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人教版2.7变色龙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版2.7变色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0 14: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请同学们先来观看几幅图片
变色龙
一个荒唐的年代,
一个善变的警官,
一条无辜的小狗,
一群无聊的人,
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深思的故事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资料助读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时代背景
请同学们听录音阅读课文
思考① 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②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案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看图复述故事情节
引导探究分析故事情节
开端 ————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视
发展 —— 奥楚蔑洛夫碰见一桩“狗咬人”案件
高潮 ———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结局————————— 小狗被领走
分析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前后态度的变化












将军
哥哥
将军
将军
谁的狗?
不是
不是
疯狗
下贱胚子
野狗!
不错
鬼东西
你这混蛋
早晚要收拾你
不能不管
它是这么小!
名贵的狗
怪伶俐的
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
奥楚蔑洛夫
是将军的
不是将军的
1、疯狗
3、下贱胚子
5、野狗
2、小狗
4、名贵
6、伶俐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沙皇走狗
地位(变)
社会(不变)
人物分析缩略图

不变
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地位不同而变。
本性(社会),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奥楚蔑洛夫
对将军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语气:
讨论本课主题:
本文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刻画,巧妙的揭露了______________的反动和虚伪,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走狗
形象
俄国警察制度

走进实践
1、分角色扮演朗读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傍晚七点半左右,我和朋友散步至本城影剧院。正巧,一对夫妇焦急得胡乱拉住人退票:“五毛退啦,减半!”没人理他们。后来丈夫哀求地喊道:“算了。我白送,谁要啊?是外国的吉他表演呀!”还是没人理睬。来往的路人越发用冷冷的、不信任的眼光瞅着这一男一女,像瞅着卖狗皮膏药的小贩。正在这当儿,老曾来了,拎了一桶糨糊和一张宣传画。老曾实在看不下去 了,便将那男人叫到一旁,凑着耳朵面授机宜。果然,那男的用鬼鬼祟祟的神情冷不丁喊一句:“高价票,10元一张!”路人们立刻像中了枪弹般站着不动,连我的心也猛地一跳。待那男人又将此话重复一遍时,方圆十几米内即骚动起来,早有一个留八字胡的小伙子杀开血路冲进重围,用故意架起来的两膀野蛮地隔开众人,独包独揽地买下票。然后骄傲而自豪地举着手走了。
①.卖票的老实人后来说假话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事中的路人为什么对“五毛”让票不相信,而对“十元一张”却抢购
参考答案
1 、 急于把票卖出去,因为说真话票卖不出去,只得说假话。
2 、 说明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高质一定高价,低价必然低劣.以追求高价商品为荣耀,于是形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现象,因此对降低让票表示怀疑,对高价票趋之若鹜。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小 结
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课后表格。
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6
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5
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
4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3
有人说好象是将军家的狗
2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1
对赫留金
对小猎狗
我心飞翔
本文结尾处写到:“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进大衣离开广场走了。后来怎样了呢?课文没有交代。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把后来的事情说出来,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