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的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采取了什么行动 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 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如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歌 27.团结就是力量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21.到敌人后方去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09.西江月.井冈山 22.游击队歌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5.保卫黄河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写出所选歌曲的名称;②指出该歌曲对应的历史现象; ③简要概述这一历史现象;④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体现了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的精神。
材料二 1926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8月26日 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8月27日 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团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战
8月29日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31日 北伐大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国民革命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9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1)材料一中该校培养的学员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起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大事记中记载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之准备】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革命之成果】
材料二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将永远铭记黄埔军校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革命之结局】
材料四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国民革命的两大成果,请写出这两大成果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两个事件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蕴含的三层深刻寓意。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
(2)请写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这样一种精神: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 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有这样一种精神:面对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封锁和“围剿”,面对井冈山根据地异常艰苦的生活,红军战士经常这样唱道:“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举例说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疯狂屠杀”。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如何“继续战斗”的。
(2)材料中的“红军”由哪两支队伍改编而成 其主要领导人是谁
(3)请你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精神是什么。
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回顾长征、体验长征、 感悟长征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回顾长征】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体验长征】
(3)长征是艰苦的,请根据以上图片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感悟长征】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9月6日,阴,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仗虽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看着身边同志一个个倒下,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 我们会胜利吗 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战地日记》
材料二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指出材料一中“这场仗这么难打”的原因。
(2)指出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用一句话概括其重要意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材料三 读下列图片。
材料四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习近平
(1)分析材料一中“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
(4)写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行动: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结果:①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背叛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2.答案:示例: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概述——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国民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出现高潮。评价——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明显的提高,为中共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重要准备。
3.答案:(1)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等。
4.答案:(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创建黄埔军校和进行北伐战争。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骨干;北伐军官兵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人、农民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苏联的国际援助等。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5.答案:(1)时间:图一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图二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启示: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2)寓意: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6.答案:(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
(2)“南昌打响第一枪”;“井冈山上朱毛合”。
(3)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7.答案:(1)例: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2)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改编而成。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等等。
8.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上面临着食物的匮乏局面。
(4)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等。
9.答案:(1)客观原因:敌人势力强大。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主要困难和问题: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缺少粮食给养等。红军靠的是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