   (填名称)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   。
20.(2021八上·拱墅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B、   ,C、   ,D、   ,F、   。
(2)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和   。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   (填字母)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   (填“长”或“短”)。
21.(2021七下·鄞州期末)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如图归纳。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   。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22.(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工业三废是指   、   、   ,它会破坏自然界的   平衡。煤和石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了防止其进入大气,某工厂让废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行排放。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活污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你认为合理的是 (多选)。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2)随着人们的节水意识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进入百姓家庭。甲同学家用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升的节水型洁具替换了每次耗水量为9升的普通型洁具。
①以甲同学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计算,每天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
②洁具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可达十多年。若节水型洁具价格为600元,而普通型沽具价格为300元,水费平均为3元/吨,试通过计算说明甲同学家购买节水型洁具是否划算。(每月按30天计算)
2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2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分析下表有关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名称 大气水 河水 湖泊淡水 地下水 海洋水 冰川
更新周期 9
~11天 11~18天 10~100年 100~1000年 约5000年 约10000年
(1)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 D.海洋水
(2)有人说大气水被污染并不要紧,因为它的更新周期最短,只需9 -11天。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三、解答题
26.(2020八上·杭州月考)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仁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27.(2020·杭州模拟)“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 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2020八上·南浔期末)台风是湖州地区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
(1)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台风能加强   (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2)台风、 洪灾过后, 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是常用消毒剂。小科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上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29.(2020·绍兴模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初夏,小杰同学发现某地的河水发黑发臭,他想了解小河中水体污染的原因,于是用洁净的玻璃瓶采集了水样进行研究。
(1)小杰想测量一下水体的酸碱度,他从玻璃瓶中倒出部分水样到烧杯中将一pH试纸放入,然后取出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小杰操作存在错误,请帮他指出:   。
(2)小杰同学发现水样中有较多绿色小颗粒物。经过过滤后,将绿色小颗粒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小颗粒物有细胞壁、叶绿体等完整的细胞结构。他初步判断这些绿色小颗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3)小杰通过过滤收集了较多的绿色小颗粒物放入稀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会分解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中,组装了如图装置。调节右侧水准管使两管液面相平且对准量气管的“0”刻度,然后将整套装置放置在光照条件下4小时后,量气管中液面下降,水准管中液面上升,则此时量气管中气体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绿色小颗粒在进行某项生理活动,请写出这项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4)小杰希望通过宣传,呼吁大家要保护水源,改善生活环境,下列哪些行为与小杰的呼吁相违背 。
A.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随意丢弃或焚烧
B.洗手时尽量把水龙头开大一点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
D.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
30.(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①带来水汽 ②调节气候 ③增加光照 ④输送热量
(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2∶1;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根据人类采取措施的影响位置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天河工程”的描述可知,人类是在空中对水汽的分布和输送进行影响和干预,即干预的是水汽输送环节,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解答】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因此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从水污染的原因切入解答。
【解答】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该方法不可行;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有效防止水污染,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该方法不可行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该方法可行;⑤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以防止形成酸雨,酸雨降落在水资源中将污染水体,因此其中可以采纳的是②④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是:(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水资源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解答】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地球上的水总量多,淡水少,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B不符合题意;
C、在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C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少,水溶液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节约水资源从生活的大事和小事可以做起,水资源宝贵不应浪费。
【解答】A:冲洗汽车时,应用水管不断冲洗,该做法并不能节约水资源,A符合题意;
B、水龙头漏水时,应立即进行修理,此方法是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擦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能够节约水资源,C不符合题意;
D、洗脸、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该方法能够保证水资源不被浪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海陆位置的原因:中国的降雨主要在夏季,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我国东南部降水丰沛,而我国西北部深居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难以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解答】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因此西北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水分蒸发使降水总量减少。
【解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观察分析条形图选出错误的选项即可。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含水量的相关知识。
【解答】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水母的含水量大为97%,草本植物为70%~85%,植物风干种子15%,人体含水量7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解答】A、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A不符合题意;
B、全球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B不符合题意;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C符合题意;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生活在干旱缺水沙漠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需要改变自身,比如叶子、根。
【解答】沙漠中的植物,叶片退化为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沙漠获取水分,叶片面积不大可以减少水分散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与五水共治的理念一致即可。
【解答】A.水中的鱼类等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不能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故A错误;
B.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故B错误;
C.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有益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故C错误;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水的作用、水循环环节分析。
【解答】A、陆地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不符合题意;
B、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符合题意;
C、 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淡水 ,不符合题意;
D、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蒸腾。
【解答】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小水滴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由于水汽输送的关系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那么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因此水汽输送和降雨使雨水增多,不致干旱,若这两个环节不足,将引起各大水库出现干枯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过程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解答】水循环的过程包括海水(或者地表水)、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蒸发→水汽输送→云→降水(降雨或者降雪)→地表径流等。植物蒸腾作用不属于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故选:C。
16.【答案】(1)重度缺水
(2)82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因此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水资源。
【解答】(1)我国北方人均水量约为720米/年,结合表格信息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重度缺水范围。
(2) 60t×1000kg/t÷2÷365=82年。
故答案为:(1)重度缺水(2)82
17.【答案】(1)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
(2)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跨流域调水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
【解答】(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故答案为:(1)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2)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
18.【答案】水;水分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资源对人体非常重要,地球上若无水分生物将无法生存。
【解答】动植物体内的废物和营养物质依靠水分在体内运输,地球上的动植物需要水资源能活下去,因此人类登上火星,努力寻觅生命的痕迹,主要是通过分析火星土壤中是否有水,由此来判断火星是否曾有生命的可能,可见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
故答案为:水;水分
19.【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冰川水
(3)生物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解答】(1)B、E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图所示的水体中,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生物水。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2)冰川水(3)生物水
20.【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2)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3)M
(4)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1)由图可知,A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是降水;D是地下径流;E是蒸发;F是地表径流;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而其外因则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能够为陆地补充淡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即M;
(4)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都是比较短的;
故答案为:(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2)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地心引力;(3)M;(4)短。
21.【答案】(1)卵巢;受精
(2)A;C;D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2)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解答。
【解答】(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是卵巢,受精。
(2)用漱口杯接水刷牙、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都是节约用水的方法,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是浪费水资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卵巢;受精(2)ACD
22.【答案】废水;废气;废渣;生态;S+O2 SO2;SO2+2NaOH=Na2SO3+H2O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工业三废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 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S+O2 SO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故答案为:废水;废气;废渣;生态;S+O2 SO2;SO2+2NaOH=Na2SO3+H2O。
23.【答案】(1)A;B;C
(2)①60千克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污水处理建立在不能污染环境,要节约用水的前提上解答。
(2)求出每天水用的质量再求出每年需要用水的钱,对比两种洁具用水花费的钱即可。
【解答】(1)A、洗脸水、厨房用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洗马桶,可以节约不少的水,A符合题意;B、“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浇灌农田,B符合题意;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有助于生活污水的处理,C符合题意。
(2)①15×9=135升,15×5=75升,135-75=60升,60升=0.06m3,0.06m3×1.0×103Kg/m3=60千克,因此每天可节约用水60千克。
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15×9=135升,135升=0.135m3 0.135m3×1.0×103Kg/m3=135千克=0.135吨,0.135×3×360=145.8元,15×5=75升,75升=0.075m3,0.075m3×1.0×103Kg/m3=75千克=0.075吨,0.075×3×360=81元,145.8-81=64.8元,
因此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故答案为:(1)ABC(2)①60千克②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每年可节约水费64.8元,使用5年以上的情况下,节水型洁具是划算的
24.【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5.【答案】(1)C
(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选择解答。
(2)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这层的水分即成为大气水。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河水,C符合题意。
(2)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这层的水分即成为大气水,而水汽输送是水循环的环节,若大气水被污染将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故答案为:(1)C(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26.【答案】(1)等于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水体污染和防治;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哪些措施能够减小水体污染,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3)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减小水体污染,但是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对减小水体污染没有帮助,故C不合题意;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水的净化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沉降,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大颗粒的泥沙等杂质;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将水中不溶性的细小颗粒除去;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④加热煮沸,减小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水的硬度。
那么合理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27.【答案】(1)水分子
(2)A,C
(3)①⑥
(4)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
【解析】【分析】1、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 ;
2、碳循环和氧循环都涉及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根据图中二氧化碳的变化箭头可以确定消耗的途径;
4、根据题中告知的反应物、条件、生成物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1)水循环是物理变化,碳循环和氧循环都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水循环与其他两种有本质区别,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2)A、每个人都是生物的一部分,进行的呼吸作用是氧、碳循环的一个部分,A正确;
B、在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物质由化合物与单质之间转化,化合价是变化的,B错误;
C、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说法正确,C正确;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氧原子在变化中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A、C
(3)观察题图可知,从二氧化碳出发的箭头有两处, ①指向水中,应该是指溶解到了水中。⑥指向植物,是指光合作用消耗。所以途径有①⑥ ;
(4)读题可知反应物有氢气和二氧化碳,条件是 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 ,生成物是 甲醇(CH3OH)和水 。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
故答案为:(1)水分子 (2)A、C (3) ①⑥ (4) 3H2+CO2 CH3OH+H2O
28.【答案】(1)③
(2)解:m液=(220g×15%)/30%=110g
V液=m液/p液=110g/1.10g/cm3=100cm3
(3)偏小
【知识点】水循环;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220g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最后根据V液=m液/ρ液计算需要的溶液体积即可;
(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台风能够将海面上空的水汽吹向陆地,从而增加陆地的降水,因此能够加强水汽输送环节,故选③;
(2)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m液=(220g×15%)/30%=110g;
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为:V液=m液/ρ液=110g/1.10g/cm3=100cm3。
(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的水的体积偏大,因此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9.【答案】(1)将pH试纸放入烧杯中
(2)生产者
(3)大于;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A;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水资源的保护;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解答。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节约用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浪费水;第二是提高水的利用率。
【解答】(1)小杰想测量一下水体的酸碱度,他从玻璃瓶中倒出部分水样到烧杯中将一pH试纸放入,然后取出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同学指出小杰操作存在错误,不能将pH试纸伸入烧杯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小杰同学发现水样中有较多绿色小颗粒物,经过过滤后,将绿色小颗粒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小颗粒物有细胞壁、叶绿体等完整的细胞结构,说明该细胞是绿色植物的细胞,绿色植物它们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被称为生产者。
(3)小杰通过过滤收集了较多的绿色小颗粒物放入稀碳酸氢钠溶液中,组装了如图装置将整套装置放置在光照条件下4小时后,量气管中液面下降,水准管中液面上升。则此时量气管中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绿色小颗粒在进行光合作用,生理活动的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环境和水源,故A错误;开大水龙头会浪费水资源,故B错误;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植物都能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养猪场既能污染环境又能污染水资源,因此不能建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故D错误。
故答案为:(1) 将pH试纸放入烧杯中 ;(2)生产者;(3)大于;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4)ABD
30.【答案】(1)①②④
(2)③④
(3)物理;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C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它可以为别的地方带来水汽,输送热量,形成降雨后还能调节气候;
(2)在水电解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两个试管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装置使用直流电,且可以加入酸或碱,增强水的导电性。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带来水汽、调节气候和输送热量,故选①②④;
(2)①实验中A试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应该是氢气,B试管产生的是氧气,故①错误;
②A、B两个试管中的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故②错误;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③正确;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故④正确。
故选③④;
(3)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应该是物理变化;在乙图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