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政权更迭
二、民族交融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与南朝
三国三国220-280
与西晋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1.三国鼎立
东
汉
三国(220-280)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与南朝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2.西晋的短暂统一
291年以后,西晋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
东
汉
西晋
八王之乱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与南朝
三国与西晋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3.东晋与十六国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东
汉
西晋
东晋
北方
南方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与南朝
三国与西晋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3. 东晋与十六国
东
汉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方
南方
与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十六国与北朝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4.南北朝
东
汉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方
南方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公元420年,刘裕灭东晋,建立刘宋政权。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建康(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十六国与北朝
壹
贰
叁
一、政权更迭
4.南北朝
东
汉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方
南方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439-581)
隋
隋
二、民族交融
快速浏览教材内容,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史实。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牛耕图
汉
代
跪
俑
北齐校书图
二、民族交融(西晋)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蛮左聚散无恒,不营农业。(郭)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 ——《周书 郭彦传》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二、民族交融(南朝)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变化以及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民族交融(十六国)
在汉晋华夏帝国旧壤建立的“五胡十六国”政权……普遍袭用两汉魏晋的官僚制度来组织政府,运用华夏式的礼乐制度来进行各种仪式,在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时,也利用华夏原有的符系统如祥瑞、图谶、德运等等……可以说这些政权都是采用了汉晋政治文化的帝国……
——胡鸿《十六国的“华夏化”——“史相”与“史实”之间》
少数政权民族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以上材料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二、民族交融(北魏)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民族交融(北魏)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文帝出行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
经济上,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