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8 23:19:2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新知导入
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冰心的遗憾》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自主预习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大陆政策”的出台
(根本原因)
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
日本:
中国:
朝鲜:
战争爆发的背景
新知讲解
日本
北海道
四国
本州


战争起因:狼子野心欲称霸世界
观察地图,你认为日本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境?
本国市场狭小,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阅读材料,日本意欲何为?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明治天皇《御笔信》
日本
台湾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大陆政策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暂时默许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俄罗斯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占领了朝鲜五分之三的国土,朝鲜李氏政权急忙向宗主国大清求救。而虎视眈眈的日本趁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丰岛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平壤
1894年9月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间就此展开大战。
黄海
黄海大战 邓世昌壮烈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清舰中弹 日舰中弹数
定远 159 松岛 13
镇远 220 严岛 8
来远 225 桥立 11
靖远 110 吉野 8
平远 24 浪速 9
济远 15 高千穗 5
广丙 1 秋津洲 4
致远 沉 千代田 3
扬威 沉 比睿 23
超勇 沉 扶桑 8
广甲 沉 赤城 30
经远 沉 西京丸 12
总计754 总计134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日军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旅顺大屠杀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
日军在旅顺屠城四天三夜,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仅有掩埋尸体的36人幸免于死。旅顺城积尸如山,惨不忍睹。
日军占领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和清军中贪生怕死的官司员威逼利诱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
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和清军中贪生怕死的官司员威逼利诱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
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失败的原因:
清朝的腐败无能是失败的根源;(根本原因)
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大。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带来什么影响?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什么狂潮?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合作探究
内 容 影 响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割台湾和设厂,意味着列强的侵略有了新的要求,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开放东南沿海
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赔款二亿两白银
赔款2100万银元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新特点: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三国干涉还辽
漫画《渔夫和鱼》
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熊代表俄国
三.“瓜分”中国狂潮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老虎代表英国
香肠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
1896年,沙俄以迫日归还辽东半岛有功,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内有将东三省的铁路修筑和经营权给俄国、战时开放使用港口等条件,由此引发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
依据材料概括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
提出者: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美国
对象:
英、俄、德、日、意、法
提出时间::
1899年
政策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
中国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事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本课小结
A
2.《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1.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课堂练习
3.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割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囯狂潮
选择题
1.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站在历史的角度,这个取名意料之中。北洋水师在哪次战争中先后丢了辽东半岛和山东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戚继光抗倭斗争 B.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叶志超平壤战役
3、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 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 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4.甲午中日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5.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
是 (  )
A.割地 B.赔款 C.通商 D.设厂
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我”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7.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的条款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9.下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英、俄、德、法、日、美等国。下图所示局面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提出了( )
A.闭关锁国政策 B.片面最惠国待遇政策
C. “门户开放"政策 D.中立政策
11.19世纪末,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主笔立德禄荒谬地宣称:“中国应该被瓜分,如果它不能管理自己,那么有人能够并且愿意管理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
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的虚弱
③反映《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
④表明清政府甘愿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晚清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提出……的照会。
(1)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这一政策说明了什么?
14、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举行“六旬万寿庆典”是在哪一年。就在国内歌舞升平的时候,哪一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两则材料,你能得出清政府在此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吗?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 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 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成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材料三 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 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1)“门户开放”政策。
(2)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14、(1)1894年 日本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4)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15.答案:(1)观点:材料一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二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材料三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或者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日本成为东亚霸主;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围绕着控制朝鲜而展开的战争)。
(2)评分标准:①观点。
②论述:
③结论。 示例1:观点:我认为材料一中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论述: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这次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之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同时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示例 2:观点:我认为材料二中的观点掩盖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性,这是错误的。论述: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在日本人眼中清朝依然是守旧落后的封建国家,因此他们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而事实上,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是所谓的“文明之战”。
示例3:观点:我认为材料三中的观点较为客观,但没有看到日本侵略的本质。论述: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增,侵略野心日渐膨胀。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取代中国控制了朝鲜,并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成为了东亚的霸主。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也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的本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自救的觉醒”、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材料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等可知,三则材料分别是中国、日本和朝鲜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角度,针对中国而言,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针对日本而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先进文化对战旧文化的正义之战;针对朝鲜而言,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格局,朝鲜的控制权发生了变化。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任选一个观点,然后对其加以评述,要对观点的准确性做简要概括,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如针对材料二观点, 可持不认同的态度,论述时,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侵略性,日本为了掩盖自身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 在美化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进行论证,最后可得出结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是所谓的“文明之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