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8 15:30:15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课
一、选择题
1.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我国近代历史上,为禁毒作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李鸿章 C.道光帝 D.林则徐
2.人民公安报文章写道:“我们正在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检测毒情态势、全球化禁毒国际合作的‘六全’中国毒品治理体系。在国际禁毒事业中,我们向世界禁毒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禁毒壮举就来自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它是
A.缉拿烟贩 B.查禁鸦片 C.虎门销烟 D.鸦片战争
3.“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作者这样说主要是这场战争使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C.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4.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林则徐到了广东以后,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这说明( )
A.林则徐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B.学习西方技术已成为国人共识
C.林则徐深受实业救国影响 D.抗击外国侵略是每个公民责任
6.下图信息中,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倾销于
英国1854-1856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
A.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
7.1834年,英国官员要求直接与清朝官员接洽通商遭拒绝,双方发生冲突,英国兵舰袭击清军炮台,中国军民则包围广州城外英商住处。事后,许多英国商人联名上书英王,要求派一支“有充分规模的武装力量,直接与中国政府交涉”,以求取更多的通商特权。伦敦、曼彻斯特等地的资本家团体也频繁发出战争叫嚣,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可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拒绝与英国政府直接接洽 B.英国兵舰袭击清军炮台
C.英国谋求中国市场的企图受阻 D.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烟措施
8.中国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9.十九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辽阔的中国。于是,发生了如下事件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10.下面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需经双方协商;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在一份条约中有如下内容:“……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自壬寅年(道光22年,注:道光1年为1821年)起至乙巳年(道 光25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元”,上述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13.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材料记载的史实和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能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近代以后与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C.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清政府对《南京条约》里各种苛刻的要求全部接受,但对其中提及的今后两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却使他们深感不安。这一现象深刻体现出了清朝官员
A.腐朽愚昧的思想 B.崇洋媚外的心态
C.自强求富的精神 D.自由平等的意识
16.下表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英国持续加大对华鸦片输岀的主要目的是
年份 1795-1819 1820-1824 1825-1829 1830-1834 1835-1838 1839
数量 4000多箱 7889箱 12576箱 20331箱 35445箱 40200箱
A.报复林则徐发动的虎门销烟 B.摧残中国人的体质和精神
C.扭转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D.削弱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17.2017年4月19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广西开展考察调研工作时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回首中国近代历史,西方殖民者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南京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确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税款,必须双方协议
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 )
①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④鸦片战争英国的入侵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英国学者哈利·盖尔伯笔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 1842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而只是区区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坚决保护英国男女的性命安全,坚决追偿被中国政府抢夺了的财物。分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提出战争首先是由中国发动
C.否认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支持中国进行反侵略的斗争
二、综合题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历史文明的结晶。
材料一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上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阶段 发展概况
① 元朝时,掐丝珐琅技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外族和中国工匠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工艺开始在中国扎根
② 明朝景泰年间,北京的“铜胎掐丝珐琅”逐渐成熟,釉色多以蓝色调为主,故名“景泰蓝”
③ 清朝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达到鼎盛,其纹饰缜密,色彩雅丽,更富于民族风貌,品种不断增加
④ 1860年以后,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民间景泰蓝工艺有了一定发展,其产品开始带有浓厚西方韵味
⑤ 1931年至1949年,景泰蓝出口销售额明显减少,严重时90%以上作坊被迫停业、转业
⑥ 1956年,公私合营性质的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设备得到革新,既提高了效率,也使工艺更加精细,景泰蓝产品质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
⑦ 1984年,北京市珐琅厂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负责制,景泰蓝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大增,行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阶段,分别说出各时期景泰蓝生产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北京除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外,还有绢花、扎燕、抖空竹、相声、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着北京发展的历史,蕴含着北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北京市也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如组织展演、资助传承人、编辑科普丛书。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不容乐观,面临全球化、市场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
——摘编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北京“非遗”价值的认识并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应该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1)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为什么
材料二:“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2)材料二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这次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至少列举2点,2分)
材料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23.鸦片战争
(史料收集与整理)
③7月21日,我们奉命以现有的兵力向敌军进攻;现在开到的人数约计一千人,配有三门小型野炮。……敌军阵中旌旗林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有弓箭手,有手持长矛的士兵,看起来很为奇特。……我军在城内的进攻遭到了敌军最顽强的抵抗,这完全出乎总司令的意料之外,在许多场合中都是寸土必争的。镇江城被占领后,满军总司令海龄首先自杀。 ——[英]康宁加木《鸦片战争——在华作战回忆录》
④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战前的封建社会在战后一步步发生变化。 ——马敏《中国近现代史》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对表格中四则史料进行归类。(填写序号)
A.文献史料:___________;B.实物史料___________;
C.口述史料:___________;D.影像史料:___________。
(2)按照史料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也叫直接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上面四则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有___________。
(史料分析与运用)
(3)据史料②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据史料③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鸦片战争中清军英勇作战,最终仍然失败?
(4)据史料④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课
一、选择题
1.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我国近代历史上,为禁毒作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李鸿章 C.道光帝 D.林则徐
【答案】D
【详解】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我国近代历史上,为禁毒作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他是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故A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李鸿章等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以“办理不善”为由,将林则徐革职查办,使国家和民族受到了损失,故C项排除。
2.人民公安报文章写道:“我们正在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检测毒情态势、全球化禁毒国际合作的‘六全’中国毒品治理体系。在国际禁毒事业中,我们向世界禁毒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禁毒壮举就来自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它是
A.缉拿烟贩 B.查禁鸦片 C.虎门销烟 D.鸦片战争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禁毒壮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C符合题意,AB排除;鸦片战争是英国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D排除。故选择C。
3.“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作者这样说主要是这场战争使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C.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A
【详解】
析题文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抓住关键信息“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农民战争不断爆发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后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开始系统的学习西方文化,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均位于《南京条约》(1842年)之后,因此,与题干“第一个”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5.林则徐到了广东以后,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这说明( )
A.林则徐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B.学习西方技术已成为国人共识
C.林则徐深受实业救国影响 D.抗击外国侵略是每个公民责任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到达广东以后,看到了中国与外国的差距,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为了抗击外国侵略,他积极向西方学习,购买西方船炮,提高军事实力﹔翻译外国刊物,进一步了解西方。因此,题干材料说明抗击外国侵略是每个公民责任,故D项正确;林则徐不是洋务派代表人物,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涉及到林则徐(一人)向西方学习,不能说明学习西方技术已成为国人共识,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张謇首倡“实业救国”的思想,与林则徐生活年代不符,因此,他不可能深受实业救国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图信息中,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倾销于
英国1854-1856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
A.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英国1854-1856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贸易比重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当时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倾销于上海。选项D符合题意;1854-1856年间,南京、天津、重庆,还没有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ABC排除。故选D。
7.1834年,英国官员要求直接与清朝官员接洽通商遭拒绝,双方发生冲突,英国兵舰袭击清军炮台,中国军民则包围广州城外英商住处。事后,许多英国商人联名上书英王,要求派一支“有充分规模的武装力量,直接与中国政府交涉”,以求取更多的通商特权。伦敦、曼彻斯特等地的资本家团体也频繁发出战争叫嚣,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可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拒绝与英国政府直接接洽 B.英国兵舰袭击清军炮台
C.英国谋求中国市场的企图受阻 D.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烟措施
【答案】C
【详解】
依据“1834年,英国官员要求直接与清朝官员接洽通商遭拒绝,双方发生冲突”“许多英国商人联名上书英王……以求取更多的通商特权”可知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官员和商人都处心积虑希望打开中国市场,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谋求中国市场的企图受阻,C正确;清政府拒绝与英国政府直接接洽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原因,A排除;英国兵舰袭击清军炮台也是因为英国谋求中国市场的企图受阻,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烟措施,且禁烟措施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而非主要原因,D排除。故选C。
8.中国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答案】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班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正确;D排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次要矛盾,B排除;故选C。
9.十九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辽阔的中国。于是,发生了如下事件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答案】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十九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A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即20世纪初,B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19世纪末,C排除;洋务运动是中国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D排除;故选A。
10.下面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需经双方协商;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需经双方协商。破坏了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北京条约》的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排除;《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C排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D排除;故选A。
11.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选A;1843年,英国从《虎门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国待遇,通商口租地适屋居住权等特权,B错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都没有涉及到税自主权问题,排除CD。
12.在一份条约中有如下内容:“……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自壬寅年(道光22年,注:道光1年为1821年)起至乙巳年(道 光25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元”,上述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答案】A
【详解】
由材料“自壬寅年(道光22年,注:道光1年为1821年)起至乙巳年(道光25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元”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符合题意;BCD项条约与“二千一百万元”不符,排除。故选择A。
13.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材料记载的史实和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可知,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这一事件发生在了鸦片战争期间。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1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能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近代以后与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C.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即这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我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后在我国国内发生的变化,即是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影响,也不属于最大的不同,A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而近代以后与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社会性质方面的不同,B项错误;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是西方列强带来的影响,而近代以后与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社会性质方面的不同,即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错误。
15.清政府对《南京条约》里各种苛刻的要求全部接受,但对其中提及的今后两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却使他们深感不安。这一现象深刻体现出了清朝官员
A.腐朽愚昧的思想 B.崇洋媚外的心态
C.自强求富的精神 D.自由平等的意识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却使他们深感不安”,分析可知:使他们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的腐朽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的往来是种侮辱,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崇洋媚外”,排除B;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C;清朝官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排除D。故本题选A。
16.下表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英国持续加大对华鸦片输岀的主要目的是
年份 1795-1819 1820-1824 1825-1829 1830-1834 1835-1838 1839
数量 4000多箱 7889箱 12576箱 20331箱 35445箱 40200箱
A.报复林则徐发动的虎门销烟 B.摧残中国人的体质和精神
C.扭转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D.削弱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后来,英国发现,从事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在白银大量外流,导致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清朝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进一步削弱。因此,英国持续加大对华鸦片输岀的主要目的是为扭转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故C项正确;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而题干表格的时间截止1839年,并没有1839年之后的数据,因此,无法说明是为了报复林则徐发动的虎门销烟,排除A项;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和精神,削弱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些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危害,而不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的目的,排除BD项。故选C项。
17.2017年4月19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广西开展考察调研工作时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回首中国近代历史,西方殖民者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所以A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南京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确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税款,必须双方协议
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便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使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故D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不符,排除AC项;B项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与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1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 )
①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④鸦片战争英国的入侵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在鸦片战争之后,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跟不上世界的发展潮流,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④18世纪时,中国还没有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错误,排除。故选B。
20.英国学者哈利·盖尔伯笔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 1842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而只是区区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坚决保护英国男女的性命安全,坚决追偿被中国政府抢夺了的财物。分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提出战争首先是由中国发动
C.否认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支持中国进行反侵略的斗争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840 - 1842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坚决保护英国男女的性命安全,坚决追偿被中国政府抢夺了的财物”,可见,作者从英国自身利益出发,维护英国的尊严,否认鸦片战争企图侵略的本质,故C符合题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本质上出于英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提出战争首先是由中国发动,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支持中国进行反侵略的斗争,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历史文明的结晶。
材料一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上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阶段 发展概况
① 元朝时,掐丝珐琅技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外族和中国工匠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工艺开始在中国扎根
② 明朝景泰年间,北京的“铜胎掐丝珐琅”逐渐成熟,釉色多以蓝色调为主,故名“景泰蓝”
③ 清朝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达到鼎盛,其纹饰缜密,色彩雅丽,更富于民族风貌,品种不断增加
④ 1860年以后,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民间景泰蓝工艺有了一定发展,其产品开始带有浓厚西方韵味
⑤ 1931年至1949年,景泰蓝出口销售额明显减少,严重时90%以上作坊被迫停业、转业
⑥ 1956年,公私合营性质的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设备得到革新,既提高了效率,也使工艺更加精细,景泰蓝产品质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
⑦ 1984年,北京市珐琅厂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负责制,景泰蓝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大增,行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阶段,分别说出各时期景泰蓝生产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北京除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外,还有绢花、扎燕、抖空竹、相声、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着北京发展的历史,蕴含着北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北京市也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如组织展演、资助传承人、编辑科普丛书。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不容乐观,面临全球化、市场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
——摘编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北京“非遗”价值的认识并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
【答案】(1)示例:⑦景泰蓝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提高,外销扩大。1984年以后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等。
(2)组织非遗展演、资助非遗传承人、编辑非遗丛书等。
【详解】
(1)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④时期,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民间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产品带有西方色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⑤时期,景泰蓝出口减少,生产作坊停业,这一时期中国爆发全面抗战,,政局不稳定,社会混乱;⑦时期,景泰蓝的产品质量提高,出口增加,因为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
(2)由材料“它们见证着北京发展的历史。蕴含着 北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是北京有了自 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可概括出认识。关于保护传承的建议,可以从组织展演、资助传承人和编辑非遗书籍等角度作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应该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1)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为什么
材料二:“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2)材料二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这次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至少列举2点,2分)
材料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不符合历史事实。原因:英国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均可。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任意列举2点
(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应该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可知,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不符合历史事实;理由是英国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旧制度”指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3)依据材料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概括可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3.鸦片战争
(史料收集与整理)
③7月21日,我们奉命以现有的兵力向敌军进攻;现在开到的人数约计一千人,配有三门小型野炮。……敌军阵中旌旗林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有弓箭手,有手持长矛的士兵,看起来很为奇特。……我军在城内的进攻遭到了敌军最顽强的抵抗,这完全出乎总司令的意料之外,在许多场合中都是寸土必争的。镇江城被占领后,满军总司令海龄首先自杀。 ——[英]康宁加木《鸦片战争——在华作战回忆录》
④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战前的封建社会在战后一步步发生变化。 ——马敏《中国近现代史》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对表格中四则史料进行归类。(填写序号)
A.文献史料:___________;B.实物史料___________;
C.口述史料:___________;D.影像史料:___________。
(2)按照史料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也叫直接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上面四则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有___________。
(史料分析与运用)
(3)据史料②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据史料③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鸦片战争中清军英勇作战,最终仍然失败?
(4)据史料④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A:④;B:①;C:③;D:②
(2)①②③
(3)英国维护罪恶的鸦片战争走私贸易;打开中国市场。武器落后;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任答一点)
(4)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马敏《中国近现代史》”属于文献史料,因此A对应④;而虎门炮台属于实物,故B对应①;根据所学可得出,“《鸦片战争——在华作战回忆录》”是口述的,故C对应③;从材料可以看出,“旧照”属于影像,因此D对应②。
(2)根据所学可知,实物属于一手的。当时的旧照也是一手的,口述的史料也是一手,但口述的史料鉴于口述人个人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考证,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3)本问可结合所学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清政府自身的问题进行考虑,可得出英国维护罪恶的鸦片战争走私贸易;打开中国市场。武器落后;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等。
(4)根据所学,概括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如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