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8 21: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C. 罗斯福新政 D. “以工代赈”
下列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先后顺序是()
A. 德、意、日 B. 德、日、意 C. 日、德、意 D. 意、德、日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下列叙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A. 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B. 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 日本军部上台组阁 D.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与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不同在于()
A. 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B. 没有组织法西斯政党
C. 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形成 D. 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
向阳中学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 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 提出了下列因素, 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
A. 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 B. 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
C.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涉及全世界 D. 中东地区冲突频繁,威胁石油安全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二战全面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A. B.
C. D.
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据此可以得知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 美国借鉴苏联做法彻底消除了危机根源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形成
C. 西方国家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而团结一致
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①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②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关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扩张正确的是()
A. 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B. 三国均因经济大危机的打击而走上法西斯道路
C. 德意日法西斯上台是靠政党夺权
D. 德国通过国会纵火案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日本法西斯不同于其他法西斯的主要特点是:
A. 对外侵略扩张 B. 对内独裁统治
C. 不断创造政变和兵变 D. 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法西斯暴行
B. 纳粹的暴政
C. 战场的残酷
D. 种族的灭绝
下图显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该图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A.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 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猖獗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我已从德国带回了和平。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将安享和平。”张伯伦推行的是()
A. 绥靖政策 B. 三角贸易 C. 门户开放 D. 杜鲁门主义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下列能为习主席的结论提供直接依据的是(  )
A. 一战后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 B. 二战前英法放纵德日侵略
C. 二战后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 二战后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历程引发世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3年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仅1.3倍……德国工业的起飞……使得瓜分市场和殖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建立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从19世纪末起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重心……最终促成了20世纪世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材料二 危机造成了世界市场容量的缩小,给所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生活都带来影响……无法以“经济兼并”的方式去获取赖以生存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就构成了德国……易于求助于战争的特点。纳粹党鼓吹战争……成了垄断资本家在危机时刻理想的工具。
——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材料三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其中头部的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中间的是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东条英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0—1903年间德国工业生产对比英国的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世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中,以德国为主导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德国对外政策的重心”与材料二中“纳粹党鼓吹战争”的共同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头怪兽”的出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列举其中一例与德国有关的“恶劣事件”。
(4)综合上述探究,总结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国对外政策上的特点。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有人用“一、二、三”来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即一次大危机、两个策源地、三国坏同盟。
(1)“一次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其有何特点
(2)“二个策源地”分别指的是什么国家 这两个国家为何被称为战争策源地
(3)“三国坏同盟”指的是什么 它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的危机开始后,德国的工业(生产)直线下降……上万家工厂和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农产品价格暴跌,大量农民破产,被迫出卖土地。……1928—1933年,德国政局动荡不安,政府更迭频繁,先后四次更换内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国会以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所谓的《授权法》。它规定政府可以不经过国会同意而制定法律,并同外国签订条约。此后政府又勒令其他政党自动解散,禁止组织新党,纳粹党成为全国唯一合法政党。……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1914—1945)》
材料三 英法统治集团害怕战争会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维持的现状,失去既得利益,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会激怒希特勒,从而引发“普遍的欧洲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得不到任何东西”。因此在侵略者面前,英国处处退让,委曲求全。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西斯势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是,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以及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压制,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端,A项符合题意;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是在1922年,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无关,排除B;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方式,故C项错误;D项“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本题无关。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这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法西斯专政的国家;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是1933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是1936年,故选D。
3.【答案】D
【解析】
ABC.根据所学可知,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进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以经济的干预,使美国逐渐走出了这场危机。德国和意大利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东方的日本在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并最终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故ABC与此相关。
D.意大利早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已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故D与此无关。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没有组织法西斯政党”是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的不同,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解析】B.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加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之后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期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故B正确。
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涉及全世界,与史实不符,排除C。
D.中东地区冲突频繁,威胁石油安全发生在二战后,排除D。
故选B。
6.【答案】B
【解析】B.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可知,二战前,德日意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柏林—罗马—东京的轴心国形势图,故B正确。
A.图A是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势图,故A错误。
C.图C是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形势,故C错误。
D.反映的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B.从表中可知,1937年德国、日本国防开支所占比例很大,超过了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扩军备战,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因此《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9.【答案】A
【解析】
A.联系所学可知,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征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故A说法正确。
B.德国和日本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意大利不属于,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故B说法错误。
C.日本没有法西斯党,故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不包括由法西斯党控制政权,故C说法错误。
D.国会纵火案是为了嫁祸德国共产党,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D.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事法西斯分子在东京发动了军政政变,政变虽被镇压,但从此政府中军部势力进一步加强,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故D符合题意。
ABC.联系所学可知,这三项是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故排除ABC。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西斯。依据两幅图片所给信息“日军刺杀中国人”“纳粹迫害犹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刺杀中国人”体现日本在中国的法西斯暴行,“纳粹迫害犹太人”体现了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灭绝政策,体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所以,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都是法西斯暴行,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西斯出现的原因。美国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德意日国家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上台,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据“1938年”“慕尼黑”可知,题干事件为慕尼黑阴谋,张伯伦推行的是绥靖政策。故选A。
14.【答案】B
【解析】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虽然宣战,却没有对德军发动进攻。1940年4月,德国先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300万大军的法国,6个星期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二战前英法放纵德日侵略为题干中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提供直接依据,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5.【答案】(1)德国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超过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三国同盟。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建立殖民帝国或争夺海外市场。
(3)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积极对外扩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威胁世界和平。示例:德国纳粹党疯狂迫害并屠杀犹太人。
(4)以暴力扩张手段实现国家利益。态度:要反对暴力扩张,坚持和平发展,友好合作。
16.【答案】(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专制,对外实行侵略扩张,都有大量封建军国主义思想,崇尚战争和侵略;;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遭到限制,,有强烈的复仇思想。
(3)“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是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
17.【答案】(1)经济大危机给德国的经济、政治造成巨大冲击(或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3)畏惧战争,害怕失去既得利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