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8 21:47:3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温故知新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中国的革命道路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知讲解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开始,对当时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反“围剿”都以胜利而告终,但第五次反“围剿”却失利,随后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败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前三次:毛泽东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灭”和“运动战”的战术,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第四次:由于“左”倾错误抬头,毛泽东被解除了职务,但是周恩来、朱德继续执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再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为什么前四次胜利了?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占上风,博古、李德夺取了中央的最高指挥权,完全放弃了毛泽东的正确战术,命令红军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坚固阵地,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进攻失败后又主张分兵把手,节节抵御,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经过一年的斗争,非但没有击退敌人的进攻,苏区的范围却越来越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为什么第五次失败了?
“左”倾错误的原因?
1.缺乏对中国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
2.机械照抄照搬苏联经验。
长征主要路线:
江西瑞金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重走长征路
1、红军长征的路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
  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
博古等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去湘西的路上布置重兵。
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博古
毛泽东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江战役:
长征途中,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乌 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
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内容
意义
时间
1935年10月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和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纠正,都是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中共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红军长征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恶劣的自然条件
1、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少粮食供给
合作探究
二、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
红 军 四 渡 赤 水



遵义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红军翻越雪山
红军过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老红军袁美义
飞夺泸定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谈谈我们从红军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长征精神
合作探究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助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长征精神: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1.2.4)在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三大主力会师(1936.10,会宁)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楼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
开始:1934.10 瑞金出发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5.01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1936.10,会宁会师,
保存骨干,转危为安。
转折:
课堂小结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课堂练习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单项选择题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
B.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C. 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2.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②③④
③②①④
①③②④
D. ③①④②
3.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面。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4.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 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5.“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飞夺泸定桥 ②渡过湘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雪山、草地 ⑤强渡大渡河
②③⑤①④
③②①⑤④
③②⑤①④
D. ②①③⑤④
6.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参观纪念馆,学习长征精神时不应该出现的图片是 ( )
A. 大雪山——夹金山 B. 泸定铁索桥 C. 遵义会议会址 D. 井冈山会师
8.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吴起镇
C.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 中央革命根据地——赤水河——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红军长征,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 四渡赤水后
B. 巧渡金沙江后
C. 强渡大渡河后
D. 翻越夹金山后
11.某校学生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飘》,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星星之火——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南昌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图二中的“井冈山”被列为红色旅游景点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3)图三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4)请你再向大家推荐一个与红军长征有关的红色旅游景点,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上述三处旅游景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一个合适的主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材料二: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请回答:
(1)长征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标志着长征进入崭新阶段是哪一重大事件?三大红军主力是在哪里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2)“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BBBA 6.BDCBA 11.DC
二、材料解析题:
13.(1)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2)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泸定桥。理由: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战。又如甘肃会宁城。理由: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宣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5)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14. (1)1934年---1936年 遵义会议的召开; 会宁;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