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挥手之间(节选)
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①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②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慈祥地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嘴角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站在前面的中央的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他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③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④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有删改)
【注】本文写的是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机场与前来送别的军民挥手告别的场景。
1.【整体把握】根据文章内容给下列场面描写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点描写的场面是______和______。(填序号)
①登机挥手 ②飞机起飞 ③握手送别 ④主席到场 ⑤机场气氛
2.【点面结合】读第3、4自然段,这两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握手送别”这一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品析】品读画“____”的句子,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四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①④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生动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热爱之情。
C.②③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依恋之情。
D.第①③④句都属于场面描写。
4.【情感体会】用“ ”画出毛主席在飞机舱口向大家挥手的这一细节描写,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那天路过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地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片片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泥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花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节选自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有删改)
1.阅读全文,填写种莲人收获时节的忙碌过程。(3分)
摘莲蓬→( )→( )→( )
2.读第4自然段,结合加点的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填空。(4分)
(1)句中详细描写了采莲的时间,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加点的“挖”和“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联系生活,我们发现莲这种植物浑身都是宝:莲花可以________,莲蓬可以________,莲子可以________,莲心可以________,莲藕可以做菜。(2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河镇的莲花美景。
B.作者引用《采莲谣》这首童谣,表达了采莲过程的轻松和快乐。
C.“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这句话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突出了农民采莲的辛劳。
D.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呼应题目,升华主题,告诉我们不需要通过诗歌来赞美莲。
5.读了短文,说说你由“莲”或“采莲人”联想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木星:残月满天
木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论体积,它是最大的行星。虽然它是气体的行星,但不是虚胖子,质量也非常大,为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半,也能赶上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
木星最大的卫星是四颗伽利略卫星,它们的个头都跟月球差不多一样,从木星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十分可观,这四颗卫星为木星的天空增加了很多的情趣。
木星家族庞大,小卫星很多,截至2017年,已经发现的木星卫星总数是69颗。如此说来,木星的天空上就有69颗“月亮”,虽然有些小卫星太小,可能看不到,中等的卫星也不是圆形的,看上去可能并不美观,但是,木星的夜空繁星点点,璀璨夺目那是一定的。不仅如此,木星的卫星也很特别,不仅有顺行卫星,还有逆行卫星,所以向东跑的和向西跑的卫星都有。
但这还远远不够,木星的天空实在是太热闹了,有一些小行星会反射太阳的光芒,也能充当“月亮”,这就是希腊小行星群和脱罗央小行星群。
这是小行星家族中很特别的两个种族,脱罗央小行星群位于木星的后方,位于木星前方的叫希腊小行星群,如果从太阳的方向看来,它们分别位于木星前方和后方约60度的位置。虽然位置常常有所变化,但是移动不远,它们又会回到这个位置。这两个小行星群与太阳和木星的方位共同构成菱形,太阳和木星在这个菱形的短轴上,它们又可以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小行星群没有自己独立的轨道,它们与木星处于同一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也与木星一样,都是11.86年左右。
这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它是由天体力学原因导致的,科学家对它们做了大量研究,因此得出了很多有关天体力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两个小行星群当然也会反射太阳的光芒,可能不像是卫星那样跑来跑去,它们固定在某一片位置,相当于在那里有很多明亮的“月亮”集合在一起。
木星的周边有这么多小天体,这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们会发生碰撞,由此产生出许多碎屑,成为环绕木星的圆环。所以,站在木星上的人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种奇景,那就是木星的光环。木星的光环很不起眼,远远赶不上土星的光环。(有改动)
1.题目中的“残月满天”的“天”指的是( )的天空。(2分)
A.木星 B.行星 C.卫星 D.太阳系
2.对“残月”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能反射太阳光芒的月球
B.能反射太阳光芒的木星的小卫星
C.能反射太阳光芒的木星周边的小天体
D.能反射太阳光芒的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
3.下列句子没有体现“木星的天空实在是太热闹了”的一项是( )。(2分)
A.小卫星很多。
B.木星质量非常大。
C.小行星会反射太阳的光芒。
D.有四颗伽利略卫星,大小十分可观。
4.木星的光环是怎样形成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身有会发光的星体
B.木星本身反射太阳的光
C.逆行卫星和顺行卫星摩擦的结果
D.木星周边的小天体发生碰撞的碎屑
5.“这两个小行星群当然也会反射太阳的光芒,可能不像是卫星那样跑来跑去,它们固定在某一片位置,相当于在那里有很多明亮的‘月亮’集合在一起。”这句话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分类别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举例子
6.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星最大的卫星是四颗伽利略卫星,它们的个头都跟月球差不多一样”中的“差不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状状:我觉得南京话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路路:南京话跟普通话接近,清雅流畅,很有特色,用它报站,可以给外地人一种别样的听觉享受。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 发车:9:00返程:14:00(每周六、周日)
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汤山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
高淳慢城线 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1.【信息提取】如果让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的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2.【看法表达】请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实践】元元一家人计划这个周六中午来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第二天晚上离开。元元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这次行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只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漂亮,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了,便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把它们的软肉吞噬(shì)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颈上。人们都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又带着棱角,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只好忍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忍受着,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了。他们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孩子( )地问。
大人( ),说:“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孩子( )地问。
大人( )地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啊,那贝壳呢?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入描写人物动作或神态的词语。(4分)
2.联系上下文,填在第3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这孩子多么漂亮!”“这贝壳多么漂亮!”
B.“这孩子多么贪玩!”“这沙滩多么漂亮!”
C.“这沙滩多么漂亮!”“这孩子多么开心!”
3.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呢?(4分)
说贝“可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贝“可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多选)(3分)
A.这多么像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的历程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B.凡是像这只贝一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
C.漂亮的珍珠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多么可惜啊!
D.贝壳美丽又珍贵,所以很值钱。
参考答案
一、1.⑤ ④ ③ ① ② ① 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能力。先找到描写场面的对应段落,一方面带着问题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另一方面归纳出每个场面的内容,再根据内容理出顺序。其中着墨较多且描写详细的场面就是重点描写的场面。
2.先写机场上人群涌动的“面”,再写毛主席点头、握手、挥手的“点”。这样写,不仅表现了群众对毛主席的担心和敬佩,还写出了毛主席从容不迫的气概。
3.C【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辨析和理解能力。这四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第①③④句描写了人群整体的动作,属于场面描写;第②句描写了人们当时一种相同的、澎湃的心情,属于心理描写,故选项C表述有误。
4.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示例: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精神面貌,以及为国家为人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二、1.剥莲子 挑莲心 挖莲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从第4自然段中的“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可以概括出
“摘莲蓬”;从“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可
以概括出“剥莲子”;从第5自然段中的“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
心挑出来”可以概括出“剥莲子”之后是“挑莲心”;从第6自然段中的“等莲子
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泥里的莲藕了”可以概括出“挖莲藕”。
2.(1)用采莲时间太早或太晚,来突显采莲人的辛苦
(2)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
3.观赏 入药 煮汤 煮茶
4.C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鉴赏的能力。选项A中的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B中用童谣中的愉快场景、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劳作艰辛,并非是想表达采莲过程的轻松和快乐,故选项B表述有误;短文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用劳动创造的美具有动人心魄的诗情美,但并不需要“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花的美”,故选项D中的“不需要通过诗歌来赞美莲”的表述有误。
5.示例:我由“莲”联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绝美景象,由“采莲人”联想到了生活中无数像他们一样辛苦而快乐工作着的平凡人。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这篇散文借物抒情,作者由莲写到采莲人,并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只要围绕具有和采莲人一样品质的人联想开去即可。
三、1.A 2.C 3.B 4.D 5.B
6.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与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太阳质量进行比较,突出了木星质量很大的特点。
7.不能删去。“差不多”表示接近,并不完全等同于,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差不多”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1.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一,删繁就简,提炼出主要信息: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彰显南京的城市精神的公交观光线,选项C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2.示例:我觉得用南京话报站挺好,一方面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南京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因为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本题为开放题,既可以赞同其中一名网友的观点,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可以围绕以下理由阐述:用南京方言亲切,用南京方言能让游客感受到南京的风情,用南京方言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等。
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34路公交车,一路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到站后还可以游览中山陵。周日上午可乘坐“高淳慢城线”直通车去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返程后在国展中心乘坐2路公交车,听听地道的南京话。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可以根据题干提出的条件,如,“周六中午”“中山码头附近”“第二天晚上离开”“游览南京城”“走进乡村”,综合三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五、1.示例:睁大眼睛,吃惊 抚摸着这闪光的东西 歪着脖子,好奇 郑重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人物对话,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然后组织语言。
2.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结合横线前后的语境,运用排除法来选择。根据横线前的语句“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颈上”,可以推断出人们会赞叹孩子戴着贝壳漂亮极了,或赞美贝壳漂亮。因此排除了赞叹沙滩多么漂亮。故选项A符合要求。
3.它一生默默无闻,经历那么多磨难,却不受人喜爱它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却孕育出美丽的珍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关键语句不难理解“可怜”是指这只贝经过折磨、痛苦,值得怜悯;“可敬”是指它经过折磨与痛苦后转化成生命的光华,孕育出美丽的珍珠。
4.A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短文赞扬了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只贝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故选项C“可惜”一词表述有误。全文没有谈论贝壳是否“值钱”的问题,故选项D也不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