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9 10:54:4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与朱元思书
第三单元 风景之味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文体知识 6 字词梳理
7 整体感知 8 精读细研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疑难探究
9
主旨归纳
10


CONTENTS
写作特色
11
课后作业
12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难点)
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新课导入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佳作。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背景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吴均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于是他开始过隐居生活。寄情山水,便成了他的志趣。《与朱元思书》便于此时写成
文体知识
骈 文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字词梳理

yùn


轩 邈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piǎo

kuī

yuān





tuān
整体感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整体感知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精读细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到。
独一无二。
译: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精读细研
第一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作者行舟的路线
精读细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急流。
比箭还快。甚,超过。
飞奔的马。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精读细研
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江水清澈(静态)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精读细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岸。
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互相和鸣。
和谐的声音。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精读细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指平息名利之心。
筹划、治理。
看。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
白天。
互相掩映。
精读细研
译: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泠泠地发出清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长久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接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精读细研
1.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
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听觉
(对偶)
视觉(拟人)
精读细研
2.文章题目为《与朱元思书》,读完课文,说说作者对朋友进行了哪些规劝?
作者劝朋友寄情山水,避世隐退,不要为世俗所困扰。
疑难探究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疑难探究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疑难探究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的观感,它体现的志趣与“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
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和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更具常人心态,更使人感到亲切。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水景物,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主旨归纳
1.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的景物描写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另一方面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的美感;虚写中又含有具体的形象。
写作特色
2.动静结合,凸显神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虫兽的声音,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写法。
写作特色
3.骈散相间。
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大量运用对偶句。这就达到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但文章又有别于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在形式上的束缚。如文章中夹杂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这样的句子,使得文章骈散结合、疏密相间,语言也灵活多变,更具美感。
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
3.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并在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看了富春江的风光后,就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范读课文音频,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范读放声自由朗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①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第三段写“奇山”。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高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空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2)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然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美景的生活情趣和厌倦官场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闲,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思想正是这种社会风尚的表现。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贫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山水的美。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3)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示:骈体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本文基本上遵循骈体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多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体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体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体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的散文,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体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体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4)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思考:
①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景色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请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明确:本文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2、3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一位同学做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的佳境吧。
(示例)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嬉戏,船儿在急流中前行。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1.教师引入:同学们,通过这位同学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富春江的美,下面四个人一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运用“我读……感受到了……”的句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收获。
2.我看到的水真________,不信你看____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____,不信你看____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____,不信你看___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____,不信你听___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____
要求:结合本文内容,用所给句式造句,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进行启发)
明确:本文描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作者除了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成了这篇美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领全篇,2、3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3)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不绝,组成了一首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天清气爽、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千回百转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
1.与其他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
1.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表达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
上联:吴叔庠盛赞富春江抒归隐之心
示例:①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适之情
②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九、欣赏
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PPT展示)
(1)唐代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2)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3)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    ) 横柯上蔽(    )
互相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直视无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B.急湍甚箭(很)
C.负势竞上(向上)
D.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自”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三峡七百里中
C.屠自后断其股
D.自非亭午夜分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其散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________________”和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5)《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6)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江水碧绿清澈,我们同吴均共赏富春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的画卷;青山幽深秀丽,我们与欧阳修同享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的美景。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__的人生态度。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文章第一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文章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提示:可从修辞运用、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角度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①。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选自《宜都记》)
【注释】①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②冬春:冬春之交。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其石采色形容(同“彩”,颜色)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奇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1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 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薜萝:薜荔和女萝。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梅溪之西 沿河求之
B.有石门山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C.遂葺宇其上 飞漱其间
D.仁智所乐 身亡所寄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文,即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的《陋室铭》属于铭文,全文押ing韵。
B.“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较重大的事件,如《出师表》等,但主要是指君主写给臣子的批文。
C.古人的信函称之为“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如《答谢中书书》等。
D.“记”“表”“书”“志”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参考答案
1.piǎo kē miǎo línɡ yīng lì lún ài
2.B 3.D 4.D 5.D 6.A
7.(1)吴均 南朝梁 吴均体 (2)猿则百叫无绝 (3)望峰息心 (4)天下独绝 重岩叠嶂 (5)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6)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8.(1)跟,随。 (2)至、到达。 9.(1)色、清、急、深 高、静、幽 (2)(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10.D 11.(1)(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12.(示例一)“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示例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迅猛。(示例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喜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3.A 14.D 15.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16.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17.侧面烘托的句子: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18.C
19.A 20.幸运的是那里有很多菊花,旁边竹实也很丰饶。
21.石门山峰峦耸峙,幽岫含云,溪水澄澈,更有“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显得格外幽静、美好。 22.作者希望能隐居在石门山。这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山水相融的情趣。
23.B