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人体的呼吸)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体育科目考试中,同学们测肺活量,深呼气时( )
A.膈顶部上升,肺收缩 B.膈顶部上升,肺扩张
C.膈顶部下降,肺收缩 D.膈顶部下降,肺扩张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2.(2021·昆明)戴口罩可减少尘埃的吸入。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没有经过( )
A.鼻 B.咽 C.支气管 D.食道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要经过:鼻腔、咽、气管、支气管;食道是组成消化道的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2021·云南)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符合题意。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021·云南)吸气时,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B.胸廓扩大
C.膈顶部下降 D.肺内气压增大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5.(2020·昆明)呼吸系统中,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鼻 B.咽 C.肺泡 D.气管
【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鼻、咽、气管属于呼吸道,呼吸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6.(2020·云南)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可见人体在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必须经过的是咽。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7.(2019·云南)下列器官中,组成人体呼吸道的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B、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符合题意,
ACD、口腔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8.(2019·云南)比较人体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确的是( )
A.人体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
B.人体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C.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D.都需要吸入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体和绿色植物都需要吸入氧气,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9.(2019·昆明)属于呼吸系统且能产生痰的器官是( )
A.鼻 B.食道 C.气管 D.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能黏附灰尘细菌真菌等异物,黏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同时也属于呼吸系统。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10.(2018·昆明)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不能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作用,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同时还能使人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注意呼吸卫生,会惠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11.(2017·云南)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
故选: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12.(2017·昆明)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鼻毛 B.鼻黏膜
C.会厌软骨 D.气管黏膜上的纤毛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而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与吸入的空气清洁无直接关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13.(2017·曲靖)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食不言”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吃饭时飞沫四贱,不卫生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有说有笑影响进食 D.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可见B正确.
故选: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有器官;据此解答.
14.(2021·云县模拟)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支气管、气管 D.肺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5.(2020·官渡模拟)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应处于呼气状态 B.①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②的顶部上升 D.肋间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D
【知识点】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A错误。
B.图中吸气时,①肺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错误。
C.图中吸气时,②膈的顶部下降,C错误。
D.图中肋间肌应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如图模拟膈肌的示意图,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①表示肺,②是膈肌。
16.(2020·官渡模拟)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还会传播疾病。痰产生的部位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故答案为:D。
【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17.(2020·建水模拟)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不包括(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BC不符合题意;呼吸道没有增加氧气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分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18.(2020·马龙模拟)呼气时,下列结构中气体压力最大的是( )
A.鼻 B.气管 C.支气管 D.肺泡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气体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呼气时,气体排出的途径是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可见呼气时,肺泡内气压最高。
故答案为:D。
【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19.(2020·马龙模拟)呼吸道感染时常有大量的痰,其形成部位是( )
A.咽 B.喉
C.气管或支气管 D.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0.(2019·盘龙模拟)人体吸气时,与空气进入肺内无关的是( )
A.肋间肌收缩 B.膈顶部下降
C.胸廓容积增大 D.肺内气压升高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呼吸肌(包括膈肌)舒张时完成呼气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21.(2019·景洪模拟)人体进行吸气运动时,正确的变化是()
A.肋骨上升,胸廓缩小 B.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
C.肋骨下降,胸廓扩大 D.膈肌舒张,隔顶部上升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22.(2018·官渡模拟)下列有关吸气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肋间肌收缩 B.膈顶回升 C.肺扩张 D.肺内压减小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23.(2018·官渡模拟)肺炎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细菌、病毒从外界到达肺的“旅程”是( )
A.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B.鼻→咽→支气管→喉→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所以引起肺炎的细菌从空气到达患者肺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4.(2018·盘龙模拟)下列器官中,属于人体呼吸道的是( )
A.咽 B.口腔 C.食道 D.肺
【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口腔和食道属于消化道。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5.(2018·盘龙模拟)人呼出的气体和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的含量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表示人呼出的气体,乙表示大气
B.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只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血液
D.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甲和乙比较,乙中的氧的含量比甲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甲多了,因此乙表示人呼出的气体,甲表示吸气,A不符合题意;
B、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氮气、水蒸气等,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吸入的气体,而不是血液,C不符合题意;
D、全身的组织细胞要想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26.(2018·开远模拟)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 B.b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
C.a内血液来自内脏的左心房 D.b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心房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a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b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a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故:
A、a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b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a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C不符合题意;
D、b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心脏的左心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二、综合题
27.(2020·昆明)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如图甲所示,该设备将人体内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器将其充氧,并送回患者肺静脉。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进入脑细胞后,参与 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
(3)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
【答案】(1)②;动脉血
(2)体循环;有机物(葡萄糖)
(3)②和③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脏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分析可知,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②肺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2)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因此,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大脑处的组织细胞,所以经“人工肺”回到心脏的血液,再经体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脑细胞后,参与有机物(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3)通过(2)人体循环图可知,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②肺和③心脏的生理功能,这样血液直接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处提供氧气。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为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脏由许多肺泡构成。
28.(2020·云南)下图表示正常人部分系统和器官间的关系,①、②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 并排出①。
(2)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称为 。
(3)以下血液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称为 。
(4)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 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中的 运输。
(5)经过B过程形成的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水、无机盐和尿素”)。
(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答案】(1)氧气
(2)吸收
(3)体循环
(4)1;血红蛋白
(5)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6)激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肺是由许多肺泡组成的,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氧气,并排出①二氧化碳。(2)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部位进行。(3)由血液循环图可知,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4)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当氧气进入肺泡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氧气从肺泡到达下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所流经的途径是:肺泡中的氧气→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可见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5)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6)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分析】(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9.(2018·昆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徒步环滇是昆明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环保公益活动,是在充分获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如图,图中1、2、3、4、5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3最先到达 (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2)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至少需要通过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骨骼肌细胞。
(3)氧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 。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1)动脉血;左心房
(2)9
(3)能量;呼吸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1肺动脉,2毛细血管,3肺静脉,4主动脉,5体静脉。(1)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3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2)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界的氧气进入肌细胞的途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红细胞→毛细血管壁→肌细胞。共计9层细胞膜。(3)氧气进入肌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由呼气排出体外。
【分析】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如下图: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3、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0.(2020·官渡模拟)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饭后一段时间,血液流经甲后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则甲可能是 (填器官名称)。该血液经血管⑥,首先回到心脏的[ ] (填心腔名称)。
(2)与血管⑤比,血管⑦中血液的 含量增加,该物质是透过肺泡壁和 壁进入血液的。
(3)体检时,某人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 发生了病变。
【答案】(1)小肠;①;右心房
(2)氧;毛细血管
(3)肾小球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因此饭后一段时间,血液流经甲后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则甲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人的体循环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被人体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是静脉血,含氧量低于肺泡内的含氧量,二氧化碳血液内高于肺泡内,氧气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过这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上下腔静脉、⑦是肺静脉、⑧是主动脉、甲是组织细胞。
31.(2020·建水模拟)如图是与人体代谢有关的四大系统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因为A系统口腔中的唾液含有 ,能把食物中储存着的淀粉初步消化成 ,所以吃饭的过程中,口腔中会有甜味。
(2)在C系统中,血液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填“过滤”或“重吸收”)。
(3)B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血液流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管中的血液就由含氧较少的 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血。
【答案】(1)淀粉酶;麦芽糖
(2)过滤;重吸收
(3)肺;静脉;动脉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吃饭口腔内有甜味,是由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了麦芽糖。(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3)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其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佷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经物质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分析】(1)食物的消化过程是: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血液循环图如下:
32.(2020·文山模拟)人体不断地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人体需求最多的营养素在人体内开始化学性消化的位置是 ,它被吸收后随血液流动首先到达心脏的 ,最后到达组织细胞。
(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物质的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的,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有: (至少写出两条)。
(3)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血液由肺部血管汇集流回心脏后,由 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
(4)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当在检查某人尿液时,发现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存在,那么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答案】(1)口腔;右心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三个中的任意两个)
(3)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左心室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小球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最后到达组织细胞,通过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由肺部血管汇集流回心脏后,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4)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分析】
33.(2019·盘龙模拟)下面图一、二分别是小肠绒毛、肺泡的局部示意图,图三是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血液流经图一所示小肠续毛内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图三中的曲线 表示。
(2)当血液流经图二所示结构时,②中的血液将流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血液由①流向②后,图三中曲线b可表示血液中 含量的变化。
(3)若图三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其中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纵轴代表尿素的相对含量,那么曲线a的AB段表示的结构是 。
(4)血液流经图一、图二部位血管中的 (填“动脉”或“静脉”或“毛细血管”)时,流动速度最慢。
【答案】(1)a
(2)左心房;二氧化碳
(3)肾小管
(4)毛细血管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图一所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时,由于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营养物质含量是增多的,故可用图三中的曲线a表示。(2)当血液流经图二所示结构时,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入肺泡,所以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因此,图三中曲线b可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3)若图三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因此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升高了,所以曲线a的AB段表示的结构是肾小管。 (4)血液流经图一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图二部位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识图: 图二中,①-肺动脉,②-肺静脉。
1、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高。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舒张)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收缩)→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舒张)(静脉血→动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4、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4.(2019·景洪模拟)下图是人体的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壁最厚的是 。
(2)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经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 血。
(3)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得到原尿,原尿再经过 的重吸收后得到尿液,尿液跟原尿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中。
【答案】(1)瓣膜;左心室
(2)肺泡;动脉
(3)肾小管;葡萄糖;右心房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都能防止血液倒流。(2)流经的血液经肺流回左心室,属于肺循环,当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成分大分子是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与原尿相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肌肉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经下腔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由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2、判断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程度,可结合血液循环路线理解 。心脏各腔壁的厚度和它所喷出血液所要经过的路程的长度成正相关。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越有力。心室泵血至全身和肺,距离远,而心房只需把血送入心室,房室相连距离近,所以心室需要力量大些,故心室壁比心房壁厚一些。同样道理,左心室泵血至全身,距离远,而右心室泵血至肺,距离近,所以左心室需要的力量大些,故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 四腔壁的厚度,由薄到厚依次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舒张)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收缩)→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舒张)(静脉血→动脉血)
4、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 / 1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人体的呼吸)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体育科目考试中,同学们测肺活量,深呼气时( )
A.膈顶部上升,肺收缩 B.膈顶部上升,肺扩张
C.膈顶部下降,肺收缩 D.膈顶部下降,肺扩张
2.(2021·昆明)戴口罩可减少尘埃的吸入。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没有经过( )
A.鼻 B.咽 C.支气管 D.食道
3.(2021·云南)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4.(2021·云南)吸气时,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B.胸廓扩大
C.膈顶部下降 D.肺内气压增大
5.(2020·昆明)呼吸系统中,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鼻 B.咽 C.肺泡 D.气管
6.(2020·云南)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7.(2019·云南)下列器官中,组成人体呼吸道的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⑤⑥
8.(2019·云南)比较人体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确的是( )
A.人体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
B.人体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C.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D.都需要吸入氧气
9.(2019·昆明)属于呼吸系统且能产生痰的器官是( )
A.鼻 B.食道 C.气管 D.肺
10.(2018·昆明)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11.(2017·云南)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7·昆明)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鼻毛 B.鼻黏膜
C.会厌软骨 D.气管黏膜上的纤毛
13.(2017·曲靖)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食不言”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吃饭时飞沫四贱,不卫生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有说有笑影响进食 D.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14.(2021·云县模拟)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支气管、气管 D.肺
15.(2020·官渡模拟)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应处于呼气状态 B.①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②的顶部上升 D.肋间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16.(2020·官渡模拟)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还会传播疾病。痰产生的部位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17.(2020·建水模拟)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不包括(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氧气
18.(2020·马龙模拟)呼气时,下列结构中气体压力最大的是( )
A.鼻 B.气管 C.支气管 D.肺泡
19.(2020·马龙模拟)呼吸道感染时常有大量的痰,其形成部位是( )
A.咽 B.喉
C.气管或支气管 D.肺
20.(2019·盘龙模拟)人体吸气时,与空气进入肺内无关的是( )
A.肋间肌收缩 B.膈顶部下降
C.胸廓容积增大 D.肺内气压升高
21.(2019·景洪模拟)人体进行吸气运动时,正确的变化是()
A.肋骨上升,胸廓缩小 B.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
C.肋骨下降,胸廓扩大 D.膈肌舒张,隔顶部上升
22.(2018·官渡模拟)下列有关吸气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肋间肌收缩 B.膈顶回升 C.肺扩张 D.肺内压减小
23.(2018·官渡模拟)肺炎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细菌、病毒从外界到达肺的“旅程”是( )
A.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B.鼻→咽→支气管→喉→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24.(2018·盘龙模拟)下列器官中,属于人体呼吸道的是( )
A.咽 B.口腔 C.食道 D.肺
25.(2018·盘龙模拟)人呼出的气体和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的含量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表示人呼出的气体,乙表示大气
B.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只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血液
D.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
26.(2018·开远模拟)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 B.b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
C.a内血液来自内脏的左心房 D.b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心房
二、综合题
27.(2020·昆明)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如图甲所示,该设备将人体内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器将其充氧,并送回患者肺静脉。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进入脑细胞后,参与 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
(3)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
28.(2020·云南)下图表示正常人部分系统和器官间的关系,①、②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 并排出①。
(2)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称为 。
(3)以下血液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称为 。
(4)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 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中的 运输。
(5)经过B过程形成的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水、无机盐和尿素”)。
(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29.(2018·昆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徒步环滇是昆明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环保公益活动,是在充分获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如图,图中1、2、3、4、5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3最先到达 (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2)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至少需要通过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骨骼肌细胞。
(3)氧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 。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系统排出体外。
30.(2020·官渡模拟)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饭后一段时间,血液流经甲后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则甲可能是 (填器官名称)。该血液经血管⑥,首先回到心脏的[ ] (填心腔名称)。
(2)与血管⑤比,血管⑦中血液的 含量增加,该物质是透过肺泡壁和 壁进入血液的。
(3)体检时,某人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 发生了病变。
31.(2020·建水模拟)如图是与人体代谢有关的四大系统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因为A系统口腔中的唾液含有 ,能把食物中储存着的淀粉初步消化成 ,所以吃饭的过程中,口腔中会有甜味。
(2)在C系统中,血液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填“过滤”或“重吸收”)。
(3)B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血液流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管中的血液就由含氧较少的 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血。
32.(2020·文山模拟)人体不断地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人体需求最多的营养素在人体内开始化学性消化的位置是 ,它被吸收后随血液流动首先到达心脏的 ,最后到达组织细胞。
(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物质的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的,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有: (至少写出两条)。
(3)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血液由肺部血管汇集流回心脏后,由 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
(4)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当在检查某人尿液时,发现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存在,那么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33.(2019·盘龙模拟)下面图一、二分别是小肠绒毛、肺泡的局部示意图,图三是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血液流经图一所示小肠续毛内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图三中的曲线 表示。
(2)当血液流经图二所示结构时,②中的血液将流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血液由①流向②后,图三中曲线b可表示血液中 含量的变化。
(3)若图三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其中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纵轴代表尿素的相对含量,那么曲线a的AB段表示的结构是 。
(4)血液流经图一、图二部位血管中的 (填“动脉”或“静脉”或“毛细血管”)时,流动速度最慢。
34.(2019·景洪模拟)下图是人体的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壁最厚的是 。
(2)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经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 血。
(3)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得到原尿,原尿再经过 的重吸收后得到尿液,尿液跟原尿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2.【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要经过:鼻腔、咽、气管、支气管;食道是组成消化道的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符合题意。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5.【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鼻、咽、气管属于呼吸道,呼吸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6.【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可见人体在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必须经过的是咽。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7.【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B、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符合题意,
ACD、口腔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8.【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体和绿色植物都需要吸入氧气,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9.【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能黏附灰尘细菌真菌等异物,黏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同时也属于呼吸系统。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10.【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不能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作用,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同时还能使人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注意呼吸卫生,会惠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11.【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
故选: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12.【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而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与吸入的空气清洁无直接关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13.【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可见B正确.
故选: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有器官;据此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5.【答案】D
【知识点】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A错误。
B.图中吸气时,①肺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错误。
C.图中吸气时,②膈的顶部下降,C错误。
D.图中肋间肌应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如图模拟膈肌的示意图,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①表示肺,②是膈肌。
16.【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故答案为:D。
【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17.【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BC不符合题意;呼吸道没有增加氧气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分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18.【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气体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呼气时,气体排出的途径是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可见呼气时,肺泡内气压最高。
故答案为:D。
【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19.【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0.【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呼吸肌(包括膈肌)舒张时完成呼气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21.【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22.【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23.【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所以引起肺炎的细菌从空气到达患者肺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4.【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口腔和食道属于消化道。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5.【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甲和乙比较,乙中的氧的含量比甲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甲多了,因此乙表示人呼出的气体,甲表示吸气,A不符合题意;
B、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氮气、水蒸气等,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吸入的气体,而不是血液,C不符合题意;
D、全身的组织细胞要想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26.【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a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b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a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故:
A、a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b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a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C不符合题意;
D、b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心脏的左心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7.【答案】(1)②;动脉血
(2)体循环;有机物(葡萄糖)
(3)②和③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脏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分析可知,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②肺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2)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因此,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大脑处的组织细胞,所以经“人工肺”回到心脏的血液,再经体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脑细胞后,参与有机物(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3)通过(2)人体循环图可知,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②肺和③心脏的生理功能,这样血液直接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处提供氧气。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为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脏由许多肺泡构成。
28.【答案】(1)氧气
(2)吸收
(3)体循环
(4)1;血红蛋白
(5)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6)激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肺是由许多肺泡组成的,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氧气,并排出①二氧化碳。(2)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部位进行。(3)由血液循环图可知,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4)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当氧气进入肺泡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氧气从肺泡到达下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所流经的途径是:肺泡中的氧气→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可见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5)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6)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分析】(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9.【答案】(1)动脉血;左心房
(2)9
(3)能量;呼吸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1肺动脉,2毛细血管,3肺静脉,4主动脉,5体静脉。(1)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3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2)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界的氧气进入肌细胞的途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红细胞→毛细血管壁→肌细胞。共计9层细胞膜。(3)氧气进入肌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由呼气排出体外。
【分析】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如下图: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3、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0.【答案】(1)小肠;①;右心房
(2)氧;毛细血管
(3)肾小球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因此饭后一段时间,血液流经甲后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则甲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人的体循环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被人体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是静脉血,含氧量低于肺泡内的含氧量,二氧化碳血液内高于肺泡内,氧气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过这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上下腔静脉、⑦是肺静脉、⑧是主动脉、甲是组织细胞。
31.【答案】(1)淀粉酶;麦芽糖
(2)过滤;重吸收
(3)肺;静脉;动脉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吃饭口腔内有甜味,是由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了麦芽糖。(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3)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其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佷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经物质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分析】(1)食物的消化过程是: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血液循环图如下:
32.【答案】(1)口腔;右心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三个中的任意两个)
(3)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左心室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小球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最后到达组织细胞,通过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由肺部血管汇集流回心脏后,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4)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分析】
33.【答案】(1)a
(2)左心房;二氧化碳
(3)肾小管
(4)毛细血管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图一所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时,由于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营养物质含量是增多的,故可用图三中的曲线a表示。(2)当血液流经图二所示结构时,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入肺泡,所以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因此,图三中曲线b可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3)若图三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因此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升高了,所以曲线a的AB段表示的结构是肾小管。 (4)血液流经图一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图二部位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识图: 图二中,①-肺动脉,②-肺静脉。
1、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高。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舒张)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收缩)→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舒张)(静脉血→动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4、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4.【答案】(1)瓣膜;左心室
(2)肺泡;动脉
(3)肾小管;葡萄糖;右心房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都能防止血液倒流。(2)流经的血液经肺流回左心室,属于肺循环,当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成分大分子是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与原尿相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肌肉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经下腔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由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2、判断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程度,可结合血液循环路线理解 。心脏各腔壁的厚度和它所喷出血液所要经过的路程的长度成正相关。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越有力。心室泵血至全身和肺,距离远,而心房只需把血送入心室,房室相连距离近,所以心室需要力量大些,故心室壁比心房壁厚一些。同样道理,左心室泵血至全身,距离远,而右心室泵血至肺,距离近,所以左心室需要的力量大些,故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 四腔壁的厚度,由薄到厚依次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舒张)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收缩)→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舒张)(静脉血→动脉血)
4、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