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南宋)
——愁中极品,词林绝唱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李清照
声声慢
初读走进词人内心
朗读要求: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缓慢的语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初读: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李清照,(1084-约1156),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
词人生平知多少
20岁夫妇分离
18岁出嫁
23岁夫妇团聚
44岁国亡
46岁夫亡
49岁改嫁离婚
1127年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离愁、闲愁
词风: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浓愁、哀愁 词风:沉郁凄凉
51岁完成《金石录》的整理
73岁孑然离世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和词作思考词人为何而愁?
痛—丧夫
悲—孀居
苦—颠沛
思—故国
恨—亡国
品读——解析词人愁绪
完成自学任务单:(3min)
1.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找出相应词句。
2.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这些意象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一、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意象)抒情
二、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①形式上:加强韵律感,富有音乐美,音韵美
②内容上:强调悲苦愁绝的情感
动作 空虚怅惘 孤独寂寞
环境 寂静凄清
心境 凄凉悲苦
直接抒情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后人评价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这也是全词的主旨句。
以愁作结——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思考一: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思考二: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小组讨论交流,记录要点(5min)
意象 内涵 例句
赏意象,品愁情
鉴赏探讨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愁
借景抒情
鉴赏探讨
意象 内涵 例句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秋雨愁煞人
相思,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
悲凉,孤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哀伤,愁丝
无边丝雨细如愁。
愁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境分析
小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冷清凄美的意境
孤寂愁苦的情感
“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梁启超
哀伤凄苦 催人泪下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也是她的代表作,其主要特色具体体现在:
文本特色
(1)巧用叠字,精妙传神。
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其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把词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冷寂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词人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
(2)语浅意深,自然真挚。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是纯白话。“这次
第”是宋代口语。以纯白话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其实语浅意深,非常自然真挚。
(3)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词人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梧桐、急风、细雨、大雁、菊花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全词抒情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情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极少明言“愁”字,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思索空间,感人至深。
愁
为何而愁?
如何写愁?
知识再回首
鉴赏诗词的钥匙:
找词眼,明词情
找意象,悟词意
反复诵读,知人论世
课堂检测:
1.《声声慢》中“ , , ”几句,首用叠句,无一愁字,却极言愁绪,不仅描写了诗人寂寞的心情,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声声慢》中,写词人看到大雁可以自如往返而感慨自己滞流南方不能如愿的句子是:“ , , ”。
4.《声声慢》中“ , , ?”几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菊花当中,只能看着花瓣枯萎凋零,联想自身,不禁黯然神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心中易安
一种阅读,千种联想。学习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你对李清照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用你的文字告诉大家(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