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散文阅读技法
考纲要求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散文特征及相关知识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
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三)“表达作用题”类
1、人称表达类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4、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5、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物象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沧桑内敛。
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