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单元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单元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8 11: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的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课学习,请你参加:
【史料说史】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 上面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具体做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用史实说明“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合作探究】
(3)据图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与材料一事件间的关系
【学史感悟】
(4)通过此次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课学习,你能归纳出以上材料反应的中国“近代化”之路吗
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通过李鸿章的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
【救国梦想】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编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目的是什么
【圆梦行动】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 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 年 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 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 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 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 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 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其他方面的强国举措。
【好梦难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好梦难圆”的原因。
【梦的评价】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3.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是国家观念的变化。国家观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外在性关系的变化,即传统“天下观”的破灭,二是内在性的变化,即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年英国派阿美士德为特使来华,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因为是否跪拜而争论不休。由于阿美士德拒绝跪拜,嘉庆帝给英国国王颁发“敕谕”一封,拒绝了通商要求。嘉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满是“天朝”“万国共主”“输诚募化”“恭顺之心”“倾心孝顺”“来朝”“向化”等词句。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所谓彼教之来,即引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1875年郑观应《论公法》
材料三 国家观的变化是和西学东渐分不开的。见下表。
阶段 翻译人员 数量(不含纯宗教类) 类别范围
第一阶段1811—1842年 西方传教士 32种 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第二阶段1843—1860年 西方传教士为主,中国人以个人身份参与 105种 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
第三阶段1861—1900年 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 555种 社会科学123种,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
第四阶段1901—1911年 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流 1599种 社会科学占61%,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1%
材料四 1906年梁启超在与革命派论战时,鲜明地指出:“夫国民主义,则政治革命论之立脚点也;民族主义,则种族革命论之立脚点也。吾认国民主义为国家成立、维持之必要,故主张政治革命论;吾认民族主义为国家成立、维持之不必要,故排斥种族革命论。”同年,他又在另一篇文章中斩钉截铁地说:“今日欲救中国,惟有昌国家主义;其他民族主义……皆当诎(同‘屈’)于国家之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嘉庆帝的国家观,并说说清政府对外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家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此时国家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00年间西学东渐的主要变化。分析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类别范围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的国家观以及他提出此观点的目的。
4.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人民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2)试举出此次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至少一例)。
(3)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甲午战败,“中国人民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历史事件是什么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
材料二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 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奋起抗争】
(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请你举出两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忧患意识】
(5)请给以上内容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 以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还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 这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小组的同学将戊戌变法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归纳如下。
类别 颁布的新法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当今改革时代的前车之鉴,有识之士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以及哪些人会拥护变法。
(2)分析材料二中“无力回天”的原因。
(3)说说你认为有识之士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维克多 雨果
材料三 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二、三分别对应的是材料一中哪幅图片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 主凶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
(4)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何沁主编《中国革命史》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对中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哪三次 其中,什么战争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11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的情景,以及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一内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2)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特点:由上升到下降/
关系: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对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4)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
2.答案:(1)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维护清朝统治。
(2)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上海机器织布局;其他举措:筹划海防(或“建北洋舰队”“建立海军”等);创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3)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或“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
(4)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或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他是近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先驱;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
3.答案:(1)以中国为中心,视中国为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2)由以中国为中心变为世界中的一员。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外交流的加强。
(3)翻译人员由外国传教士变为中国知识分子;由个人变为有组织的专门机构;数量越来越大;类别范围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外交流大大加强;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国人探索道路由师器向师制转变;对社会科学的需求大大增加。
(4)国家主义至上。试图阻止激烈的革命浪潮。
4.答案:(1)《马关条约》;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黄海海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等)
5.答案:(1)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恶劣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血战黄海
(5)主题:侵略与反抗
感想和看法: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人民具有抗争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辱;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6.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等。
(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4)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7.答案:(1)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会拥护变法。
(2)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阻挠;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单纯采用改良的手段。
(3)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要讲究策略,减少改革阻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1)材料二对应的是图一,材料三对应的是图二。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侵略者的贪婪残暴; 等等。5.落后就要挨打等。(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
解析:
10.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
(2)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