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下人教新课标1诗两首同步课件望江南、武陵春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下人教新课标1诗两首同步课件望江南、武陵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0 14: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
作者简介:

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尤为出色。
倚( yǐ )(凭靠)
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 mò ) (静默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白蘋洲 ( pín )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字词解析: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朗读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梳洗罢”?
2“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怎样的心理?
3她等的人回来了没有?
4为什么“肠断白蘋洲?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制作: 高亚萍
时间:2011.03.12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了解其人生 经历;
2、能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后人辑有《漱玉词》传世。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在地上残留着花的芬芳。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悠悠)比作展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创意出奇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
知识拓展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
“闻说”、“也拟” 、“只恐”
三个词一波三折。“闻说”、“也拟” 好似一改上片悲凉的情感基调,诗人听说双溪春色还不错,她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只恐"又一转,词人满腹的愁绪又涌上心头。跌宕起伏,将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
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什么异同?
1、 都是婉约词。
2、写作手法相近,都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将人、景、情水乳交融。
3、抒发感情相近,都表现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但《武陵春》还包括家国之恨,情感更为深切。
4、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婉转起伏。但《望江南》反映了是思妇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痛苦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轻松,终于忧愁难谴。
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其他名作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