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浮雕思考:1851年中国爆发了什么那个大事件?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准备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1814—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未中。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洪秀全(1814-1864)小档案
出生地:广东花县
性格: 自负、跋扈、脾气暴躁
家庭地位:全家人的希望
擅长:学习
经历:1828-1843年四次参加科举均落榜
屡试不第的洪秀全寻找到了怎样的精神寄托?
洪秀全像
创立“拜上帝会”
拜上帝教
《劝世良言》
主要内容:
唯上帝独尊,上帝有子耶稣,是救世神灵;强调人人平等;
抨击“儒教”,指斥科举。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洪秀全在什么地方传教?信徒们为何拥护他?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一、金田起义
1、起义时间:
5.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名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1851.1.11.
广西金田村
太平天国
太平军
4、军队名称:
2、 起义地点:
3、建立政权: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1)内容: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2)目的:
1.正式建立政权
1853年3月,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局限性: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二、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发展)
发展形势
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积极性:
局限性:
鼓励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空想,难以实行
3.北伐、西征(全盛时期)——1853年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影响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2)概况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背景
1.天京事变
三 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
1856年
洪
杨
(1)逼
韦
石
(2)杀
(6)走
(5)疑
(3)杀
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
坚强核心难形成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重整国政
内容: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
受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拓展延伸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核心
评价
结果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①反映农民愿望,农民斗争结晶。
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根本无法实施
发展资本主义
①未反映农民愿望。
②符合历史潮流。
缺乏实行条件
1860年
(1)安庆陷落
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共同镇压
(2)李秀成东征失败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3)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材料一: 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4.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 战争;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材料一:“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 ——马克思《中国事件》
1.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2.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地位
(3)局限性
(2)积极作用
5.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云南昆明中考】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 B.张角
C.李自成 D.洪秀全
2.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背景的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C.《北京条约》签订
D.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阶级矛盾尖锐
D
C
课堂练习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4.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北伐和西征
5.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西征 B.天京陷落
C.北伐 D.天京事变
B
C
D
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出自太平天国的什么文献(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7.该书(下图)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的作者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仁玕
B
D
8.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9.有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历史事件(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
B
C
二、非选择题
10.识图,回答问题。
(1)右图展示是什么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由谁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
(2)该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失败。
(3)它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天京事变。
(4)这个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言之成理即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 选择题
1.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题太平天国战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1851年,洪秀全在哪个地方发动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 )
A.金田 B.南京 C.永安 D.武昌
2.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3.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湘军包围安庆③定都天京④金田起义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4. 太平天国时期流传着一首歌:“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陈玉成
5.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B.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C.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太平天国初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是 ( )
北伐 B、夺取安庆 C、西征 D、攻克杭州
7.“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这里的“危机”指 (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遭到洋枪队与淮军反扑 D.天京陷落
8.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鸦片战争使农民负担加重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洪秀全对现实的不满
9.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10.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颁布的两部文献,这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颁布于太平天国后期
11.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指的是( )
A.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12、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虎门销烟——林则徐 B. 黄海大战——邓世昌
C. 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D. 收复新疆——左宗棠
1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4.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帅军镇压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清政府借师助剿
15. 读图《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用它来宣传
A.“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 B.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C.平均分配土地的革命纲领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该方案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2)该救国方案反映的核心是什么?该救国方案的实践结果怎样?
17.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在南京城里,有一个人悲壮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之而来的是天京的沦陷,这标志着动乱将近14年的中国,内乱终于结束了。同时也意味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这个悲剧式的人物就是——洪秀全。但是历时十四年、遍及十七省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其规模之浩大,战事之激烈,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农民革命战争史上所罕见。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战争指挥者的决策与谋略。不可否定,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确实是运筹帷幄,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可是建都金陵后,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军事方面的失误和思想上腐化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成为必然!在建都金陵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忽略提高战士的战斗素养与对部队内部的巩固工作。在西征作战中遭到惨重损失,丧失了水上控制权。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中,有的虽有一定的文化,但毕竟阅历不深,知识有限,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都知之不多,缺乏全面地分析形势和制定正确的政策与策略的能力。但只要他们能像历史上某些起义领袖那样,广招贤士,虚心求教,是可以弥补自己的知识和领导经验不足的。可惜,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寻求更多胸怀韬略的有识之士,使他们为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出谋献策,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们从“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中得到哪些经验。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节选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到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
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
——(清)《贼情汇纂》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此,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动荡最大规模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爆发于何地?持续了多长时间?
问题二: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哪里?其中的洪逆和杨逆分别指谁?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哪些
问题?
问题三: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起义领导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并以此说明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大黄岗(江)……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自《洪仁玕自述》
材料四: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四,说明太平天国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政策能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20、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洪秀全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扫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A 2. C 3. A 4. A 5. C 6. A 7. B 8. D 9. D 10. B
C 12. D 13. B 14. C 15. B
16.(1)农民阶级。进步意义: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核心是土地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17.(1)规模大,战事激烈,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2)要大力培养战争指挥者的决策与谋略;要注重领导者思想的提高;要提高战士的战斗素养;要加强部队的军事管理;要注重
人才的培养。
18. 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广西金田村;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了14年。
问题二:天京(南京);洪秀全;杨秀清;起义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问题三:天下大同的思想;不能;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
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问题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9. 据材料“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所述之事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据材料“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的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1851年;1853年。(1)平均分配土地。(2)不能;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20.(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的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