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重吸收,这一过程发生在( )
A.② B.③ C.④ D.⑤
2.(2021·云南)下列不具有排泄作用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肺 C.皮肤 D.肛门
3.(2020·昆明)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的作用是( )
A.过滤 B.重吸收 C.运输 D.分泌
4.(2020·昆明)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如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中表示肾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0·云南)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膀胱的贮存作用
6.(2019·云南)人体泌尿系统中有重(重新)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输尿管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小囊
7.(2019·昆明)有关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定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D.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8.(2018·昆明)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下表是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液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成分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
血浆 0.1 0.03 0.72 7.5
尿液 0 1.8 1.1 0.1
A.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B.尿液中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一定是因为肾小球有炎症
9.(2017·曲靖)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 )
A.肛门 B.肺 C.皮肤 D.肾脏
10.(2017·昆明)下列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肛门 C.输尿管 D.膀胱
11.(2017·云南)与血浆相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 )
A.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B.葡萄糖和水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12.(2021·云县模拟)健康人体内原尿和血浆的最大区别是( )
A.原尿中不含有尿素
B.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原尿中不含有无机盐
D.原尿中不含有葡萄糖
13.(2020·官渡模拟)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浓度上升。该物质最可能是( )
A.大分子蛋白质 B.氧气
C.葡萄糖 D.尿素
14.(2020·建水模拟)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15.(2019·祥云模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囊 D.输尿管
16.(2019·景洪模拟)下列人体器官中,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皮肤 B.小肠 C.肝脏 D.胃
二、综合题
17.(2019·云南)“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 ,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达到心脏的腔的是 。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除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18.(2017·曲靖)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单位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 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样品B是从[③] 中提取的液体.
(2)样品C是从[⑥] 中提取的液体,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 .
(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为1.5升,这跟肾小管的 作用有关.
(4)[④]与[①]中的血液成分比较,[④]中蛋白质浓度明显 (填“升高”或“降低”).
(5)“B超”检查需“憋尿”,能“憋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到 的控制.
19.(2020·盘龙模拟)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表示血液中的物质,D表示某种器官,a、b表示血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D后最终被分解为物质C,物质C是 ,将蛋白质分解成为物质C的过程叫做 。
(2)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这些变化后的血液最先进入心脏的 里。
(3)当血液流过心脏时,都是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是因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若物质C经血液运送至乙细胞中,则须经过 次心脏。
(4)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就形成了尿液。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经呼吸系统由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直肠内的食物残渣叫做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3.【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4.【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5.【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8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6.【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7.【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C符合题意;
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的缘故,如果肾脏完好,尿液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8.【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的缘故,A不符合题意;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B符合题意;
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部分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的蛋白质透过去了,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9.【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选项B肛门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
故选: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11.【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知道: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故选:D.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三者的成分如表: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
葡萄糖 0.10 0.10 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从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12.【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和血浆的最大区别是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3.【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管末端液体叫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浓度升高的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14.【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15.【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答案为:B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16.【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小肠是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 肝脏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 ; 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17.【答案】(1)葡萄糖;右心房
(2)动脉;一
(3)能量
(4)降低
(5)神经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因此人体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右心房。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由肺部毛细血管出发: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一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4)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尿素等代谢废物形成④尿液排除体外。
(5)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所以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分析】图中①是葡萄糖,②是氧气,③是二氧化碳,④是尿素.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8.【答案】(1)③
(2)肾小管;尿素
(3)重吸收
(4)升高
(5)大脑皮层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原尿.取自③肾小囊腔.(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C是尿液.取自⑥肾小管.(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像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④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5)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故答案为:(1)③;(2)肾小管;尿素;(3)重吸收;(4)升高;(5)大脑皮层
【分析】(1)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微量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从表格中看出: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
19.【答案】(1)氨基酸;消化
(2)动脉血;左心房
(3)房室瓣;2
(4)减少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中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D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物质是C氨基酸。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因此将蛋白质分解成为物质C氨基酸的过程叫做消化。(2)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内,二氧化碳由血液内扩散到肺泡中,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其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完成气体交换后,再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综上分析可知,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动脉血,这些变化后的血液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里。(3)正常情况下,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C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乙组织细胞。可见,C物质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乙组织细胞处。(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时,只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由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
【分析】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氨基酸,D表示小肠;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甲表示红细胞,乙表示组织细胞,据此解答。
1 / 1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重吸收,这一过程发生在(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就形成了尿液。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2021·云南)下列不具有排泄作用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肺 C.皮肤 D.肛门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经呼吸系统由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直肠内的食物残渣叫做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3.(2020·昆明)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的作用是( )
A.过滤 B.重吸收 C.运输 D.分泌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4.(2020·昆明)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如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中表示肾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5.(2020·云南)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而每天的排尿量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膀胱的贮存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8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6.(2019·云南)人体泌尿系统中有重(重新)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输尿管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小囊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7.(2019·昆明)有关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定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D.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C符合题意;
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的缘故,如果肾脏完好,尿液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8.(2018·昆明)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下表是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液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成分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
血浆 0.1 0.03 0.72 7.5
尿液 0 1.8 1.1 0.1
A.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B.尿液中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一定是因为肾小球有炎症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的缘故,A不符合题意;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B符合题意;
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部分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的蛋白质透过去了,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9.(2017·曲靖)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 )
A.肛门 B.肺 C.皮肤 D.肾脏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10.(2017·昆明)下列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肛门 C.输尿管 D.膀胱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选项B肛门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
故选: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11.(2017·云南)与血浆相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 )
A.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B.葡萄糖和水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知道: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故选:D.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三者的成分如表: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
葡萄糖 0.10 0.10 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从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12.(2021·云县模拟)健康人体内原尿和血浆的最大区别是( )
A.原尿中不含有尿素
B.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原尿中不含有无机盐
D.原尿中不含有葡萄糖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和血浆的最大区别是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3.(2020·官渡模拟)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浓度上升。该物质最可能是( )
A.大分子蛋白质 B.氧气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管末端液体叫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浓度升高的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14.(2020·建水模拟)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15.(2019·祥云模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囊 D.输尿管
【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答案为:B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16.(2019·景洪模拟)下列人体器官中,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皮肤 B.小肠 C.肝脏 D.胃
【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小肠是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 肝脏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 ; 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二、综合题
17.(2019·云南)“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 ,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达到心脏的腔的是 。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除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答案】(1)葡萄糖;右心房
(2)动脉;一
(3)能量
(4)降低
(5)神经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因此人体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右心房。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由肺部毛细血管出发: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一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4)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尿素等代谢废物形成④尿液排除体外。
(5)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所以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分析】图中①是葡萄糖,②是氧气,③是二氧化碳,④是尿素.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8.(2017·曲靖)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单位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 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样品B是从[③] 中提取的液体.
(2)样品C是从[⑥] 中提取的液体,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 .
(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为1.5升,这跟肾小管的 作用有关.
(4)[④]与[①]中的血液成分比较,[④]中蛋白质浓度明显 (填“升高”或“降低”).
(5)“B超”检查需“憋尿”,能“憋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到 的控制.
【答案】(1)③
(2)肾小管;尿素
(3)重吸收
(4)升高
(5)大脑皮层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原尿.取自③肾小囊腔.(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C是尿液.取自⑥肾小管.(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像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④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5)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故答案为:(1)③;(2)肾小管;尿素;(3)重吸收;(4)升高;(5)大脑皮层
【分析】(1)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微量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从表格中看出: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
19.(2020·盘龙模拟)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表示血液中的物质,D表示某种器官,a、b表示血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D后最终被分解为物质C,物质C是 ,将蛋白质分解成为物质C的过程叫做 。
(2)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这些变化后的血液最先进入心脏的 里。
(3)当血液流过心脏时,都是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是因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若物质C经血液运送至乙细胞中,则须经过 次心脏。
(4)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答案】(1)氨基酸;消化
(2)动脉血;左心房
(3)房室瓣;2
(4)减少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中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D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物质是C氨基酸。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因此将蛋白质分解成为物质C氨基酸的过程叫做消化。(2)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内,二氧化碳由血液内扩散到肺泡中,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其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完成气体交换后,再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综上分析可知,血液流经肺泡时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动脉血,这些变化后的血液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里。(3)正常情况下,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C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乙组织细胞。可见,C物质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乙组织细胞处。(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时,只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由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
【分析】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氨基酸,D表示小肠;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甲表示红细胞,乙表示组织细胞,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