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脊椎动物①)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翡翠龙蜥,没有的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2021·云南)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涡虫 B.蜗牛 C.螃蟹 D.野兔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螃蟹属于节肢动物,它们都是无脊椎动物;野兔属于哺乳类,是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2021·云南)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用肺呼吸 D.有脊柱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既包含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也包含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A不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B不符合题意。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4.(2020·云南)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体表是否被毛 B.是否用鳃呼吸
C.体温是否恒定 D.体内有无脊柱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5.(2019·昆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A.长臂猿 B.扬子鳄 C.蟾蜍 D.家鸽
【答案】B
【知识点】爬行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
【解析】【解答】A、长臂猿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
C、蟾蜍属于两栖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家鸽属于鸟类,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其中白鲟、中华鲟生活在长江流域,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金丝猴、大熊猫、白鳍豚、藏羚羊都是胎生哺乳,都属于哺乳动物.朱鹮、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扬子鳄、大鲵属于爬行动物.扬子鳄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6.(2018·昆明)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胎生、哺乳 B.体表被毛 C.用肺呼吸 D.有脊柱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故答案为:D
【分析】脊椎动物是指有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数量较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7.(2017·云南)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C.爬行动物体表被毛
D.鸟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有鳞片,能分泌黏液,用鳃呼吸,A正确;
B、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B错误;
C、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C错误;
D、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A
【分析】(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2)爬行类和鸟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4)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8.(2017·昆明)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幼体生活在水中
C.终生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解: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外受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体外发育,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所以ACD的说法都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9.(2017·曲靖)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其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鳃丝 D.鳞片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当鳃的气体的交换量(既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水中氧气)降低到不能维持最低生命活动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故选:B
【分析】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鱼鳃包括鳃耙、鳃丝、鳃弓三部分.其中鳃丝是鳃的主要部分,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10.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青蛙和蛇都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D.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青蛙和蛇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正确;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用鳃呼吸,C错误;
D、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据此解答.
11.(2018·盘龙模拟)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原因不包括( )
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能在水中游泳 D.用肺呼吸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B不符合题意;
C、能在水中游泳不是爬行动物的特征,C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2018·昭阳模拟)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鱼类特有的主要特征是( )
A.终生生活在水中 B.用鳃呼吸
C.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用鳍游泳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而鱼类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不是鱼类的主要特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鱼类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二、综合题
13.(2020·盘龙模拟)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国华南某地区现有苔藓植物约24种,蕨类植物约26种,种子植物约107科;动物中鸟类约154种、爬行类约12种,其他动物有39种。
资料二:云南某区域内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6种,二级保护鸟类有8种。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图中[②]所表示的动物类群是 。图中的这五类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较为复杂、高等,明显的区别是体内具有 。
(3)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有一种鸟每年深秋季节都会迁徙到该地区越冬,冬天结束后又回到北方繁衍生息。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此种鸟的行为属于 行为。结合资料二,你认为要保护好鸟类资源,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生物种类
(2)哺乳类;脊柱
(3)先天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生物类群②哺乳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中的这五类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较为复杂、高等,明显的区别是体内具有脊柱。(3)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图为脊椎动物进化示意图,图中:①两栖类;②哺乳类。据此解答。
14.(2019·祥云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国南海三沙市水质优良,种类繁多的珊瑚虫在这里生长、繁衍,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大片珊瑚礁。珊期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美丽的珊瑚礁、多种鱼、虾、贝、海藻等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美丽的水下景观。
资料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中国分布有24种,我国海南省的东寡港就有19种,红树林里天然食物丰富,是鱼、虾、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等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
(1)资料二中“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海南省的东寨港就有19种”这句话体现了 的多样性。
(2)若将鱼、虾、贝、珊瑚虫分成两类,其依据是体内有无 。水生动物“鱼和虾”的呼吸器官是 。
(3)红树林是候鸟等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产生)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答案】(1)基因(遗传)
(2)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鳃
(3)先天性
(4)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因此,资料二中“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海南省的东寨港就有19种”这句话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2)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将鱼、虾、贝、珊瑚虫分成两类,鱼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虾、贝、珊瑚虫不具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虾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所以水生动物“鱼和虾”的呼吸器官是鳃。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有的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先天性行为;有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属于学习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很多,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15.(2018·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多保护一个物种,就是为人类多留一份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份贡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1)资料一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2)D属于 动物,特点是: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 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资料二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B;D、E
(2)爬行;肺
(3)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资料一中,B向日葵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D蜥蜴和E家兔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D 属于爬行动物,特点是: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1)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 1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脊椎动物①)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翡翠龙蜥,没有的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2021·云南)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涡虫 B.蜗牛 C.螃蟹 D.野兔
3.(2021·云南)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用肺呼吸 D.有脊柱
4.(2020·云南)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体表是否被毛 B.是否用鳃呼吸
C.体温是否恒定 D.体内有无脊柱
5.(2019·昆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A.长臂猿 B.扬子鳄 C.蟾蜍 D.家鸽
6.(2018·昆明)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胎生、哺乳 B.体表被毛 C.用肺呼吸 D.有脊柱
7.(2017·云南)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C.爬行动物体表被毛
D.鸟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8.(2017·昆明)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幼体生活在水中
C.终生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9.(2017·曲靖)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其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鳃丝 D.鳞片
10.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青蛙和蛇都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D.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11.(2018·盘龙模拟)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原因不包括( )
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能在水中游泳 D.用肺呼吸
12.(2018·昭阳模拟)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鱼类特有的主要特征是( )
A.终生生活在水中 B.用鳃呼吸
C.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用鳍游泳
二、综合题
13.(2020·盘龙模拟)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国华南某地区现有苔藓植物约24种,蕨类植物约26种,种子植物约107科;动物中鸟类约154种、爬行类约12种,其他动物有39种。
资料二:云南某区域内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6种,二级保护鸟类有8种。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图中[②]所表示的动物类群是 。图中的这五类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较为复杂、高等,明显的区别是体内具有 。
(3)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有一种鸟每年深秋季节都会迁徙到该地区越冬,冬天结束后又回到北方繁衍生息。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此种鸟的行为属于 行为。结合资料二,你认为要保护好鸟类资源,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14.(2019·祥云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国南海三沙市水质优良,种类繁多的珊瑚虫在这里生长、繁衍,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大片珊瑚礁。珊期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美丽的珊瑚礁、多种鱼、虾、贝、海藻等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美丽的水下景观。
资料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中国分布有24种,我国海南省的东寡港就有19种,红树林里天然食物丰富,是鱼、虾、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等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
(1)资料二中“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海南省的东寨港就有19种”这句话体现了 的多样性。
(2)若将鱼、虾、贝、珊瑚虫分成两类,其依据是体内有无 。水生动物“鱼和虾”的呼吸器官是 。
(3)红树林是候鸟等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产生)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15.(2018·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多保护一个物种,就是为人类多留一份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份贡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1)资料一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2)D属于 动物,特点是: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 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资料二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螃蟹属于节肢动物,它们都是无脊椎动物;野兔属于哺乳类,是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既包含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也包含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A不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B不符合题意。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4.【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5.【答案】B
【知识点】爬行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
【解析】【解答】A、长臂猿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
C、蟾蜍属于两栖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家鸽属于鸟类,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其中白鲟、中华鲟生活在长江流域,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金丝猴、大熊猫、白鳍豚、藏羚羊都是胎生哺乳,都属于哺乳动物.朱鹮、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扬子鳄、大鲵属于爬行动物.扬子鳄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6.【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故答案为:D
【分析】脊椎动物是指有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数量较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7.【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有鳞片,能分泌黏液,用鳃呼吸,A正确;
B、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B错误;
C、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C错误;
D、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A
【分析】(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2)爬行类和鸟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4)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8.【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解: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外受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体外发育,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所以ACD的说法都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9.【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当鳃的气体的交换量(既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水中氧气)降低到不能维持最低生命活动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故选:B
【分析】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鱼鳃包括鳃耙、鳃丝、鳃弓三部分.其中鳃丝是鳃的主要部分,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10.【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青蛙和蛇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正确;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用鳃呼吸,C错误;
D、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据此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B不符合题意;
C、能在水中游泳不是爬行动物的特征,C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而鱼类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不是鱼类的主要特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鱼类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13.【答案】(1)生物种类
(2)哺乳类;脊柱
(3)先天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生物类群②哺乳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中的这五类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较为复杂、高等,明显的区别是体内具有脊柱。(3)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图为脊椎动物进化示意图,图中:①两栖类;②哺乳类。据此解答。
14.【答案】(1)基因(遗传)
(2)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鳃
(3)先天性
(4)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因此,资料二中“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海南省的东寨港就有19种”这句话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2)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将鱼、虾、贝、珊瑚虫分成两类,鱼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虾、贝、珊瑚虫不具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虾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所以水生动物“鱼和虾”的呼吸器官是鳃。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有的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先天性行为;有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属于学习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很多,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15.【答案】(1)B;D、E
(2)爬行;肺
(3)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资料一中,B向日葵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D蜥蜴和E家兔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D 属于爬行动物,特点是: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1)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