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蜗牛
【课前解析】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 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 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 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
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PPT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你们见过蜗牛吗?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1:它的身体软软的。
预设2:它有一个壳,是它的房子。预设3:它爬起来特别慢。
教师补充蜗牛知识。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14 小蜗牛)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二、借助图画,读文识字
初读课文。
对照图画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请大家对照的文字旁边的图画,再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 1;我发现有四幅图,分别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预设 2:我发现每一幅图都和小蜗牛的活动有关系。
预设 3:小蜗牛春天做的事对应第一幅图,夏天的事对应第二幅图,秋天的事对应第三幅图,冬天的事对应第四幅图。
预设 4:我还发现,有的自然段之间距离比较大。
教师提示:你看,把这些图画连起来就是小蜗牛的故事呢!大家发现了这篇课文和以往课文的不同之处了,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借助图画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帮助呢!
教师引导: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听到同学读错了,我们一起告诉他。
教师重点指导:“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
教师引导: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预设 1:我在生活中见过“孩”“玩”。
预设 2:我认识“巴、爸”,“吧、爬”就是换了一个部首。教师提示方法:“爬”我们还可以做做动作,表演一下。
课后第2小题,学生借助图画猜字。师生交流,学生改正猜读中的错误。
教师启发:今天我们要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同学们看看,“王”做部件后,和“王”这个字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王字旁”的最后一横要变成提。三、观察要点,指导书写。
1.学写“对”字。
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 要比“又字旁”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学生动笔写一写。2.学写“妈”字。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的写法。
学生动笔写一写。3.学写 “全”字。
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全”的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与王字旁的区别。4.学写“回”字。
教师强调“回”是全包围结构,国字框,字体显宽扁。
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调动学生的识字、写字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学字。对于难写的生字老师着重指导。)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五、板书设计:
14 小蜗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发兴趣。
观察图画:在小树林的旁边住着蜗牛一家,你瞧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出来了。请你观察一下小蜗牛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我觉得他们感情很好。预设 2:我觉得特别温馨。
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预设:春天来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小树林里玩。
(板书:春天 玩)
教师启发: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你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预设:妈妈的说话时是很亲切、很温和的。
指名朗读。
二、借助图画,把握情节。
(一)学习第一次对话。
教师过渡:接下来的故事中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能找到吗?
预设1:3次。
预设2:第一次对话在第3、4自然段。预设3:第二次对话在第5、6自然段。预设 4:第三次对话在第 7、8 自然段。
教师过渡:我们先来听听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吧。学生自读课文,分别画出小蜗牛和妈妈的话。
指名读。
教师引导:结合图画和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
预设2:小蜗牛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预设3:现在已经是夏天啦。
预设4:妈妈交给他一个摘草莓的任务。
(板书:夏天 摘草莓)
教师过渡: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
教师引导:读的时候蜗牛妈妈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要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小蜗牛的声音和你们一样天真无邪。
(二)自主学习第2、3次对话。
教师过渡: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它找到了吗?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1.学生自读 5—8 自然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小蜗牛和妈妈的第 2、3 次对话读一读,结合图画看看你又有哪些发现。
学生接着朗读。2.师生交流。
预设 1: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已经是秋天了,草莓都没有了。预设 2:秋天来了,妈妈又让小蜗牛采蘑菇。
预设 3:小蜗牛也没有采到蘑菇,它走得太慢了。预设 4:小蜗牛到了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啦。
预设 5:冬天啦,天气寒冷,妈妈让小蜗牛待在家里。
(板书:秋天 采蘑菇 冬天 家里过冬) 3.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是呀,小蜗牛爬呀爬,错过了季节。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吧。学生自读,分角色读,齐读。
(三)发现句式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读三次小蜗牛的话。
教师引导:你有哪些发现?
预设 1.我发现这三段的样子是一样的。老师补充:是句式相同。
预设 2:我发现小蜗牛每次都错过季节。教师追问:为什么呀?
预设 3:小蜗牛爬得太慢啦。2.读三次妈妈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情节。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三、图文结合,感受四季特点1.发现四季特点。
教师过渡:小蜗牛走过了四季,小树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对照着图画,找出来吗?
预设 1:春天,小树发芽了。
预设 2:夏天,树上长满了叶子,翠绿翠绿的。预设 3:秋天,树叶全变黄了。
预设 4:冬天,树叶全掉了。
(板书:小树发芽了
树上长满了叶子树叶全变黄了 树叶全掉了)
2.感受四季之美。
教师过渡:你还知道哪个季节的其他特点呢,可以选你最喜欢的季节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1:我喜欢春天,天气变暖了,小草小花都生长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预设2:我喜欢夏天,绿树成荫,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我们可以在暑假里出去旅游呢。
预设3:我喜欢秋天,大地一片金黄,许多水果都成熟啦。
预设 4:我喜欢冬天,下雪了,天气寒冷许多害虫都冻死了。我们还可以滑冰、打雪仗。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四季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阅读积累。)
四、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教师小结:四季更替,大自然总是展现出美妙的画卷,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通过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了解了小树林四季的景色特点,还认识了一只走路
很慢的、可爱的小蜗牛。同学们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利用休息时间和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生长,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五、板书设计:
14 小蜗牛
春天 去玩 小树发芽
夏天 摘草莓 树上长满了叶子
秋天 采蘑菇 树叶全变黄了
冬天 在家过冬 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