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人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一:
材料二: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三:1919年5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中①②③分别指向西方学习什么
(2)材料二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 “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叙述的是哪一学生运动 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学生运动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新时代的中学生学习和传承
2.材料一:西洋人因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材料一中 “德、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是谁首先提出的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运动 代表人物有哪几个 (写出两个)它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地点是什么 她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倒行逆施。这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二
陈独秀 1901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3)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5.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三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1)材料一中的1915年《敬告青年》一文的发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有何具体行为
(3)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 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诞生之日起,经过 28 年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导火线
(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从材料一的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外争主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列举两条)
(3)材料二中的“先进理论”指的是什么
(4)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 大会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 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一次会议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 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五四运动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4日 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北洋政府逮捕爱国学生
5月5—14日 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声援被捕学生
5月14日—6月4日 政府镇压学生运动,10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6月6日 上海罢工、罢市规模扩大,随后扩展到其他城市
6月8—10日 被捕学生出狱,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职务
6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以下是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以及他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人物 当时年龄 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毛泽东 26 湖南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五四运动反对的是卖国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
瞿秋白 20 学生骨干 五四运动在开始时便接近民众,用革命手段为平民奋斗,这是以前运动所没有的
许德珩 29 学生领袖 要建设科学的新中国,更要建设民主的新中国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它是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开始逐步发展为全国各阶层人民参加的政治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材料四 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徐云根《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
(1)依据材料一,将五四运动划分为两个阶段,并说出划分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空前”的表现,并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系。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①技术;②制度;③思想文化
(2)陈独秀;民主、科学。
(3)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4)爱国、进步、团结、民主等精神。
2.答案:(1)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2)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中共“一大”的召开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无产阶级
3.答案:(1)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2)他们都曾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
(3)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文学革命。对东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偏向。
(4)解放思想,启发青年探索救国真理。
4.答案:(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
(3)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根据附表申“《青年杂志》”“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可知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根据“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可知是指五四运动;根据“1921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可知增加现实政治宣传;根据“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可知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当时的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十月革命)、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民主思想传播)等因素来阐述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品质。在当时民族危机背景下,体现了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五四运动中勇于担当的精神,言之合理即可。
5.答案:(1)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提倡民主,反对专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胡适等人存在对西方文明的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明绝对否定。
(4)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传。
6.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爱国、民主、团结、进步
(4)中共一大的召开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答案:(1)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
(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
(3)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到五四’之前超过了200万人”可知,相比于1913年,1920年中国工业的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工人阶级……五四时期…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1)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还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等。(答出两点即可);
(3)马克思主义。
(4)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9.答案:(1)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③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1921年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0.答案:(1)第一阶段:5月4日至6月4日。第二阶段:6月5日及以后。(依据)①运动主体:第一阶段的运动主体是学生,第二阶段是工人和商人;②运动中心:第一阶段的运动中心是北京,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③运动范围:第一阶段运动范围在北京,第二阶段扩展到全国多个城市。
(2)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
(3)广泛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