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神雕侠侣》(南宋) 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吗?
这些物种又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多元”的世界:不同大洲间物种的交流
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多元”的世界:不同大洲间物种的交流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2.玉米、马铃薯、甘薯的外传
(1)传入欧洲
①玉米: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
②马铃薯:作为观赏植物传入;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③甘薯:传播比较缓慢。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多元”的世界:不同大洲间物种的交流
2.玉米、马铃薯、甘薯的外传
(1)传入中国
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传入中国;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前期,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学思之窗
材料一:明朝万历年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材料 ( 甘薯)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不争肥壤,能守让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能守气者也。予行大江,天大旱,五谷不等,民食早木之实亡厌,今乃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为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根皆无可弃,其直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毫童食之而不患便噎,能养老者也;童孺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篙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鸡犬,能及物者也;其于士君子也,以代匾焉。
——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五十
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甘薯在中国大量种植的原因。
耐旱、耐风雨、抗病虫害,适应性非常强;
易生长繁殖;
高产、多用途,老少皆宜等……
3.番茄的外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多元”的世界:不同大洲间物种的交流
(1)传入欧洲: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2)传入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4.辣椒的外传
(1)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2)传入中国: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一.“多元”的世界:不同大洲间物种的交流
【课堂探究】结合课本和《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谈谈物种在北美推广状况?
粮食类:大小麦和水稻
畜禽类:鸡、牛、驴、马等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 、柠檬 …
蔬菜类:黄瓜、豌豆…
经济类:甘蔗…
影响: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农业发展
双向、互补
【课堂探究】根据课文和材料,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材料一 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全球粮食作物和动物交换所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课堂探究】根据课文和材料,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2)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
——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四
【课堂探究】根据课文和材料,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3)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材料五 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 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材料六 包谷: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耙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宣统元年湖南《永绥直隶厅志》
【课堂探究】根据课文和材料,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4)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七 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1700年至1800年间,棚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须的农田,他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019年江苏高考第23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019年江苏高考第23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
内容具有丰富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
时间具有长期性;
结果具有双重性。
积极影响:
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
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
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新
航
路
开
辟
后
的
食
物
物
种
交
流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美洲作物的外传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双向
互补
世界经济
人口增长
日常生活
环境变化
玉米、红薯、番茄、辣椒…
小麦、水稻、咖啡、禽畜…
(2018 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