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
1.(2017·曲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 )
A.虾→小鱼→大鱼
B.水→虾→小鱼→大鱼
C.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D.泥巴→虾→小鱼→大鱼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B、水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D、泥巴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因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故选: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2021·云县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不符合题意。
BC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的和岩石圈的上部,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2019·盘龙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
4.(2019·景洪模拟)下列措施中属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捕杀林间的野生动物 B.大量砍伐树木
C.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D.不种树、不采伐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另外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不但保护了各类野生动物,也更好的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5.(2018·开远模拟)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废弃物带离南极,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
A.人迹罕至,没有消费者 B.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C.微生物(分解者)很少 D.废物利用或研究需要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人体的尿液、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必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分解者很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6.(2017·个旧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岩石圈表面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错误;
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
二、填空题
7.(2018·十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
【答案】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故答案为:生物;生态系统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三、双选题
8.(2020·马龙模拟)以下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兔→鹰→细菌 B.大米→虫→鸟
C.草→羊→狼 D.草→昆虫→青蛙→蛇
【答案】C,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大米不是生产者,生产者应该是水稻,B错误。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羊是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狼是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它们四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四、综合题
9.(2021·昆明)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是盘龙江的发源地,也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如图是该保护区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
(1)松毛虫和食虫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者。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松树→ →鹰。
(3)因某种自然原因导致食虫鸟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会 (增加”或“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趋于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保护松花坝水源必须保护好水源区的植被,这体现了生物会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答案】(1)消费
(2)松鼠
(3)增加;自动调节
(4)影响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松树是生产者,松毛虫和食虫鸟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松树,是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松树→松鼠→鹰,松树→松毛虫→蜘蛛→食虫鸟→鹰,松树→松毛虫→食虫鸟→鹰,共3条。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松树→松鼠→鹰。
(3)因某种自然原因导致食虫鸟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缺少天敌,食物来源增加,因此数量会增加,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趋于相对稳定,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
(4)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同时生物要适应环境。保护松花坝水源必须保护好水源区的植被,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1)消费;(2)松鼠;(3)增加;自动调节;(4)影响。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0.(2021·云南)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 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 。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 (填序号)。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非生物;分解者
(2)树→木蚁→啄木鸟
(3)光合
(4)②③④;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合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树→木蚁→啄木鸟。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故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由题图可知: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②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1.(2020·昆明)水稻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动调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稻作文化。稻鱼种养等生态系统的建立,处处彰显着生态智慧。下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 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食虫鸟的关系是 (填捕食或竞争)。
(3)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稻田生态系统 (填强或弱),依据是 。
【答案】(1)分解
(2)4;竞争
(3)强;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成分比稻田生态系统复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水稻属于生产者,蝗虫、青蛙等动物,属于消费者,但是缺少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因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稻螟虫 →食虫鸟→蛇,水稻→稻螟虫 →青蛙→蛇,水稻→蝗虫→食虫鸟→蛇,水稻→蝗虫→青蛙 →蛇。青蛙与食虫鸟的关系是竞争,两者都以稻螟虫为食。(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所以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稻田生态系统强,依据是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成分比稻田生态系统复杂。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2020·云南)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 部分和分解者。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含红狐狸的一条食物链 。
(3)蛇和田鼠的关系是 。
(4)如果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降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该有毒物质的生物有 。
【答案】(1)非生物
(2)3;草→兔→红狐狸
(3)捕食
(4)红狐狸、蛇、野兔、田鼠和绿色植物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草→兔→红狐狸;草→田鼠→红狐狸;草→田鼠→蛇,其中含红狐狸的食物链有:草→兔→红狐狸和草→田鼠→红狐狸。(3)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图中蛇捕食田鼠,因此二者是捕食关系。(4)有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红狐狸或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均含有钙有毒物质,且营养级别越高,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3.(2019·云南)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 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 →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吃虫的鸟;竞争
(3)太阳能(光能)
(4)自动(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草(生产者),兔等(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食草昆虫和兔相互抢夺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4.(2019·昆明)小明周末参加了“美丽滇池,我是行动者”第八届徒步环滇公益活动,被评为“环滇小勇士”,他尝试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绘制成如下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滇池金线 和虾之间的关系是 (填“捕食”或“竞争”)。
(2)绿藻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制造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若绿藻生活的水城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种有毒物质(W)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W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W通过食物链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滇池。
【答案】(1)4;捕食
(2)生产;有机物
(3)灰鹭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螂→鲫鱼→灰鹭;绿藻→鲫鱼→灰鹭;绿藻→虾→灰鹭;绿藻→虾→滇池金线 →灰鹭。滇池金线 以虾为食,因此滇池金线 和虾之间是捕食关系。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藻。绿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灰鹭,因此“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灰鹭。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5.(2018·昆明)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态系统 海洋 热带雨林 其他森林 草地 湿地 农田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 252 2007 302 232 14785 92
(1)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2)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
(3)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4)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收集了两万多种种质资源。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它在保护生物 的多样性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列举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 。
【答案】(1)大于
(2)减弱
(3)自然保护区
(4)基因
(5)①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②保护野生动物;③积极宣传环保的意义,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外出旅游不携带任何新鲜水果和蔬菜入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大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4)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收集了两万多种种质资源。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它在保护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列举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多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存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6.(2018·昆明)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的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 →雀鹰。
(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非生物
(2)喜鹊
(3)农药中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这样就积累在生物体内;雀鹰的营养级别比喜鹊和田鼠高,雀鹰一生会吃掉许多喜鹊和田鼠,这些喜鹊和田鼠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积累在雀鹰体内,结果导致雀鹰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比喜鹊和田鼠的多
(4)食物链
(5)生物圈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三条,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喜鹊→雀鹰。(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雀鹰的营养级最高,所以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雀和田鼠。(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2017·昆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 →鹰.
(2)草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者.
(3)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之一是鹰和鼠之间因存在 (填“捕食”或“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
【答案】(1)鼠
(2)生产
(3)增加;自动调节;捕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鼠→鹰.(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3)鹰以鼠为食,鹰和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鼠的数量增加,鹰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鼠(2)生产(3)增加;自动调节;捕食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8.(2021·云县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 者。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和蛇除捕食关系外,还存在 关系。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分解
(2)4;竞争
(3)猫头鹰
(4)自动(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能够形成4条食物链即:草→鼠→鹰猫头;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猫头鹰和蛇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有共同的食物鼠,还存在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的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4)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9.(2020·盘龙模拟)某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2)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填字母)。其制造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种有毒害物质(Z)的污染,那么一段时间后体内Z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
(4)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A;有机物
(3)E
(4)相对稳定的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箭头由A出发,所以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E生物体内有毒物质Z的含量最多,因为E生物的营养级最高。(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受到破坏,并且难以恢复。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20.(2020·官渡模拟)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乙表示部分生物的数量关系,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除图甲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蚜虫与田鼠的关系是 。
(2)请写出图甲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图乙代表“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的数量关系,则 (填字母)代表青蛙。
(4)若喷洒DDT杀灭蚜虫,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非生物;竞争关系
(2)水稻→田鼠→蛇
(3)B
(4)蛇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水稻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蚜虫与田鼠都吃水稻,因此蚜虫与田鼠的关系是竞争关系。(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甲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水稻→蚜虫→瓢虫→蜘蛛→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蛇。(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若图乙代表“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的数量关系。根据图乙中数量关系,可构成食物链:E→D→C→B→A,则B代表青蛙。(4)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若喷洒DDT杀灭蚜虫,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蛇。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4)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1.(2020·建水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 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 →鹰。
(3)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吃虫的鸟
(3)竞争;鹰
(4)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示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为:草→兔→鹰;草→吃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3)在食物网中,食草昆虫和兔都以草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该食物网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2.(2020·文山模拟)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海域食物简图,请回答:
(1)该食物中,鲨鱼和乌贼的关系是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
(2)写出该食物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在食物链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食物链中,若第三营养级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 kg。
(4)海洋生态系统比池塘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
(5)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海水中污染物增多,导致会导致该海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1)捕食和竞争;大黄鱼、带鱼、鲨鱼
(2)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
(3)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25
(4)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5)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2)该生态系统中有4食物链,分别是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该食物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即为最长的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此食物网中鲨鱼以乌贼为食,鲨鱼和乌贼为捕食关系,图示鲨鱼和乌贼均以带鱼为食,二者又具有竞争关系。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大黄鱼、带鱼、鲨鱼。(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在食物链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食物链中,若第三营养级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1÷20%÷20%=25(kg)。(4)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因此自动调节能力较大,原因是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适应的关系,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海水中污染物增多,导致会导致该海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体现了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能量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大约是10~20%。(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23.(2019·五华模拟)如图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森林生态系统后绘制的部分生物食物关系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面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有 。
(2)图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6;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除面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分别是: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松树→鼠→鹰,松树→鼠→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就是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会导致松毛虫的天敌减少,松毛虫会大量繁殖,短期内数量增多,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4.(2019·盘龙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和B表示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某些部分,① 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写出图中描述这一现象的食物链 。
(2)若为了杀灭害虫而大量喷洒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 ,它通过生理过程[ ]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1)A→蝉→螳螂→黄雀
(2)黄雀
(3)生产者;①;光合;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我们还知道蝉是以植物为食的,即图示中的A,故此食物链应为:A→蝉→螳螂→黄雀。(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害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在此生态系统内黄雀是最高级消费者,故它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是双箭头,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呼吸作用还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即碳-氧的相对平衡。
【分析】识图: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生产者,B-分解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25.(2019·祥云模拟)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蝗虫与田鼠之间的关系是 。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农药污染,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残留量,发现 体内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1)非生物部分
(2)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竞争
(3)猫头鹰
(4)阳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兔和蝗虫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都以农作物为食物来源。
(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所以在该生态系统喷洒杀虫剂,受害最大的是猫头鹰。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6.(2019·景洪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鼠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鼠和鸟的数量会骤增,草的覆盖面积会减少,从而容易造成土壤沙漠化,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非生物部分;竞争关系
(2)草→昆虫→杂食性鸟→鹰;生产者
(3)鹰
(4)自动(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鼠和昆虫同时以草为食,因此二者之间的是竞争关系。(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吃草籽的鸟→鹰、草→鼠→鹰、草→昆虫→杂食性鸟→鹰,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昆虫→杂食性鸟→鹰。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鼠和鸟的数量会骤增,草的覆盖面积会减少,从而容易造成土壤沙漠化,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7.(2018·蒙自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 和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 。
(5)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5;捕食和竞争
(3)光能(或太阳能、阳光都给分)
(4)草
(5)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能够为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生存空间。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鼠→蛇;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③草→食草昆虫→食虫鸟;④草→食虫昆虫→蜘蛛→食虫鸟;⑤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共有5条食物链。鹰吃蜘蛛,存在捕食关系,蜘蛛和青蛙都以食草昆虫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通过物质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太阳能。
(4)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Ⅱ中相对数量由多到少是丙甲乙丁,因此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Ⅰ中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所以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草。
(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8.(2018·官渡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 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积累在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原因是 。
【答案】(1)非生物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捕食和竞争;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积累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并沿食物链逐渐富集。猫头鹰为最高级消费者,其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最多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难以分解,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积累越多,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积累在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9.(2018·曲靖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答案】非生物;分解;多;多;捕食;5;草→鼠→蛇→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①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③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即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本图中有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
④通过③分析可知,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0.(2018·盘龙模拟)森林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绿色植物有高大的灌木、乔木,矮小的蕨类植 物等。昆虫以绿色植物的叶片为食,食虫鸟又以昆虫为食,此外,老鼠以绿色植物的果实为食,蛇捕食老鼠,而猫头鹰既捕食食虫鸟又捕食蛇。回答问题:
(1)根据描述,写出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例:绿色植物 → 昆虫 → 食虫鸟 → 猫头鹰)
(2)在该食物网中,老鼠和蛇的关系是 。
(3)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且重金属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一段时间后,
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答案】(1)
(2)捕食关系
(3)2;生产者
(4)猫头鹰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图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昆虫、食虫鸟、老鼠、蛇、猫头鹰是消费者,它们形成两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老鼠→蛇→猫头鹰。所以构成的食物网为 。
(2)蛇捕食老鼠,所以二者属于捕食关系。
(3)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2条食物链,其中,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则猫头鹰的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31.(2018·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侧,毗邻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这里峰峦起伏、树木苍翠,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是昆明人爬上旅游的胜地。登山路上一路前行,不仅可以俯瞰碧波荡漾的滇池,呼吸清新空气,还可聆听百鸟歌唱,赏山间野花,颇为惬意。西山植被茂密,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据统计,西山所分布的植物共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
(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资料显示,西山属于 生态系统。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资料中提到的裸子植物的有 。
(3)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相比,除子叶的数量不同以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一般具有 。
(4)西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植物不同,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是针叶林,这说明了 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的是 。
【答案】(1)森林
(2)云南松、华山松
(3)胚乳
(4)温度
(5)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种子的结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资料显示,西山植被茂密,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所以西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2)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资料中提到的裸子植物的有云南松、华山松。
(3)竹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所以与双子叶植物相比,除子叶的数量不同以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一般具有胚乳。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西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植物不同,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是针叶林,这说明了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由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的是种。
【分析】(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3)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32.(2018·盘龙模拟)如图是某人造林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3)人造林中影响黄雀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黄雀与蜥蜴之间的关系是 。
(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答案】(1)5
(2)柳树、合欢树
(3)生态因素;竞争
(4)蛇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图中食物链为:①柳树→蝉→螳螂→黄雀→蛇;②柳树→蝉→寄生蜂→黄雀→蛇;③柳树→蝉→寄生蜂→蜥蜴→蛇;④合欢树→蚧壳虫→寄生蜂→黄雀→蛇;⑤合欢树→蚧壳虫→寄生蜂→蜥蜴→蛇,共有5条食物链。
(2)柳树、合欢树都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柳树、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狼;草→鼠→狐;草→昆虫→鼠→狼;草→昆虫→鼠→狐;草→兔→狐;草→兔→狼;桧树→昆虫→鼠→狐;桧树→昆虫→鼠→狼;桧树→兔→狐;桧树→兔→狼,因此该食物网有10条食物链。
(3)人造林中影响黄雀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黄雀与蜥蜴共同以寄生蜂为食,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33.(2018·开远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
(2)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
(4)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
是 。
【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5;草 → 鼠 → 蛇 → 鹰
(3)增加 (或增多)
(4)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本图中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如果大量捕食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鹰由于食物兔和鼠数量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会增加。
(4)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是草。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34.(2017·五华模拟)如表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鱼(甲) 鱼(乙)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C 小球藻 /
D 鱼(乙) 水蚤
E 水蚤 小球藻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小球藻→水蚤→X→鱼(甲)”,X代表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生产者是表中的 .鱼与河蚌等水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若该水体受到有毒物质污染, (填字母)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答案】(1)3;鱼(乙)
(2)小球藻;太阳能(或光能)
(3)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该内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鲇鱼,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小球藻→水蚤→X→鱼(甲)”,X代表鱼(乙).(2)小球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生产者是表中的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鱼与河蚌等水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C小球藻是第一营养级,因此若该水体受到有毒物质污染,C(填字母)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故答案为:(1)3;鱼(乙)(2)小球藻; 太阳能(或光能)(3)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5.(2017·陆良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关系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图中所有的动物属于 .
(2)如果为了杀虫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农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
【答案】(1)植物;消费者
(2)猫头鹰
(3)植物
(4)生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该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植物,图中所有的动物属于消费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为了杀虫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农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图中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植物;消费者(2)猫头鹰(3)植物(4)生态平衡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6.(2017·个旧模拟)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 .
【答案】(1)非生物成分
(2)5;捕食、竞争
(3)太阳能
(4)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图中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蛙吃蜘蛛属于捕食关系,青蛙和蜘蛛都吃食草昆虫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竞争.(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4)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Ⅱ中数量最多的是丙.图Ⅰ中草是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因此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草.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2)5;捕食、竞争(3)太阳能(4)草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 / 1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
1.(2017·曲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 )
A.虾→小鱼→大鱼
B.水→虾→小鱼→大鱼
C.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D.泥巴→虾→小鱼→大鱼
2.(2021·云县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3.(2019·盘龙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4.(2019·景洪模拟)下列措施中属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捕杀林间的野生动物 B.大量砍伐树木
C.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D.不种树、不采伐
5.(2018·开远模拟)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废弃物带离南极,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
A.人迹罕至,没有消费者 B.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C.微生物(分解者)很少 D.废物利用或研究需要
6.(2017·个旧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岩石圈表面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填空题
7.(2018·十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
三、双选题
8.(2020·马龙模拟)以下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兔→鹰→细菌 B.大米→虫→鸟
C.草→羊→狼 D.草→昆虫→青蛙→蛇
四、综合题
9.(2021·昆明)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是盘龙江的发源地,也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如图是该保护区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
(1)松毛虫和食虫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者。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松树→ →鹰。
(3)因某种自然原因导致食虫鸟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会 (增加”或“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趋于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保护松花坝水源必须保护好水源区的植被,这体现了生物会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10.(2021·云南)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 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 。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 (填序号)。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 (答出一条即可)。
11.(2020·昆明)水稻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动调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稻作文化。稻鱼种养等生态系统的建立,处处彰显着生态智慧。下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 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食虫鸟的关系是 (填捕食或竞争)。
(3)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稻田生态系统 (填强或弱),依据是 。
12.(2020·云南)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 部分和分解者。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含红狐狸的一条食物链 。
(3)蛇和田鼠的关系是 。
(4)如果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降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该有毒物质的生物有 。
13.(2019·云南)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 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 →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4.(2019·昆明)小明周末参加了“美丽滇池,我是行动者”第八届徒步环滇公益活动,被评为“环滇小勇士”,他尝试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绘制成如下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滇池金线 和虾之间的关系是 (填“捕食”或“竞争”)。
(2)绿藻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制造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若绿藻生活的水城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种有毒物质(W)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W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W通过食物链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滇池。
15.(2018·昆明)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态系统 海洋 热带雨林 其他森林 草地 湿地 农田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 252 2007 302 232 14785 92
(1)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2)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
(3)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4)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收集了两万多种种质资源。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它在保护生物 的多样性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列举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 。
16.(2018·昆明)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的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 →雀鹰。
(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2017·昆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 →鹰.
(2)草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者.
(3)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之一是鹰和鼠之间因存在 (填“捕食”或“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
18.(2021·云县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 者。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和蛇除捕食关系外,还存在 关系。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19.(2020·盘龙模拟)某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2)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填字母)。其制造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种有毒害物质(Z)的污染,那么一段时间后体内Z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
(4)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2020·官渡模拟)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乙表示部分生物的数量关系,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除图甲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蚜虫与田鼠的关系是 。
(2)请写出图甲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图乙代表“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的数量关系,则 (填字母)代表青蛙。
(4)若喷洒DDT杀灭蚜虫,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 。
21.(2020·建水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 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 →鹰。
(3)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2.(2020·文山模拟)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海域食物简图,请回答:
(1)该食物中,鲨鱼和乌贼的关系是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
(2)写出该食物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在食物链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食物链中,若第三营养级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 kg。
(4)海洋生态系统比池塘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
(5)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海水中污染物增多,导致会导致该海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3.(2019·五华模拟)如图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森林生态系统后绘制的部分生物食物关系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面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有 。
(2)图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24.(2019·盘龙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和B表示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某些部分,① 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写出图中描述这一现象的食物链 。
(2)若为了杀灭害虫而大量喷洒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 ,它通过生理过程[ ]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5.(2019·祥云模拟)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蝗虫与田鼠之间的关系是 。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农药污染,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残留量,发现 体内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6.(2019·景洪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鼠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鼠和鸟的数量会骤增,草的覆盖面积会减少,从而容易造成土壤沙漠化,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的 能力是有限的。
27.(2018·蒙自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 和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 。
(5)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8.(2018·官渡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 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积累在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原因是 。
29.(2018·曲靖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30.(2018·盘龙模拟)森林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绿色植物有高大的灌木、乔木,矮小的蕨类植 物等。昆虫以绿色植物的叶片为食,食虫鸟又以昆虫为食,此外,老鼠以绿色植物的果实为食,蛇捕食老鼠,而猫头鹰既捕食食虫鸟又捕食蛇。回答问题:
(1)根据描述,写出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例:绿色植物 → 昆虫 → 食虫鸟 → 猫头鹰)
(2)在该食物网中,老鼠和蛇的关系是 。
(3)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且重金属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一段时间后,
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1.(2018·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侧,毗邻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这里峰峦起伏、树木苍翠,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是昆明人爬上旅游的胜地。登山路上一路前行,不仅可以俯瞰碧波荡漾的滇池,呼吸清新空气,还可聆听百鸟歌唱,赏山间野花,颇为惬意。西山植被茂密,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据统计,西山所分布的植物共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
(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资料显示,西山属于 生态系统。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资料中提到的裸子植物的有 。
(3)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相比,除子叶的数量不同以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一般具有 。
(4)西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植物不同,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是针叶林,这说明了 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的是 。
32.(2018·盘龙模拟)如图是某人造林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3)人造林中影响黄雀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黄雀与蜥蜴之间的关系是 。
(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3.(2018·开远模拟)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
(2)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
(4)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
是 。
34.(2017·五华模拟)如表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鱼(甲) 鱼(乙)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C 小球藻 /
D 鱼(乙) 水蚤
E 水蚤 小球藻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小球藻→水蚤→X→鱼(甲)”,X代表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生产者是表中的 .鱼与河蚌等水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若该水体受到有毒物质污染, (填字母)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35.(2017·陆良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关系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图中所有的动物属于 .
(2)如果为了杀虫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农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
36.(2017·个旧模拟)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B、水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D、泥巴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因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故选: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不符合题意。
BC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的和岩石圈的上部,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另外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不但保护了各类野生动物,也更好的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人体的尿液、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必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分解者很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错误;
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
7.【答案】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故答案为:生物;生态系统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8.【答案】C,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大米不是生产者,生产者应该是水稻,B错误。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羊是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狼是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它们四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9.【答案】(1)消费
(2)松鼠
(3)增加;自动调节
(4)影响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松树是生产者,松毛虫和食虫鸟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松树,是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松树→松鼠→鹰,松树→松毛虫→蜘蛛→食虫鸟→鹰,松树→松毛虫→食虫鸟→鹰,共3条。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松树→松鼠→鹰。
(3)因某种自然原因导致食虫鸟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缺少天敌,食物来源增加,因此数量会增加,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趋于相对稳定,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
(4)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同时生物要适应环境。保护松花坝水源必须保护好水源区的植被,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1)消费;(2)松鼠;(3)增加;自动调节;(4)影响。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0.【答案】(1)非生物;分解者
(2)树→木蚁→啄木鸟
(3)光合
(4)②③④;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合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树→木蚁→啄木鸟。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故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由题图可知: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②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1.【答案】(1)分解
(2)4;竞争
(3)强;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成分比稻田生态系统复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水稻属于生产者,蝗虫、青蛙等动物,属于消费者,但是缺少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因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稻螟虫 →食虫鸟→蛇,水稻→稻螟虫 →青蛙→蛇,水稻→蝗虫→食虫鸟→蛇,水稻→蝗虫→青蛙 →蛇。青蛙与食虫鸟的关系是竞争,两者都以稻螟虫为食。(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所以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稻田生态系统强,依据是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成分比稻田生态系统复杂。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答案】(1)非生物
(2)3;草→兔→红狐狸
(3)捕食
(4)红狐狸、蛇、野兔、田鼠和绿色植物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草→兔→红狐狸;草→田鼠→红狐狸;草→田鼠→蛇,其中含红狐狸的食物链有:草→兔→红狐狸和草→田鼠→红狐狸。(3)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图中蛇捕食田鼠,因此二者是捕食关系。(4)有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红狐狸或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均含有钙有毒物质,且营养级别越高,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3.【答案】(1)分解者
(2)吃虫的鸟;竞争
(3)太阳能(光能)
(4)自动(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草(生产者),兔等(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食草昆虫和兔相互抢夺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4.【答案】(1)4;捕食
(2)生产;有机物
(3)灰鹭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螂→鲫鱼→灰鹭;绿藻→鲫鱼→灰鹭;绿藻→虾→灰鹭;绿藻→虾→滇池金线 →灰鹭。滇池金线 以虾为食,因此滇池金线 和虾之间是捕食关系。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藻。绿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灰鹭,因此“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灰鹭。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5.【答案】(1)大于
(2)减弱
(3)自然保护区
(4)基因
(5)①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②保护野生动物;③积极宣传环保的意义,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外出旅游不携带任何新鲜水果和蔬菜入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大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4)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收集了两万多种种质资源。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它在保护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列举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多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存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6.【答案】(1)非生物
(2)喜鹊
(3)农药中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这样就积累在生物体内;雀鹰的营养级别比喜鹊和田鼠高,雀鹰一生会吃掉许多喜鹊和田鼠,这些喜鹊和田鼠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积累在雀鹰体内,结果导致雀鹰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比喜鹊和田鼠的多
(4)食物链
(5)生物圈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三条,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喜鹊→雀鹰。(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雀鹰的营养级最高,所以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雀和田鼠。(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答案】(1)鼠
(2)生产
(3)增加;自动调节;捕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鼠→鹰.(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3)鹰以鼠为食,鹰和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鼠的数量增加,鹰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鼠(2)生产(3)增加;自动调节;捕食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8.【答案】(1)分解
(2)4;竞争
(3)猫头鹰
(4)自动(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能够形成4条食物链即:草→鼠→鹰猫头;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猫头鹰和蛇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有共同的食物鼠,还存在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的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4)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9.【答案】(1)分解者
(2)A;有机物
(3)E
(4)相对稳定的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箭头由A出发,所以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E生物体内有毒物质Z的含量最多,因为E生物的营养级最高。(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受到破坏,并且难以恢复。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20.【答案】(1)非生物;竞争关系
(2)水稻→田鼠→蛇
(3)B
(4)蛇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水稻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蚜虫与田鼠都吃水稻,因此蚜虫与田鼠的关系是竞争关系。(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甲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水稻→蚜虫→瓢虫→蜘蛛→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蛇。(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若图乙代表“水稻→蚜虫→蜘蛛→青蛙→蛇”的数量关系。根据图乙中数量关系,可构成食物链:E→D→C→B→A,则B代表青蛙。(4)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若喷洒DDT杀灭蚜虫,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蛇。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4)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1.【答案】(1)分解者
(2)吃虫的鸟
(3)竞争;鹰
(4)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示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为:草→兔→鹰;草→吃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3)在食物网中,食草昆虫和兔都以草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该食物网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2.【答案】(1)捕食和竞争;大黄鱼、带鱼、鲨鱼
(2)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
(3)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25
(4)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5)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2)该生态系统中有4食物链,分别是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该食物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即为最长的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此食物网中鲨鱼以乌贼为食,鲨鱼和乌贼为捕食关系,图示鲨鱼和乌贼均以带鱼为食,二者又具有竞争关系。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大黄鱼、带鱼、鲨鱼。(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在食物链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食物链中,若第三营养级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1÷20%÷20%=25(kg)。(4)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因此自动调节能力较大,原因是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适应的关系,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海水中污染物增多,导致会导致该海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体现了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能量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大约是10~20%。(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23.【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6;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除面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分别是: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松树→鼠→鹰,松树→鼠→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就是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会导致松毛虫的天敌减少,松毛虫会大量繁殖,短期内数量增多,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4.【答案】(1)A→蝉→螳螂→黄雀
(2)黄雀
(3)生产者;①;光合;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我们还知道蝉是以植物为食的,即图示中的A,故此食物链应为:A→蝉→螳螂→黄雀。(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害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在此生态系统内黄雀是最高级消费者,故它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是双箭头,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呼吸作用还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即碳-氧的相对平衡。
【分析】识图: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生产者,B-分解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25.【答案】(1)非生物部分
(2)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竞争
(3)猫头鹰
(4)阳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兔和蝗虫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都以农作物为食物来源。
(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所以在该生态系统喷洒杀虫剂,受害最大的是猫头鹰。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6.【答案】(1)非生物部分;竞争关系
(2)草→昆虫→杂食性鸟→鹰;生产者
(3)鹰
(4)自动(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鼠和昆虫同时以草为食,因此二者之间的是竞争关系。(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吃草籽的鸟→鹰、草→鼠→鹰、草→昆虫→杂食性鸟→鹰,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昆虫→杂食性鸟→鹰。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鼠和鸟的数量会骤增,草的覆盖面积会减少,从而容易造成土壤沙漠化,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7.【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5;捕食和竞争
(3)光能(或太阳能、阳光都给分)
(4)草
(5)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能够为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生存空间。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鼠→蛇;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③草→食草昆虫→食虫鸟;④草→食虫昆虫→蜘蛛→食虫鸟;⑤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共有5条食物链。鹰吃蜘蛛,存在捕食关系,蜘蛛和青蛙都以食草昆虫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通过物质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太阳能。
(4)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Ⅱ中相对数量由多到少是丙甲乙丁,因此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Ⅰ中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所以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草。
(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8.【答案】(1)非生物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捕食和竞争;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积累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并沿食物链逐渐富集。猫头鹰为最高级消费者,其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最多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难以分解,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积累越多,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积累在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9.【答案】非生物;分解;多;多;捕食;5;草→鼠→蛇→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①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③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即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本图中有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
④通过③分析可知,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0.【答案】(1)
(2)捕食关系
(3)2;生产者
(4)猫头鹰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图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昆虫、食虫鸟、老鼠、蛇、猫头鹰是消费者,它们形成两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老鼠→蛇→猫头鹰。所以构成的食物网为 。
(2)蛇捕食老鼠,所以二者属于捕食关系。
(3)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2条食物链,其中,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则猫头鹰的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31.【答案】(1)森林
(2)云南松、华山松
(3)胚乳
(4)温度
(5)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种子的结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资料显示,西山植被茂密,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所以西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2)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资料中提到的裸子植物的有云南松、华山松。
(3)竹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所以与双子叶植物相比,除子叶的数量不同以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一般具有胚乳。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西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植物不同,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是针叶林,这说明了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由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的是种。
【分析】(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3)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32.【答案】(1)5
(2)柳树、合欢树
(3)生态因素;竞争
(4)蛇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图中食物链为:①柳树→蝉→螳螂→黄雀→蛇;②柳树→蝉→寄生蜂→黄雀→蛇;③柳树→蝉→寄生蜂→蜥蜴→蛇;④合欢树→蚧壳虫→寄生蜂→黄雀→蛇;⑤合欢树→蚧壳虫→寄生蜂→蜥蜴→蛇,共有5条食物链。
(2)柳树、合欢树都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柳树、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狼;草→鼠→狐;草→昆虫→鼠→狼;草→昆虫→鼠→狐;草→兔→狐;草→兔→狼;桧树→昆虫→鼠→狐;桧树→昆虫→鼠→狼;桧树→兔→狐;桧树→兔→狼,因此该食物网有10条食物链。
(3)人造林中影响黄雀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黄雀与蜥蜴共同以寄生蜂为食,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33.【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5;草 → 鼠 → 蛇 → 鹰
(3)增加 (或增多)
(4)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本图中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如果大量捕食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鹰由于食物兔和鼠数量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会增加。
(4)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生物是草。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34.【答案】(1)3;鱼(乙)
(2)小球藻;太阳能(或光能)
(3)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该内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鲇鱼,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小球藻→水蚤→X→鱼(甲)”,X代表鱼(乙).(2)小球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生产者是表中的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鱼与河蚌等水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C小球藻是第一营养级,因此若该水体受到有毒物质污染,C(填字母)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故答案为:(1)3;鱼(乙)(2)小球藻; 太阳能(或光能)(3)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5.【答案】(1)植物;消费者
(2)猫头鹰
(3)植物
(4)生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该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植物,图中所有的动物属于消费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为了杀虫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农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图中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植物;消费者(2)猫头鹰(3)植物(4)生态平衡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6.【答案】(1)非生物成分
(2)5;捕食、竞争
(3)太阳能
(4)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图中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蛙吃蜘蛛属于捕食关系,青蛙和蜘蛛都吃食草昆虫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竞争.(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4)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Ⅱ中数量最多的是丙.图Ⅰ中草是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因此若图Ⅱ表示图Ⅰ中一条完整食物链的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则丙代表的生物是草.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2)5;捕食、竞争(3)太阳能(4)草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